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悅享生活書友會活動第二十一期——《幸福之路》羅素作品閱讀分享會

悅享生活書友會活動第二十一期——《幸福之路》羅素作品閱讀分享會

開啟幸福的一年

「我的一生始終為以下三種激情所支配:對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止的同情,對愛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

——羅素

幸福

是什麼?是別人有的,我都有,別人沒有的,我仍然有?是別人去過的地方,我去過,別人沒去過的地方,我仍然去過;還是別人吃過的,我吃過,別人沒吃過的,我仍然吃過?可以肯定地說,這不是幸福,這不過是比較罷了!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來自羅素的《幸福之路》帶給每一個尋找幸福的人不一樣的剖析與思考。作為書友會的開年閱讀,我們選擇了這樣一本厚重而實在,通俗又哲學的書,也滿懷一個幸福寓意,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大家都行走在幸福的路上,越走越幸福,越走越美麗。

在充滿寒意的深冬,堅持閱讀與分享的書友會淑女們,相約在萬達文華酒店的下午茶餐廳。這裡環境溫馨,既有古樸的壁畫,又有現代的裝飾,窩在高高佇立的靠背沙發里,伴著絲絲的寒意,淑女們徐徐攤開大大小小的、形狀各異的圍巾,雙面藍灰色的長圍巾,三色拼接的淺、淡、深棕色長圍巾,紫紅墨綠的格子圍巾,還有湖藍、瑩藍、粉紫色的小號圍巾,一條條溫暖的圍巾,圍裹在脖頸間,再配上楠子為大家帶來的精美禮物——胸針,這一刻,淺談低語,鬢影飄香,衣香、茶香相得益彰。

羅素自己曾經坦言,他的非哲學的通俗著作不是以哲學家的身份寫的,而是以遭受世界苦難現狀的普通人的身份寫的,他謀求的乃是改善世界的生存狀況,表達出世人謀求自由和幸福的心聲。他希望無數感到鬱悶的男男女女,能夠在此找到他們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夠憑著適當的努力變得幸福。

在滾滾的時間長河裡,人類的存在也許就是一個偶然事件,之於宇宙的廣袤,一切都是細微而不足道的。我們要學著放棄過度關注自己,打開心扉,接納自然和外界的更多有趣的、有意義的東西,來充實我們的心靈。

品評著各色的下午茶點,呷著各類茗茶,淑女們暢談了閱讀《幸福之路》的閱讀感受,從陽光璀璨,到夜幕降臨,這一場關於幸福的討論,讓我們深深沉浸其中。通過真心的分享,總是能夠幫助書友們達到一個更高的理解與感悟,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見解,在分享中啟思,在分享中升華,這樣一個互相「馴養」的集體,是我們在茫茫的大都市中最溫暖的一份牽念和底氣。

GIF

她們說精彩回顧

GIF

梅蘭說

書中所闡述的幸福與不快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種種。細細品味,他是用邏輯推理使得他理性的完美的勸告,看起來就像是最簡單的道理,給焦慮的、馬不停蹄的、以及生活在迷惑中人們的一副解藥,一種指引。

我不知這世上有沒有完美的幸福,卻感知有無數的不快樂。比如職場的競爭,人際之間的爾虞我詐,愛情以及家庭子女之間的相處方式,還有自己在社會上的存在感,認同感。每個人追求不同,煩惱與快樂也就各不相同。羅素說:不應「沉溺於自我,而應放眼於外界」。這點我是有深徹的認同感。普通人一般的不快樂都是因慾望太高,卻沒有達到期望的目標而不快樂!如果給自己的各種慾望做加法時就應努力去實現,達不到期望值時適當的做減法,是不是就輕鬆一些呢。

世界廣大,人力有限,諸事追求,必定落空。生活應適當挖掘閒情逸緻,去追求快樂才對。

雖然羅素處的時代和現代不同,但共性相當多,他對社會、生活、工作中各種狀態有細緻的分析和解析,迷茫痛苦的時候讀羅素的《幸福之路》,整個人就豁然開朗了。

又蘭說

幸福的人首先是自由的,或是正在走向通往自由的路上,他不必依賴其他的人或物,就能擁有足夠的自信和喜悅。在接受的時候坦然安心、沒有愧疚,同時他對世界充滿善意,心甘情願地付出,並不想要回報和控制,於各種關係之中像溪水一樣自在流動。

幸福的人能夠常常反省、時時覺察,做事寬弛有度,熱愛卻不執著、享受卻不沉迷,在肩負重擔時,仍然對生活充滿好奇、興緻與希望。

無論何時何地,每一個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尋、追問、征服著屬於自己的幸福。天朗地闊、風遠路遙,願我們都擁有強健的身體和精神,去實現那些令人期盼的、美好的事,去享受恬靜、歡樂、自然而然的生活。

清風說

這是一本可以拿來解決你全部煩惱的經典書籍。不論是生活、工作、家庭的方方面面,以及疲勞、憂鬱、嫉妒、自溺等種種人之情緒和心理問題,讀完它,都可以迎刃而解。對於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必須「不斷擴展自己的心,就像當初我們擴展自己的大腦一樣」,努力提升自己的情懷與格局。

關於情懷:內心與外在的身體,都應學會向外拓展,不要過度關注自己的內心,關心自己的得與失,眼前的煩惱等等,只有向外去關注他人,包括朋友、親人等等,才會打開內心,提升生活的內涵與情致;室內、戶外活動相結合,當你外在的身體與大自然的四季轉化融為一體時,你更能體會環境的美妙,避免急躁,更能形成一種恬靜的生活狀態,從而收穫幸福。

關於格局:當我們試著從生命的整體性,以及從物種進化、人類歷史長河的角度和高度來重新看待我們自己時,定會發現眼前的小煩惱、不足,都不值一提,也會重新建立一個新的人生格局。這樣,我們定會心存感恩,感恩生活的饋贈。

靜怡說

在閱讀了一本叫做《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的通俗易懂的簡單的哲學史之後,我開始關注哲學之於人生的意義。在歷代哲學家對於生命和自我的苦思冥想之後,站在學術的高度,為人類解決了很多關於形而上的哲學問題,但是對於普通大眾的意義,卻並不明顯。就在此時,羅素的《幸福之路》出現在我的眼前。

在書中,作者為我們剖析了各種不幸福的要素:憂鬱、競爭、煩悶、興奮、疲勞、嫉妒、犯罪意識、被虐狂、畏懼輿論等等,逐一分析,解構,找到原因,給出辦法,解決問題。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能將自己的熱情與興味向外而非向內發展,避免以自我為中心,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外界,投向大自然,那麼離幸福就不遠了。因為一個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觀的,有著自由的情感,廣大的興趣,保有對新鮮事務的好奇心,並從中得到樂趣。

在這個充滿困惑的時代,在這個所有人在追求,卻不知道到底在追求什麼的時代,這本書教會我們沉心面對自我,由內而外,將自我融入自然狀態中,理清各種負面情緒,治癒它,超越它,使自己思明澄澈,興趣豐滿,恬靜自由,從而達到幸福的狀態。

九月說

純粹的幸福大概是一種感覺,平和、滿足的心境更易於產生幸福感,不勉強、不刻意,自然而然的。它有別於快感,具有穩定性,且和物質關聯不太大,當人的基本需求滿足後,財富對幸福的影響並不明顯。基因、外部環境和關注點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追求幸福和快樂,不意味著再也感受不到悲傷。美好更多的是相比較出來的,相對於痛苦、貧窮、失意,幸福會凸顯其美妙。人生而為人,便是體會來到人間的各種經歷,品嘗生活賦予個人的喜怒哀樂,然後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人生經歷。如同一年中四季分明般飽滿。

所以,不在幸福中沈醉自己,和不在痛苦中失去自己同等重要。

楠子說

由羅素所著、傅雷翻譯的《幸福之路》是一本關於生活哲理的小書,羅素用分析哲學的方法,簡潔通俗卻異常深刻地剖析了人生之幸與不幸的根源,如導致煩惱的競爭、嫉妒、畏懼、疲勞等,引起幸福的情愛、家庭、希望、興緻等,並闡述了一些自己認為可以避免或者學習的方法。是一本讀來可以提升幸福感的書。

羅門眾生,幸與不幸,無一相同。有時,出生命運便已註定。唯一相同的,其實便是在這條並不長的人生之路上去追尋幸福,只是不同出生、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幸福來源,更有不同的人生煩惱。《幸福之路》一本書也許不能教會我們如何避免人生的所有煩惱,但至少可以讓我在同理中認知自己許多煩惱的根源,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去面對問題。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太過於向內看,沉湎於自艾自憐,於是乎忽略別人的感受、聽不進別人正確的評價,平添煩惱。而教育大部分其實是用以訓練一個人的享受能力的。因為懂得才能去欣賞,如藝術、音樂、文學......,因此才能更好地領略生活中點點滴滴微不足道的美好,獲得幸福。

而不論幸與不幸,都有來自自身內在的原因及所處的環境因素,但更主要地取決於一個人的內在,唯有足夠強大的內心才可以跟外在環境抗爭並且改變它。因此,讓我們用博識、自由、夢想、興緻等構建堅固的內心世界,用心靈去看向廣闊的世界,迎著幸福走在人生之路上。

靈犀說

怎樣才能幸福?翻開這本書,踏上探究通往幸福之路。書中所述種種不幸福的緣由皆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產生的意識和慾念,切中現代人煩悶焦慮糾結的要害,閱讀的過程便是一個自我剖析和覺察的過程。

作者說,「許多不必要的苦難,是出於對世界的孤陋寡聞而挨受的」。是啊,生活中常常感到惱怒、痛苦、患得患失的事情,大多都不過是囿於自我的小情緒中不能自拔,或是固執己見,一爭輸贏的自我折磨罷了。

想起最近看的電影《無問西東》,那一代又一代的清華學人,在時代跌宕起伏的浪潮中經歷著那樣的艱難困苦,仍以家國情懷,立德立言,行為世范。當我們站在歷史的高度,人生的角度,把格局放大,眼界放寬,對自我以外的世界多一些關注和了解的時候,便不會深陷自我沉溺之中,不會因眼前的利益得失阻礙了幸福的感受。

所以幸福的秘訣便是:「讓你的興趣盡量的擴大,讓你對人對物的反應盡量傾向於友善」。這是幸福最基本的立足點。讀罷掩卷,新年伊始,在書中與智慧相遇,心中充滿幸福感。我想幸福便是物質上的富足感和精神上的安定感,這種感覺源於內心,歸於內心。

姝淇說

如果沒有參加讀書會,《幸福之路》這本書近期應該不會出現在我的書單里。生活趨向平凡的我,越發迷戀各類偵探懸疑小說帶來的文字快感,樂此不疲。但是感謝命運在我最需要當頭棒喝時,賜予我這本 「生活教材」 。

耐心的捧起這本書,宛如端起了一副良藥。良藥苦口,雖然不喜歡說教的口吻,也不喜歡稍顯牽強的案例,但是書中闡述的道理與人生的感悟能夠讓我這浮躁的心有一種「被潑涼水」般的片刻醒悟。

哲學都是相通的,媽媽喜歡學習佛經,影響的我也略聞一二,羅素在闡述如何處理社會關係、如何面對成人的心理失衡與佛經中的道理不謀而合:尊敬自我、喜愛自我、放下自我,並懷揣的感恩的心,著眼當下,走完人生旅程。正是如此,每每當我沉浸在生活的瑣事,鑽牛角尖鑽的起勁兒時,想到「放下自我」,便會覺得再大的事、再煩惱的事其實也沒看起來那麼重要,當煩惱變得沒那麼重要,也就不再煩惱了,還不如去做點什麼讓自己快樂的事兒來代替方才的憂慮,這樣生活幸福常伴。

人生好比一個劇本,每個人都是主角,按照劇本,要尊重自己的角色,在適當的場景下,賣力的表演:該哭哭、該笑笑。但又不能要入戲,因為還要有下一場戲要演啊!這種 「齣戲」的心態正是我們需要追求的吧。

格格說

羅素的幸福之路,在讀的過程中總會產生許多共鳴,悟出一些道理,讓我能夠邊讀邊審視自己。

書中說到幸福,顯然一部分靠外界的環境,一部分靠一個人自己。在我看來,幸福應該很簡單,善良做人,少與旁人做比較,不去嫉妒他人,從心底做自己喜歡的事,真心對待身邊的人,真誠對待感情,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做人一定要樂觀,要學會原諒,這樣就能收穫幸福。

芳兒說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種幸福,在羅素《幸福之路》(傅雷譯本)的最後一章說到幸福的人,幸福,顯然一部分靠外界的環境,一部分靠一個人自己。其實幸福與否還是在於自己,更多的去感受身邊的幸福,發現幸福,就像現在流行的發現身邊的小確幸一樣,即使經歷逆境、遭遇挫折也可以去發現其中的不同。

比如旅途中丟失了行李別抱怨其實這也是一份旅行經歷;工作中遇到挫折別傷心也許這也是為下一次成功進行鋪墊;當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彆氣餒平和的心態會讓你成長。幸福就是把所有別人感覺不幸的事情能轉化成力量,轉化成幸福,這樣你才能越來越幸福。

莉莉說

《幸福之路》中,負罪感帶給內心的觸動最大。帶著「負罪感」去生活,像是枷鎖一樣鎖住一個人的心,難以自如。

我的媽媽是傳統的中國式「好」女人。從小看著她為了兒女、為了丈夫,放棄給自己幸福的權利。生性敏感的我,伴隨著周圍親戚時常發出的一種類似「指責」的閑言碎語,會在心裡生出「都是因為我」概念。

諸多的因為我,匯成一句話就是:因為有我,媽媽就需要受苦。為此,我轉向內功,最平常的一件事是寒假考試成績不好,就懲罰自己過年不買新衣服。結果是成績永遠不會好,新衣服時常也不買。來到北京之後,很長時間只要面對我生活里種種有新意的部分,就會有愧疚的心理。比如去旅行,心裡始終在想媽媽還沒有來過、每一次加班都要打車回家,因為怕如果有萬一,媽媽怎麼辦?

這種持續的狀態,終於在一次做助教的活動後開始改變。在活動中,我喊出「為媽活著」四個字後,毫無顧忌的痛哭,長久以來積壓在內心的「扭曲」得以釋放。

原生家庭的複製性非常強大,如果一個人不主動跳出來,有意識地去做調整,只會不知不覺複製父母生活的模式。曾經的我,就是如此。幸好,在我意識到之後,去一步步調整。《幸福之路》提到:當你的理智不覺得自己的行為罪惡,但你的良心卻說那是不道德時,你要認真思考,找出這種負罪感的原因。而對於我,原生家庭,便是負罪感的源頭。

由此,我更深的理解,幸福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人,只有懂得並做到對自己負責,才能更好的關愛別人。感謝羅素!期許我面對生活、面對自己,都可以從心出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享生活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TAG:悅享生活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