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我們知道的春節傳說

那些年,我們知道的春節傳說

那些年,我們知道的春節傳說

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是每個中國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節日,春節成為我們中國人所特有的節日,不論你在中國還是在異國他鄉,都可能激起每個中國人對於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每當在異國他鄉,這種鄉愁讓人們在無形之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們是中國人。中華兒女為有著五千年的歷史而感到自豪,為現在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而驕傲。

大家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每年過春節嗎?為什麼過年要闔家團圓呢?為什麼要吃年夜飯呢?為什麼過年家家都要貼春聯呢?為什麼除夕之夜十二點之前不能睡覺呢?現在我將為大家一一解答,對於春節的來歷有許多傳說,以下的傳說被人們說信服,被許多人認為這就是春節的起源。

熬年守歲

守歲習俗興起於魏晉南北朝。

太古時期,在深山密林中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的外貌猙獰,生性兇猛,從小蟲子到大活人,什麼都吃,所有人都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它的活動規律——它總是每隔365天竄到人間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以後。雞鳴破曉時,它就會回林中去。

百姓們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當作關口來熬,稱為「年關」。還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它下山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會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把家畜全部栓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全家人一起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吉凶未卜,所以年夜飯都會置辦得非常豐盛,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還必須在吃飯前祭拜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晚飯過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逐漸就形成了除夕夜熬年守歲的習慣,流傳至今。

貼春聯

每到過年,人們都會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貼在門的兩邊,表達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貼春聯的習俗,大約開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關於「桃符」,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根據我國古代神話《山海經》的記載,很久以前,東海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個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的主人神荼、鬱壘兩兄弟用桃林打敗了鬼怪,並用草繩捆住鬼怪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兩兄弟。兩兄弟死後變成了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負責看守鬼蜮的大門,有任何鬼怪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和鬱壘就會將它們捉住,用繩子捆起來,送去喂虎。於是百姓們就用桃木刻成神荼、鬱壘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用來辟邪。後來,人們乾脆在桃符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成為「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開始在桃木木板上用吉祥話代替兩位神仙,既不失桃木辟邪的意義,又能表達自己在新年的美好心愿,還能裝飾門戶,增加美觀,完成了對聯的演變。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前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的情形:家家戶戶燃放爆竹,喝屠蘇酒,更換桃符。詩人通過選取這三種過年時最典型的喜慶場景,展現了一幅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具有很強的概括力。這首詩中所描寫的這些節日風俗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開始的時候,人們用火燃燒竹子,使它爆破,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所以叫爆竹。據說爆竹可以驅鬼辟邪,另外由於它熱鬧非凡的聲響,所以人們在過年時總要燃放它,以示喜慶吉祥。

屠蘇酒據說喝了可以避瘟疫。桃符則是在桃木板上畫上符號,掛在門上用來壓邪。後來,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還是叫桃符。在後來,逐步發展成了寫在紙上、貼在門上的春聯。

詩中寫的是一千多年前的情景,但是從中不難看出,我們今天過春節的一些風俗,比如放鞭炮,貼春聯等,雖然在形式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基本上繼承了古代的傳統。春節的來源大家都知道了嗎?

作者寄語:

2018年春節已經悄然而至,大家知道哪些春節傳說呢?快點與大家分享吧!在這裡我給大家拜年了,祝福大家在2018年新春快樂,萬事如意。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生活幸福。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註明:本作品的圖片來自網路素材,作品的作者是瀟湘妃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東玫 的精彩文章:

TAG:楊東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