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重、孫淳、周冬雨講述的這三樣國寶,家門口浙博免費就能看到了

任重、孫淳、周冬雨講述的這三樣國寶,家門口浙博免費就能看到了

最近

央視有一個大型文博探索節目

自12月3日晚一開播就拿下豆瓣9.3分!

它就是

《國家寶藏》!

GIF

今年正值故宮建立600年之際

故宮博物院聯合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

8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為大家獻上此次文博盛宴

讓國寶活起來

聽著小編心中十分的燃!

GIF

上周日

來自我們家門口的浙江省博物館的

三件浙寶千呼萬喚始出來

浙江省博物館

十萬餘件館藏

看看是哪三件寶藏上了節目呢?

一起來看看吧!

寧波萬工轎

最先亮相的就是——寧波萬工轎

而它的守護人是——

任重

「煙雨縹緲 如詩如畫

我印象中的江南是水墨色的

而我今天守護的國寶卻是這水墨江南中的一抹紅」

待我長發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待我青絲綰正,鋪十里紅妝可願?

這是古時每個女兒的心愿

製造於清末民初時期,的寧波朱金木雕花轎。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飾以金箔貼花,萬工轎遠看像一座微型宮殿,是現存最豪華、做工最精緻的一頂花轎,因此被美稱為「天下第一轎」。萬工轎共雕有250個人物,花鳥蟲獸無數,屬於「頭等轎」。這頂花轎還有一個名字,叫「萬工轎」,又叫「百子轎」。

它高275厘米,寬90厘米,有7層樓閣,5座主亭,稱為「五嶽朝天」,四周用朱金雕刻層層裝飾點綴,再襯以綉片、珠翠、流蘇、鏡片、玻璃彩繪進行裝點,整個轎子金碧輝煌、光彩奪目。

對這樣一頂金光閃閃的轎子

守護人任重表示:

看見它第一眼的時候,我就被震撼了。它的精緻的程度,遠像一座微縮的宮殿,是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的。這麼大一個工程量的東西,幾十年如一日為這樣的一個東西。你可以想像到,那顆匠心,可能不單單是個藝術品,它可能更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那為什麼稱為

「萬工轎」呢?

工作人員說:

因為它至少要耗費上萬個工時。一個工時相當於一天。

假設這頂轎子一個人製作的話

那就需要耗費30多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論歲數

寧波萬工轎是第一季《國家寶藏》

二十七件文物中最年輕的

但它的工藝卻已傳承千年

整台轎身雕有二百五十個朱金漆木雕人物

最小的一個僅有大拇哥這麼大

轎子上還有玄機

當轎子在行進的過程中

這些戲台上的人物會左右晃動

栩栩如生

根據轎上「聚成號大鴻福轎」幾個字的題刻

以及聚成號後人的一些回憶

來創作的前世傳奇

發生在民國初年

貰器店是專門承辦紅白喜事、典慶禮儀的商號

上海灘有一家「聚成號」的貰器店

年輕的掌柜不計盈虧斥巨資打造

一頂朱金漆木雕花轎

高額的成本引發資金鏈斷裂

上海灘最有勢力的大佬找上門來

年輕掌柜寧可丟命也要保住一份手藝,留住一份匠心,

最終將這傳承千年技藝的萬工轎打造了出來

博物館一同展出的還有「千工床」、「子孫桶」

以及一系列紅妝傢具

像徐徐而來的「十里紅妝」的隊伍

又像一幅當時寧紹平原的社會生活的一幅畫卷

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第二件亮相的是——唐 落霞式 「彩鳳鳴岐」七弦琴

而它的守護人是——

孫淳

古琴被視為中國文化的象徵

可以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劍膽琴心的俠士

他們如劍一般剛毅坦蕩,如琴一般聖潔超逸

從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

司馬相如的《鳳求凰》、

到嵇康的廣陵絕響

於琴人而言,琴是樂器

更是可以傾吐心聲的知音良友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以雷威最為著名。這件「彩鳳鳴岐」琴就是斫琴大師雷威所作,採用松杉木,是民國琴學泰斗楊宗稷最珍愛的三張琴之一,他評價此琴「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

「彩鳳鳴岐」琴體渾厚,造型古樸、典雅,琴背琴名附近有斷紋,斷紋則是琴名貴的象徵,其餘遍布小流水斷紋,在琴面三、四、五徽處,隱見類似梅花斷的小圓圈,龍池上方有「彩鳳鳴岐」的琴名,環龍池四周是楊宗稷題寫的三段鑒藏讚美銘文。

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是一張流傳有序的唐琴重器

著一身硃紅色長袍

配以十三枚貝殼鑲嵌而成的長鏈

身形呈波浪曲折對稱

就像晚霞萬千變化

故而稱作「落霞式」

也許是高歌的時候引來無數的鳳凰齊鳴

於是就叫「彩鳳鳴岐」

前世傳奇根據琴身銘文題刻

和唐代安史之亂唐玄宗入蜀避難的史料記載改編而成

發生在唐朝玄宗年間

作為音樂家皇帝唐玄宗

唐玄宗諳通音律,藝術造詣頗深

但因躲避安史之亂而神情落寞

在四川山林中遇到一代斫琴大師雷威,

雷自稱「彈琴只為悅己,不為愉人」

請唐玄宗自彈,「心中有所述,自托琴便是」

玄宗邃作《雨霖鈴》

雷威帶著唐玄宗進入深山

尋找良木本真的聲音

終玄宗在蜀地平定叛亂

封雷威為「琴侍詔」

玉琮

第三件亮相的是——玉琮

而它的守護人是——

周冬雨

「我已經數不清多少次在杭州看到這樣的方柱了。裡面是圓的,外面是方的,中間是通透的。發現玉琮真的是無處不在,政府大樓、機場,還有地鐵、銀行的標誌,還有路燈的造型,你都能看到玉琮的身影。」

良渚文化玉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秘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其功用說法不一,很多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祭祀的法器,用來祭天祭地或者是溝通神靈、溝通天地的一種用途。

此玉琮器重約6500克,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是目前發現的良渚玉琮中體量最大最重、品相最佳、刻紋最精美的一件,俗稱「玉琮王」。

玉琮有8個精美的三乘四厘米的「神人獸面紋」的形象,從圖案的結構來說,上面是神人,下面是神獸,這也是良渚文化的標誌性紋樣。

玉琮上那些靈動的線條,鮮活的圖騰,似跳躍的音符,似律動的生命,記錄著良渚先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良渚意為「水中的一個美麗的小洲」,而這片神秘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文明,誕生了迄今所知東亞最早的國家。那些孜孜不倦、追求美好、矢志不渝、堅守信仰的良渚人,他們勇敢、創造、外拓、和諧的精神,也一直傳承至今,影響著後世子孫。而這件玉琮正是這輝煌文明的實物力證。

中華上下五千年

其中的一個起點便是玉琮的出土地——良渚

良渚遺址至今出土了成千上萬件玉器

這件「玉琮王」重約

6500克

直徑約17厘米,高8.9厘米

裝飾性線細若遊絲

琮體的四面四角都用浮雕技法

雕刻了神人獸面紋

這樣一件精緻的玉琮

可能要耗盡一個玉工畢生的精力

玉琮的前世傳奇發生在

距今5300年至4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那時候的良渚

是一個倉廩實而知禮節的理想國

三百萬平方米的王城相當於四個紫禁城大小

但連續不斷的洪災

擊碎了良渚人原本富饒祥和的生活

國王選擇棄良渚,但女兒瑤卻堅決反對

大祭司瑤琢玉功夫一流

她堅信通玉琮就能挽救良渚

從良渚玉琮的打磨中得到啟發

遂打開城牆缺口泄洪

使洪水災禍得以破解

城池得以保全

各位老鐵們

快去看最新一期《國家寶藏》

為浙寶瘋狂打call吧!

杭州大事獨家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大事 的精彩文章:

「大朝傳說」喊你來看展啦!領略成吉思汗與黃金家族的風采

TAG:杭州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