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流感流行面前,老人和慢性病人應該受到更多保護

在流感流行面前,老人和慢性病人應該受到更多保護

2003-2008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城市平均每年流感相關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的超額死亡率分別為12.4/10萬和8.8/10萬,其中86%以上發生在≥65歲老人。

文/ 南都記者吳斌

2月12日,一篇講述「老人患流感29天後去世」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雖然,作者提到的老人到底是否感染的是流感,還沒有明確說明。但事實是,在流感流行面前,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確實應該和孩子一樣,受到更多的保護!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達39-40°C),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和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癥狀。

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癥狀更明顯。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

對慢性病患者來說,流感更危險

南都記者查閱《中國季節性流感疫苗應用技術指南(2014-2015)》,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和同齡的健康人相比,感染流感病毒後,更容易出現嚴重疾病或者死亡,其流感相關的住院率和超額死亡率明顯高於未患病者。

什麼是慢性基礎性疾病?其實也就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慢性病,它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哮喘、 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其它肺部疾病)、心臟病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衰、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發育障礙(腦癱、肌肉營養不良、認知障礙)、代謝性疾病(糖尿病)、 免疫功能障礙(HIV/AIDS、化療、使用免疫抑製劑的 器官移植病人、慢性皮質激素治療)、採用透析治療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肝病(特別是肝硬化)、 病態肥胖、血液系統疾病(鐮狀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及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青少年(有發生Reye"s綜合征的風險)。

根據《中國季節性流感疫苗應用技術指南(2014-2015)》援引的一項綜述性研究發現,流感流行季節慢阻肺(COPD)患者與甲型流感相關的超額死亡率超過30%,明顯高於健康人群(≤0.1%) 。

超額死亡率的概念是指由於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過預期的死亡率。

美國的一項研究也顯示,流感流行季節,4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若患有一種慢性基礎性疾病,其肺炎與流感相關超額死亡率是健康成人的39倍;患有≥2種慢性基礎性疾病時死亡率高達202倍。

其中,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是最常見的高危疾病,患者若同時患有這兩類疾病是,肺炎與流感相關超額死亡率高達870/10萬,顯著高於單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04/10萬)。

國內呼吸、循環系統流感超額死亡超86%是65歲以上老人

英國一項研究也顯示,2001-2007年,英國每年流感相關死亡中,≥65歲的慢性病患者佔72%。英國2010-2011年流感季節數據顯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因為流感死亡的風險是健康人群的11.3倍;而慢性肝臟疾病、慢性心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患者的流感相關死亡風險分別是健康人群的48.2、10.7、7.4和5.8倍。

在我國,每年季節性流感流行導致大量發病、住院和死亡。中國2011-2013年的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點監測數據顯示,重症流感病例中37%患者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21.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7%)和糖尿病(7.4%)最為常見。

中國疾控中心的科普資料顯示,2003-2008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城市平均每年流感相關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的超額死亡率分別為12.4/10萬和8.8/10萬,其中86%以上發生在≥65歲老人

兒童也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科普資料,全球每年約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兒童罹患季節性流感,導致全球300-500萬重症病例和29-65萬死亡。

中國疾控中心提示,年齡<5歲的兒童(尤其是年齡<2歲兒童),易於發生嚴重併發症,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與腹瀉等重症傾向,應及時就診。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製劑是流感的有效治療藥物,早期尤其是發病48小時之內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能顯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發生率。抗病毒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疫苗是流感最有效的預防

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後發生嚴重臨床結局的風險,借鑒WHO立場和其他國家多年的應用經驗,結合我國國情,《中國季節性流感疫苗應用技術指南(2014-2015)》推薦孕婦、6月齡-5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醫務人員,及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為優先接種對象。

「儘管流感疫苗在我們所有的有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中效果不像經典的麻疹、脊灰疫苗那樣效果好,流感疫苗要年年接種,但是疫苗仍然是最好的預防手段。」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說。

馮子健建議公眾,特別是高危人群,像兒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婦都要接種流感疫苗,避免因為感染流感導致嚴重的疾病,以及併發症的發生。

不過,據馮子健介紹,目前我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並不高,大概每年供應市場的有2600萬,但只能打到2000多萬。和需要接種的高危的、推薦人群數量比,目前流感疫苗接種的覆蓋人數還是太少。

馮子健表示,「我們還是不斷呼籲,建議做好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種,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得到疫苗的保護。」

馮子健還介紹,流感疫苗推薦的接種季節是在每年的8月份-11月份,盡量在這個期間完成接種。流感除了周期性的變動以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季節性,在北半球,每年到冬季,就是每年11月中下旬開始到次年2月份這段時間是流感季節性流行的高峰季節,所以,要在這個季節到來之前完成接種才能使受眾者得到比較好的保護。

不過,馮子健也強調,如果在8-11月份沒有完成接種,仍然可以在流行期接種,一直到明年3月份之前都可以再接種,仍然是可以獲得保護的。

除了流感疫苗,為有效降低老年人群肺炎的發病率,上海、深圳等地已開始實施60歲以上戶籍和參保老人肺炎疫苗免費接種項目。

根據臨床研究和觀察,在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中,肺炎疫苗預防肺炎球菌導致嚴重感染的效果為50%~80%。肺炎疫苗的保護期限一般認為在5年左右。

此外,日常非特異性的預防措施也很重要。中國疾控中心也發出提示,在流感流行季節,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出現流感樣癥狀後,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盡量避免相互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時。當家長帶有流感癥狀的患兒去醫院就診時,應同時做好患兒及自身的防護(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相關閱讀:

國家衛計委:各省流感疫情都已降至較低水平

據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賀勝12日上午在國新辦記者會上介紹,目前,全國流感疫情已經回落。中國流感監測網路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以來,在流感樣病例監測方面,北方省份疫情繼2018年第一周出現下行拐點後持續下降,南方省份疫情也於2018年第三周出現下行拐點並呈下降趨勢。在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方面,全國各省疫情都已經降到了較低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又有市民爆料名下冒欠費號被運營商拉黑
定了!最牛馬拉松—港珠澳大橋馬拉松真的要來了!獎金122萬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