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明網評論員:讓「北京中年」感慨的僅僅是流感么

光明網評論員:讓「北京中年」感慨的僅僅是流感么

光明網評論員:讓「北京中年」感慨的僅僅是流感么2018-02-12 16:34光明日報客戶端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2月12日),網路上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社交媒體。這篇文章的作者想必是生活在北京的中年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逐日記錄了寫作者的岳父從流感到肺炎、從門診到ICU,僅僅29天便與家人陰陽兩隔的經歷。這篇語言平實的記錄文字,幾乎不用剪裁便可成為2017—2018年流感的一個社會剪影。文中生活場景,正是我們每天乃至每時每刻都正在經歷著的,因而這其中所有非設定經歷,也許在下一刻鐘就會與我們迎面相撞。因此,當我們手擎閱讀設備目過行行文字時,難道不正是通過自己手中的水晶球,看到了些許自己的未來了么?

問題正在於,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獨北京的中年人、其實也不獨中年人,即使通過水晶球般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讀出了自己的未來,我們還是想不出什麼辦法來改變或改善這樣的未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已然告訴我們,在社會體系與個人命數組成的系統面前,錢,起不到翻轉命運的決定性作用。但是,好歹,這個「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人,還應該算是有錢人一族,否則,如果只有三五天的經歷,怕是連提筆的興緻也不存在了。

大凡現在中年人的上一輩,都是新中國「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的一代或前後兩代人。可以說,我們今天的整個社會體系和系統的基礎、框架以至實體,都是在他們手中描摹、建設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今日所收穫的回報、享用的成果,都是他們自己在青年和中年時播種和栽培的一部分或主要部分。也許,在他們人到中年時,他們還沒有那麼高的被現代醫學不斷提升的對生命的期望值,因而也就沒有在救治他們的上、下代人疾病面臨選擇時,產生那麼多的焦慮。由此,既要面對上一代人構造的既定體系,又不能置喙、無力改變這個體系,這正是為中年人焦慮再加薪火的現實。

當然,決定命運的不僅僅是中年人的上兩代人所構造的體系或系統,更有他們在建立這個體系或系統過程中,與其構造和建造的這個體系或系統互動所形成的性格。有道是「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得到了詮釋:在醫療體系大環境下的順從和無奈;在家庭小環境下的任性和固執,都顯出了個體在大環境下對自己命運的失控,和在小環境下對自己身體認知的錯位。這種失控和錯位的可怕之處,還在於這個體系或系統中的操作者,甚至也對此無能為力,對那些寄生在這個體系和系統邊緣的揩油者,就更有理由假裝無視。

中年人的父輩正在紛紛步入這個非由個人可以把握的系統當中,聽憑命運的失控。而中年人乃至年輕人,在可見的未來,可能也不得不步其前輩的後塵而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這樣的體系或系統。這樣體系和系統,可能在插管、人工肺(ECMO)等等技術上和設備上進步神速,但也可能同樣改變不了一個個體生命在這個體系或系統中的坐標。不是么?在看到醫院工作繁重不堪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寫作者的第一反應,不正是產生了孩子不能從醫的念頭了么?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上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寫作者所經歷的一切,會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經歷。對於中年人、尤其是那些經濟實力不如甚至遠落後於上文寫作者的中年人來說,如何改變和改善幾乎註定要去經歷的人生過程,確實是一個躲不開的大問題。在2017—2018年這種規模的流感之下,這個問題顯得特別迫切。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編:張永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寧夏全面推行河長制
圖書館:愛書人的美麗殿堂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