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乘客的無人駕駛之旅還需多久 Lyft已經在波士頓開始測試

乘客的無人駕駛之旅還需多久 Lyft已經在波士頓開始測試

財經視點

「最受歡迎的財經類公號晶晶傾力打造 」

財經頭條 | 最新美文| 熱點新聞| 熱辣評論| 理財投資| 財富管理| 金融內幕

乘車共享服務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司機全部摒棄,然後將自動駕駛車輛送上街頭?很快就會做實現了,Lyft已開始這麼做了。這家公司正在努力達成無人駕駛汽車計劃,最近又推出了一項試驗計劃,旨在測試這項技術。

去年Lyft與nuTonomy達成合作,開展自動駕駛路測。如今,該公司正在波士頓海港區的公路上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值得一提的是,nuTonomy是一家專門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系統的技術公司。

搭載乘客(Select passengers

「採用Lyft應用程序後就有機會搭乘一輛nuTonomy的改裝版雷諾Zoe電動車,從而在海港區展開一段短途旅行。然而,若乘客們想去更遠的地方,將務必搭乘另一輛配置有駕駛員的汽車。nuTonomy公司的一位工程師也會在搭乘該無人駕駛汽車,以便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差錯,進而採取控制措施。

nuTonomy表示,此次試驗有兩個主要目標:首先,想讓公眾有機會體驗無人駕駛技術,而不只是簡單地聽到或讀到關於它的信息。當乘客們搭乘自動駕駛汽車並獲得旅行體驗後,該公司希望藉助乘客的反饋,進一步改進這項技術。該公司在一份新聞稿中提到:「如此,我們就可以為乘客提供一種非常安全、高效、舒適的自動駕駛搭乘體驗。」

作為其競爭對手,優步也在發展自動駕駛技術。Lyft公司頂著壓力,繼續對該研究投入大量的資金。特別是去年,Lyft與相關公司簽訂了大量的合作協議。除nuTonomy外,其還與像Alphabet支持的Waymo、福特通用等公司展開合作。

正如該公司的一位高管所言,毫無疑問,其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還有待證實。這是公司的一個附帶項目,但卻涉及其核心業務。就在去年夏天,Lyft在加州矽谷啟用了一座研發中心。

該公司總裁John Zimmer表示:「去年,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取得了突破,這將意味著截止至2025年,擁有一輛車就如擁有一台DVD般簡單。甚至早在2021年,Lyft氣息的大部分車輛將會是自動駕駛汽車。


那邊用官司拖死你,這邊與你的死敵搞你儂我儂,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谷歌啊……

上周我們詳細聊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無人駕駛公司Waymo和Uber對簿公堂的撕逼大戰,如今官司的事兒有了新進展,另一邊有上演了更虐的劇情,Waymo和Lyft在一起了!

Lyft是誰,美國排名第二的共享出行公司,Uber的死敵,而且這次Waymo牽手Lyft合作的重點就是無人駕駛。

現在不管是汽車廠商還是科技公司,都希望在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無人駕駛市場上佔據有利位置,Waymo與Lyft的結盟就是最好證明。二者結盟對於Uber來說影響是巨大的,當然人家兩位也不是為了氣它才合作,據說去年夏天兩家的CEO就勾搭上了,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最終促成這次合作。

雙方將推出試點項目並一起推動產品研發的進程,不過更具體的合作細節還不得而知。對於Waymo來說,可以吸引到更多自動駕駛方面的人才,而對Lyft來說可以直接獲取到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畢竟谷歌在這方面非常領先。

這次結盟對通用汽車來說是也有很大影響,在共享出行領域通用汽車押寶Lyft,去年給它投了5億美元,而且明年開始也將用數千輛雪佛蘭Bolt自動駕駛汽車做路試,這些車將被放到幾個州的Lyft共享車隊。在Waymo這邊也有整車廠的好夥伴,就是菲亞特克萊斯勒,他們提供了克萊斯勒Pacifica小客車給Waymo進行路試。

相比Uber,Lyft的擴張步伐更謹慎一些,目前它的估值為75億美元,遠不敵Uber的500億美元(這已經是負面爆發後下跌的結果,年初還有600億美元呢),但是在Uber霉運纏身的這段時間它榮登了APP下載榜首,小步快走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Uber和Waymo的官司又有新進展

現在這場官司也有了新劇情,由地方法院轉到了聯邦檢察官那裡,這就讓整個事件更加複雜化了。如果不是法官認為事件足夠嚴重,是沒有必要轉交到聯邦檢察官那兒的,這就意味著除了知識產權,這可能牽扯犯罪行為。

最難過的估計是那位工程師安東尼先生,因為法官對於他偷資料這事兒確信無疑,一旦轉交到聯邦檢察官那兒,這哥們很有可能面臨長期監禁。你看,他偷來的1.4萬份資料,可能意味著價值數千萬美元的交易,之前一位哥們竊取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商業機密就被判了15年監禁哦。

Uber之前希望將這次訴訟閉門仲裁,不過這個要求被法官駁回了。而對於Waymo要求的禁止Uber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的禁令,法官也部分批准了。

現在有兩點可以確定了,一是這場官司會拖很久,而沒了之前的項目負責人,Uber如今繼續開展項目困難很大;第二點就是,如果跳槽去Uber的風險如此之大,弄不好就進監獄了,以後這些人才們sei還敢來。

已經有一些在Uber內從事無人駕駛研發的工程師準備跳槽了,甚至已經有個別人不等判決結果出來就已經另謀高就了。原因就是他們覺得,Uber很難贏得Waymo,而一旦訴訟失敗,他們傾注心血的項目就要被迫放棄了。而且現在無人駕駛辣么火,一堆車企和科技公司在砸錢招人,所以他們在再就業的市場上也是搶手貨啊,為啥不走涅。

這麼看,不管最終判決結果如何,Uber其實已經輸了半子。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支持下小編哦哦!

關注「財經視點」公眾號是我們的做到極致的源動力!大量粉絲還未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讀完順便點贊,以資鼓勵!你的滿意、支持、吐槽、轉發,是小編前進的動力!

猜您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點文章精選 的精彩文章:

Nuro.ai:載貨不載人的自動駕駛配送車上路了?
我們為什麼投資景馳無人車

TAG:冰點文章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