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裡

古代的「九州」指的是哪裡

「九州」一詞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是戰國時魏國人士託名大禹而著的文章。該文說,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如今,這九州有各自對應的地域:

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

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部分地區;

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區;

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部分地區;

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

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等地;

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游,涉及河南、山東等地;

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等地;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以上九州的劃分,將古代中國全部國境囊括在內。所以,九州又一直被當作全國、天下的代名詞。除「九州」外,後世又有「十二州」之說。「十二州」比「九州」多出來的地域,主要為今河北最北部,內蒙古、遼寧和黑龍江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十句話 的精彩文章:

錯了是經歷,對了是幸運

TAG:每天十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