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孤獨——是一種境界

孤獨——是一種境界

論孤獨

作者:嶺南客

謹以此文獻給常常感到孤獨的人以互勉。我能告訴你的是:不僅我與你同在,世界也與你同在。——題記

孤獨,對於芸芸眾生是一種百無聊奈的狀態。對修行者來說是一種態度。對思想者而言,孤獨不僅是應有的態度,更是一種境界。

如果你見過法國美術家羅丹那件著名的雕塑作品《思想者》,一定會被羅丹這件不朽的藝術品所表現的那種深邃沉鬱的孤獨,深刻痛苦的沉思所震撼。

羅丹的這件傑作是根據「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語)但丁的長詩《神曲》而創作的。作品不僅表現了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開拓者但丁對於人類苦難的無比關注和同情相一致的人文思想,也通過這件作品本身所展現的理性、冷靜、深刻、孤寂、衝突等等極端審美因素,藝術地表達了思想家那孤獨、深邃、全面、永恆的思考精神。正如羅丹自己在評價《思想者》時所說:「他不僅用大腦、張大的鼻翼和緊閉的嘴唇思考,他還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緊的拳頭和緊張的腳趾思考。」

如果你讀過唐代詩人陳子昂那首《登幽州台歌》,一定會立即沉浸在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的遺世獨立,蒼茫孤獨的無限寂寞感慨之中。俯仰今古,人世滄桑,天地蒼茫,寥廓無垠。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在懷才不遇,理想幻滅時,怎能不孤寂傷感,鬱悶於心?陳子昂一聲「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嘆,不知讓多少失意之人「唱徹《陽關》淚未乾」?念天地之悠悠啊。一「念」之間,道出了多少人孤獨苦悶的情懷。

孤獨不等於寂寞。有人說寂寞是因為思念才有的一種心理狀態,而絕對的孤獨卻是超然卓立的一種境界。

更為主要的是,說到孤獨,你腦海里會悠悠閃現:《思想者》痛苦沉思的姿態;陳子昂的遺世獨立的悲壯;李白《獨坐敬亭山》的無奈;王維「獨坐幽篁里」的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的執著……

古今中外無數的思想家以及各種偉大人物或悲天憫人或超然物外的沉思狀或閑適態;古往今來道聽途說的種種傳聞中的超脫紅塵的大師以及修行者的入定狀或冥想態;所有你能聯想到的。所有這些,都會不自由自主地在你心頭一一掠過。

當莊子脫口讚歎「天下有大美而不言」,你可體會那憑虛御風與天地同在時無法言說的無比暢快?!

當康德仰望茫茫天際,深沉道出:「這世間有兩樣東西讓我無限敬畏,一個是頭上的滿天星斗,另一個就是內心的道德準則」,你可知道那是怎樣的心情?!

當佛祖拈花,迦葉一笑之際,你可明白,剎那已經永恆。人世間從此有多少人的心靈因此如鮮花綻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凡有志於根本學術者,當有孤往精神」。新儒學大師熊十力曾說:「吾以為人不孤冷到極度,不堪與世諧和」。這是從哲學上把握了孤獨與和諧的對立與統一。

「人性之所簡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獨。夫幽微者,顯之原也;孤獨者,見之端也。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偉長在《中論.法象》中如是說。這是對孤獨作為一種態度的肯定。

可以想見:古希臘智者派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是如何在默默審視自己的內心之後才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樣的命題。笛卡爾是經過怎樣漫長孤寂的沉思才豁然發現「我思故我在」。悲觀主義大師叔本華是在何等幽微孤獨中才知道世界原來不過是我的表象?理學家們在窮極天人之學後,才驀然驚呼:「存天理,滅人慾!」

然而天理何在!天理何在?天理原來只存在於我們內心最深處、最柔弱的地方,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最簡易道理。

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有的人只是一種狀態,而有的人卻是一種態度。還有的人卻是一種境界,比如古今中外所有的思想家。

《思想者》讓我們看到:思想是如何透過外在的孤獨、深沉、凝重之「靜」,表現出內在的力與美、精神與永恆的那種無與倫比的「動」感。

《登幽州台歌》讓我們看到:思想是如何在當下凝結,再穿越時空激起千古共鳴?!

我們唯有將孤獨上升為一種境界,才能體悟到:思想是怎樣在天地間燃起一盞智慧的明燈,去驅除黑暗,破除迷信、直面虛妄,渡盡苦難,自在超脫,並最終由此指向未來,直達彼岸!

那是眾生普渡,佛法無邊的境界,那是修行者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那是思想者至高無上的境界。

人類總渴望對知識對自然對自身認識的局限不斷超越,並以期掌控自然、掌控命運。或許,人類永遠無法超越現實存在,永遠無法追求超越宇宙的絕對真理。但是,人類可以在有限的時空里去不斷自我超越,去尋求不再充滿恐懼、更加和諧、更加合理的存在方式,去探求更加優美更加有效的表達方式和更超然的人生態度,由此,去實現、或去實踐更加完美、更有意義的人生。所有這些都需要偉大的思想家帶領我們一起去實踐、去證悟、去啟蒙、去喚醒、去實現。

人類無數的思想大師都是孤獨的,但是他們與世界同在,並永遠活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謹以此文獻給常常感到孤獨的人以互勉。我能告訴你的是:不僅我與你同在,世界也與你同在。

嶺南客趙立平乙未年冬於嶺南

作者簡介趙立平:居嶺南,湖北英山西河人。自號:大別山上人。筆名:嶺南客,橫豎。網名:恍如隔世。以法律為業,閑寫詩詞散文等。

平台主要內容以文學性原創為主,鄉村休閑文化傳媒編輯。轉載需註明出處與作者姓名。原創不易,請多支持

平台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台,本平台整理轉發。內容僅供學習與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村旅遊文化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鄉村旅遊文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