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是誰首次用完備的考證方法證偽《古文尚書》?

是誰首次用完備的考證方法證偽《古文尚書》?

原標題:是誰首次用完備的考證方法證偽《古文尚書》?


者:林小靜復旦大學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閻若璩所撰的《尚書古文疏證》在中國文學史有著深遠的意義,它是第一本通過較為完備的方法考證《古文尚書》為「偽」的著作,據說全書論據高達128條。自東晉梅賾獻帶有《孔安國傳》的《古文尚書》後的幾百年,很少人有質疑者。清康熙年間的閻若璩年僅20歲的時候,就開始質疑《古文尚書》的真偽,他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便博覽群書,自其對《古文尚書》提出質疑後,便四處搜集材料以驗證其懷疑的正確。


閻若璩著作


據記載,閻若璩共運用了八種方法進行考證。用以考證的材料涵蓋各個方面,比如以歷代圖書目錄的著錄情況及典籍本身的源流演變證偽,以考證典籍所在史事證偽等等,因而對《古文尚書》的考證十分全面,說服力也更強。據現今學者研究,他採用了四點考辨原則,即親見性原則、時代先後原則、作者權威性原則和記述一致性原則。從文體、文例、語言風格與時代不符等方面全面考證《古文尚書》,考辨之詳細、論證之縝密遠超前人。


同時,閻若璩還獨創了一種考據方法,即「由根柢而之枝節」之法,簡單說來就是通過論定結論是否正確以推斷條件的真偽,這一方法準確性更高,因而閻若璩也因其辨偽思想和方法成為清代考據學的主要奠基者。他所撰的《尚書古文疏證》一書,為後世乃至當代的辨偽工作樹立了典範。


閻若璩年譜


宋代以降,《古文尚書》的真偽成為學者們爭執的焦點,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一出,剝掉了偽《古文尚書》的神聖外衣,受到了清代學者們的高度讚揚,黃宗羲曾評價道:「余讀之終卷, 見其取材富,折衷當…皆足以祛後儒之敝,如此方可謂之窮經。 ……仁人之言,有功於後世大矣。」《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官紀昀也曾評價《疏證》的學術地位:「反覆厘剔,以祛千古之大疑,考證之學則固未之或先矣。」 從深遠意義來說,閻若璩的辨偽學打破了自古以來經典神聖不可侵犯的認知,使得「尊尚」的風氣得以扭轉,因而有人云閻若璩始「漸開學者疑經之風。



但是,現今也有研究者對閻若璩的辨偽方法提出了質疑,認為其所謂的八種辨偽方法實在歪曲事實,這主要是從閻若璩使用的證據而言,認為他的大部分都似是而非,不能成立,更多不是合理的推斷,而是主觀武斷。

參考文獻:


於語和:《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辨偽方法評析》,《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5期。


袁瑋:《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辨偽成就試論》,《檔案學通訊》2010年第2期。


范立舟、臧俊改:《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的學術價值及其思想史意義》,《人文雜誌》 - 2011年第3期。


李燕:《閻若璩與清代學術範式的確立——以<尚書古文疏證>為中心的考察》,《學術界》 - 2013年第9期。

楊善群:《評閻若璩考據的欺騙性——<尚書古文疏證>綜合研究》,《史林》2016第1期。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中國 的精彩文章:

湯若望在華40年都做了些什麼?清初皇家對傳教士的態度又是什麼樣?
蘇聯軍隊面對日本關東軍為何如摧枯拉朽?除了裝備優勢外蘇軍靠何致勝?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