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有個人,從大海中撈起36件東西,被明朝皇帝當成「定海神針」

明朝有個人,從大海中撈起36件東西,被明朝皇帝當成「定海神針」

明朝末年,萬曆皇帝、天啟皇帝、崇禎皇帝三朝,都有一個心腹大患,既讓他們驚恐萬分又無可奈何。這個心腹大患就是東北白山黑水之間崛起的建州女真。在一代梟雄努爾哈赤帶領下,這個曾被明朝皇帝不屑一顧的邊疆部落,十幾年之間迅速強大起來,成為明朝的頭號強敵,嚴重威脅到明朝的江山安危。

建州女真部族,無論疆域、人口、經濟實力、兵員數量,哪一項都遠遠不如明朝,但他們卻有一項獨特之處,把這幾個劣勢全部抵消。這個獨特之處,就是清朝賴以立國的騎射技藝。八旗鐵騎雖然兵力總數少,但都是悍勇善戰的精兵強將,自幼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練就精湛的騎射技能,到了戰場上面對明軍,戰鬥力往往一當十。

看似強大的明朝,到了末年已經積弊叢生,武備廢弛,明軍將士除了個別將領和隊伍,絕大多數戰鬥力無法與清軍相提並論。在關外戰場上,明朝大軍連遭敗績,喪師失地,關外除了寧遠、錦州等幾座城池,基本全部淪陷於努爾哈赤之手,明朝形勢岌岌可危。明朝皇帝被搞得焦頭爛額,但又無計可施。畢竟明軍戰鬥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天無絕人之路。天啟五年,明朝有個人,意外地在海中打撈起36件東西,竟然成為明朝皇帝的定海神針。此人就是明朝廣州府推官鄧士亮。鄧士亮是蒲圻縣人,萬曆年間進士,長期擔任明朝地方官吏。在擔任廣州府推官期間,正值葡萄牙人、荷蘭人覬覦東南沿海地區,常常有他們的戰船游弋在近海。

《蒲圻縣誌》、《心月軒稿》等史料記載,某天海上突起狂風暴雨,一艘外國戰船被風浪打翻,沉沒在陽江近海一帶,當時明朝人並未在意。後來鄧士亮在海邊巡邏時,偶然發現外國戰船的部分殘骸、部件等被風浪涌到海邊,不由心中一動。他素知洋人的船堅炮利,但從未有人知道洋人戰船上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鄧士亮立即懸賞招募擅長潛水的漁民水手等人,「覓善水者撈探,方知船沉深水,架有大炮,隨浸沙泥」。一番打探之後,才知道戰船上還有幾十門西洋大炮,完好無損沉沒在水下。鄧士亮深知洋人的制炮技術獨步天下,射程及威力遠超中原,如今有此機緣可以白白得到數十門西洋炮,天賜良機豈能錯過。如能打撈出水為國家所用,試看天下誰人能敵。

不過,把這幾十門重逾千斤的大鐵塊從海底打撈出來,即使在今天看來都非易事,更何況在明朝。好在這位鄧推官心思縝密足智多謀,終於想出了辦法。他在一艘大船上安裝絞盤,滿載巨石開到沉船區域。然後派人潛入水下,把鐵鏈連接到西洋炮上,再把大船上的巨石拋掉,船身變輕後自然上浮,把炮從沉船上「拽」下來,再轉動絞盤,把炮打撈出水。

如此這般一番周折後,相繼從海中撈起三十六門西洋紅夷大炮。鄧推官留下一部分用於守備海防,其他盡數運往京師,讓朝廷用來抵禦外敵。紅夷大炮抵京後,留下一部分拱衛京師和培訓明軍,還有一部分被運抵關外戰場,優先配備到處於最前線的寧遠城。這批來自海底的重型裝備,使得明朝武備實力突飛猛進。

當時明朝關外局勢已經危在旦夕,除了有限的幾座孤城,已經全部是努爾哈赤的天下。面對悍勇無匹的八旗鐵騎的猛攻,明軍士氣低落,一敗再敗,關外全部淪陷只在旦夕之間。雖有大英雄袁崇煥捨死忘生死守寧遠,但形勢極不樂觀。

這批紅夷大炮的抵達,使得寧遠防守火力有了飛躍性提升。在接下來的寧遠保衛戰中,袁崇煥「憑堅城用大炮」,把剽悍的八旗兵打的死傷慘重,讓不可一世的清軍遭遇到十幾年罕見的大敗。明朝極度惡化的邊防局勢,由此得以轉危為安,紅夷大炮功不可沒,成了明朝皇帝的定海神針,為大明王朝的延續立下大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天啟皇帝把1座陵墓挖得底朝天,上面蓋了關帝廟,想以此擊敗清朝
蜀國滅亡那天,諸葛亮的兒子喊出1句話,差點毀了諸葛亮一世英名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