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中華:《永樂大典》殘卷 萊州發現記

徐中華:《永樂大典》殘卷 萊州發現記

近日,記者偶觀萊州市博物館,驚奇地發現兩卷被視為國寶典籍的《永樂大典》複製本存放在這裡。驚奇之餘,記者問及這原本深藏故宮的寶典怎會在千里之外的萊州現身時,博物館的有關同志告訴記者,《永樂大典》在萊州的出現是20多年前的事,原萊州市圖書館副館長孫洪基比較熟悉這個經過,如果你感興趣的話,還是找他了解一下吧。為探詢《永樂大典》現身萊州的經過,記者找到了現已退休在家的原萊州市圖書館副館長孫洪基,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採訪。

一次講解引得國寶進入視野

孫洪基,提起《永樂大典》在萊州現身的經過,老人的思緒一下子拉回了多年以前的那段日子。1982年的11月1日,當時孫洪基正在縣裡參加文化系統學習班,課間休息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牆壁上掛著的日曆,上面介紹了《永樂大典》的簡要情況。原本曾從事過古書收集的他就把《永樂大典》編纂的來龍去脈、文字布局、世事變遷和珍貴价值詳細地講解給一起學習的朋友聽,講到動情之處,還不無惋惜提到了它的流失情況。聽到這,一位在博物館工作的朋友插話說到,他們家有一本《永樂大典》,孫洪基以為朋友在開玩笑,隨即回了句:「你吹牛吧,這樣的一本書你也有?」朋友非常肯定地回答說,是真的,他見到這個名字的書,不信可以去看一看。孫洪基將信將疑,但是,好奇心還是驅使他立即到朋友家看個究竟。可是,等到了那裡,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本書了。當時他的情緒一落千丈,想想也是,國家的寶典怎麼會出現在一個普通百姓家裡呢。就在孫洪基以為這只是個誤會的時候,誰知一個星期後,這位朋友卻拿著一本書出現在了他的辦公室。

孫洪基告訴記者,當朋友把這本書遞給他時,乍一看灰不溜秋的,搓的不成樣子,扔到街上都沒人要。當時他心裡就想,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永樂大典》?抱著滿腹懷疑,他一頁頁地輕輕翻看起來,並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孫洪基說,儘管當時書已破爛不堪,但從頁面上看,特製的皮紙,挺括而柔軟,小楷書體,字字工整,每一頁的格式規矩絲毫不差,無處不閃爍著皇家書品特有的豪華、莊嚴。他在仔細研讀完那本書後,又找出了《中國書史簡編》查看對照,發現它的格式和字體完全和介紹的一模一樣,他這才相信這本書就是《永樂大典》。

調查出處竟然來自農家小院

這兩卷《永樂大典》是如何從北京流傳到萊州民間,又如何保存下來的呢?孫洪基又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他告訴記者,那時當他一確信這本書就是《永樂大典》後,就問給他送書的朋友從哪兒得來的,朋友告訴他是從程郭公社高郭大隊一個名叫孫洪林的朋友那取來的。為了弄清書的來歷,他立即趕往孫洪林的家一問究竟。當時孫洪林不在家,然而讓他喜出望外的是,孫洪林的父親原來還是自己本村的人,這就為他後來調查寶典打開了一個很好的人情關。

孫洪基說,後來,孫洪林主動找到他講述了該書的來歷。據孫洪林對他說,有一次他到自己的表叔家給表叔的孫子過「百歲」,期間,孫洪林的表叔講起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和咸陽阿房宮北門為磁石門的傳說,孫洪林聽後十分驚奇,就問表叔是怎樣知道的?孫洪林的表叔就告訴他,是從家中的一本古書上看到的,並對孫洪林說,這本古書原來就是你家的,是你老姑奶奶出嫁時,將它夾著剪紙花樣和鞋樣子一起帶到我們家的,70多年來一直存放在家裡,如果你感興趣,就完璧歸趙吧。後來,孫洪林的表叔便讓孫洪林帶回了家。孫洪林把這本書帶回家後,就一直存放了起來,直到有一天他遇到在掖縣博物館收古書的朋友後,該書才從民間進入人們的視野。

那麼,這兩卷寶典怎麼會流傳到萊州呢?孫洪基告訴記者,這兩卷寶典被公布發現的時候,有不少人做過不同猜測,有的學者分析,義和團、捻軍曾在北京和八國聯軍打過仗,這兩卷《永樂大典》可能是捻軍成員從北京帶回山東的。後來,他也曾多次查閱孫洪林家的祖譜,發現孫氏十世祖孫紹德是個副貢生,孫紹德的岳父家在北京有買賣,這本書也可能是他岳父從北京帶回來的。

專家鑒定寶典嘉靖副本浮出

孫洪基告訴記者,當時發現國寶的情況很快報到了縣委宣傳部,時任宣傳部長的王憲中同志專門找到他了解情況,還一再詢問這兩卷書是否真的就是國寶。他當時就告訴王部長,對照資料上的介紹,可以看做國寶,但究竟是嘉靖副本還是後來的傳抄本,需要通過專家再鑒定,能做這鑒定的權威機構是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老部長當即指示,給國家圖書館發函,請專家幫助鑒定。

孫洪基說,信函是他執筆寫的,直接發到了北京,說著他給記者找來當年給國家圖書館寫的信函底稿。記者在信函稿上看到:「負責同志,我縣收到一本《永樂大典》,是卷之三千五百十八(正文缺三頁)和卷之三千五百十九(存十四頁)。兩卷的內容都是講門……因書的前後都殘缺,序、跋、目次全不見,請早日回復,以辯真偽。」

就是這封信引起了國家圖書館領導的重視,當國家圖書館善本部主任李文忠收到信函後,既驚又喜。驚喜之餘,心裡也泛著很大的疑慮:如此珍貴的寶典冊子為什麼會出現在膠東半島的農村?但是疑慮歸疑慮,他還是決定派專人到掖縣去看一看。根據安排,圖書館派出專家王玉良和姚永炬兩位同志到掖縣進行了實地調查。到了掖縣,專家們找到了孫洪基,在縣圖書館對這本冊子進行了現場鑒定。專家經過鑒定,認為這冊《永樂大典》是嘉靖副本,屬門制類全帙30卷中的前2卷,非常珍貴,同時,國家圖書館希望能夠把書帶到北京去。

爭所有權國寶進京一時受阻

當記者問及《永樂大典》是如何回歸到國家圖書館時,孫洪基說,《永樂大典》作為一級國寶,如果存放掖縣圖書館或者博物館都是鎮館之寶。但是由於此兩殘卷並不屬於掖縣圖書館和博物館,無法做主給國家圖書館。因為當初孫洪林是想將書賣給文物部門,後來文物部門把書拿到圖書館被鑒定成國寶後,孫洪林多次過來詢問書的價錢。對於這本無價之寶,前來鑒定的國家圖書館專家是希望能回歸國家圖書館,當時,我們動員他無償捐獻給國家,經過多次與孫洪林協商溝通,孫洪林最終同意了無償獻寶,而國家圖書館答應獎勵孫洪林2000塊錢,並準備專門為這次的發現製作一期宣傳片在媒體上進行宣傳。

孫洪基告訴記者,一切談妥後本以為國寶可以順利回歸國家圖書館,沒想到,孫洪林的老姑奶家的家人聽說這事之後,也站出來要書的所有權,這就使原本關係不錯的兩家親戚為了獎金的分配一時鬧糾紛。後來,還是掖縣圖書館出面專門開會研究此事,希望兩家人能夠平分獎金,但是,邱家堅持要80%的獎金,可孫洪林不同意,就這樣,事情一直鬧到了國家圖書館。後來,考慮到多種因素,原本國家圖書館要出宣傳片的計劃被迫取消。事情過了幾個月,經過多次調解,兩家人終於同意各拿獎金的50%,這樣,這兩卷《永樂大典》殘卷才終於被征回了國家圖書館。

採訪結束時,孫洪基告訴記者,這兩卷《永樂大典》殘卷在回歸國家圖書館時,國家有關文物專家給予評價說,這次的發現,是建國以來在國內民間惟一的門制類國寶典籍,實屬珍貴。後來,國家圖書館為表彰掖縣的功績,分別給圖書館和博物館發來獎狀和複製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委任狀,到底哪個是真品?
司馬光《通鑒考異》的方法及其啟迪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