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告訴了大眾疾病的反覆無常,也詮釋了和諧的醫患關係

感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告訴了大眾疾病的反覆無常,也詮釋了和諧的醫患關係

作者橘貓小姐

圖片來源網路

今天白天,打開朋友圈,發現一篇名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被朋友紛紛轉載,從標題看沒那麼吸引眼球,也猜不出內容是什麼,沒有點開,關閉朋友圈。下班刷知乎,《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已近瞬間排在熱榜前三了。

還是決定點開看看。一看,再也停不下來。花了15分鐘,仔細地從頭看到尾,一時百感交集。

如果不是醫生,也許很難想像,一個健康人,如果運氣不好,從健康到死亡,其實用不了多久。作為醫生,我清楚地知道,多少在普通人眼中看似輕微的小毛小病,最終會發展到要了你的命。就比如,看似普通的感冒,幾天內迅速發展為重症肺炎,自己走進門診看病的人,沒過多久就渾身插滿管子,躺在ICU里人事不知。

普通人也許想不明白,為什麼小小的感冒,醫院都治不好,只有醫生自己知道,感冒有多可怕。前些日子,一13歲兒童,以噁心劇烈嘔吐入院,有感冒病史,入院時考慮有心肌炎可能,各項檢查除了電解質,其他沒有任何問題,兒科主任也第一時間想到可能有心肌炎可能,予以治療,後來逐漸好轉,出院前病情突然惡化,檢查發展心肌酶非常高,患者死亡,考慮死於爆發性心肌炎。暴發性心肌炎相當於急性重症心肌炎,會使患者突然之間出現惡性心律失常,誘發猝死。雖然它發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卻相當高,可高達70%以上。看似普通的感冒,最終進展為了「爆發性心肌炎」。家屬無法理解,聚集數十名「家屬」在門診大廳燒紙,病房打砸,圍攻醫院行政樓等。

從醫至今,我最怕聽到的,就是哪天病人家屬指著我的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好好的人,怎麼說沒就沒了!」。這種「一定是小病,醫院治死人」的思維,紮根於很多普通人的思維中。由於缺乏系統的醫療知識,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小病會演變成危及生命的大病,為什麼好好的人會突然沒了。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醫院「救治不利」導致的。這種思維根深蒂固,所有的解釋都顯得那麼的蒼白而無力。

為此,我非常感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的作者。要讓一個沒有醫學背景的人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接受一個活生生的人從感冒到重症肺炎到多器官功能衰竭到最終死亡,很難。況且作者還背負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人財兩空」的精神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還是表現出了對醫生的信任和感激,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保持對醫生的理解和配合。相信廣大醫生看了都會覺得心頭一熱。作者多次在文章內表達了對參與搶救醫生的感謝,其本身也樹立了一個醫患和諧的典型,良好的醫患關係是醫患共同面對病魔的基礎。

其次,作者用他真實的經歷和心路歷程,真真切切地為大眾科普了一次。而這次「科普」,甚至比任何專業機構的科普更有效。因為它不是那些由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與生活脫節的醫學專業術語組成的科普文。它本身就來源於生活,它有著能讓大眾感同身受的力量。相信這篇文章之後,大眾會對此次流感以及它的預防、治療及危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許多人看過本文後都紛紛領悟到,提前預防疾病是多麼的重要。生命脆弱,即使再健康的體魄,也阻擋不了病魔的侵襲。在流感病毒面前,為家人準備好口罩,提前做好隔離措施,不逞強、及時保暖,比感染流感病毒後,滿世界買「達菲」,動用人情找醫院、找床位,花光積蓄、窮盡現代醫學手段,要有效睿智的多。「防病」的知識,是當今社會,最需要被科普的知識。

再次感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願逝去的人安息,願活著的人珍惜。

-END-

作者:橘貓小姐,一個90後中醫,愛旅遊,愛美食、愛寫作。不棄醫,也從文。個人公眾號:小醫生的情感世界。

和對的人交流,是一種幸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姑娘,你抓著死不放手的樣子特別丑
在婚姻里,你是否也特別迷茫看不到結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