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轉基因金龍魚稻米油,在日本斬獲國際品質大獎

非轉基因金龍魚稻米油,在日本斬獲國際品質大獎

第三屆IARBO國際稻米油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來自中國的金龍魚稻米油榮獲了本屆「國際稻米油品質大獎」。該獎項堪稱食用油界的「諾貝爾」。評選極為嚴苛,評判標準多達十餘項,涵蓋生產規模、食品安全、品質控制等,甚至對品類推廣、社會責任、節能等都有嚴格規定。主場作戰卻輸給客場選手,這個劇情反轉被日本媒體報道後,在其國內引發了巨大熱議。要知道日本可是稻米油的故鄉,在稻米油的發源地一家中國企業能夠奪得大獎,究竟有何實力?

日本人用稻米油可追溯到日本的江戶時代。大正6年(1917年),加藤平太郎建起了精米所,日本歷史上第一代稻米油上市,多用於藥用。日本真正開始將稻米油轉向食用,是從昭和8年(1933年)開始的,那一年日本稻米大豐收。同年,日本科學家、維生素B1的發現者鈴木梅太郎指出「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缺乏維生素B1」,從而開啟了從米糠中提取谷維素及食用稻米油的新時代。

同樣是1917年,稻米油在中國卻還是一種陌生之物。然而,一個世紀之後,中國稻米油急速發展,甚至到了超越日本的地步。因為中國不缺乏夜以繼日,孜孜以求的匠人,更不缺乏堅持不懈,為之奮鬥的企業。金龍魚能夠客場作戰,在稻米油的發源地奪取「國際稻米油品質大獎」,憑藉的是十年不畏艱辛的探索和工藝創新的努力。

稻米油因其原料特性,成油極其不易,150公斤稻穀只能生產1公斤油。因而,對原料、工藝要求極為苛刻。一粒小小的稻穀種子來源於5000個種類中的4個,從金龍魚29個生態基地中選出適合的種植區域,適宜的日照,優質的土壤培育高品質的稻穀原料。為了保持米皮和米胚的新鮮,金龍魚實現原產地建廠,達到6小時內保鮮膨化處理,用時間丈量新鮮,能夠確保毛油的酸值小於10mgKOH/g,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60餘道萃取工序,金龍魚為此做了千萬次探索,每一道工序的數據控制,都凝聚著研發人員的心血。直到今天,這種探索還在繼續。(部分數據源於《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花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梅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