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化 | 齊白石不僅是國畫大師,還是勤儉持家的模範

文化 | 齊白石不僅是國畫大師,還是勤儉持家的模範



畫家齊白石。




歷史中有些脾氣、性格特殊的名人,就如齊白石,這位以畫花鳥魚蟲出名的國畫大師,卻是一位超級會過日子的人才。





——————




齊白石最初是木匠,16歲投師周之美門下學雕花木匠,學得很有興緻,不僅學會了師傅的平刀法,還琢磨改進了圓刀法,手藝不錯但最終還是改了行。關於改行,家鄉傳聞說齊木匠太挑活兒,別的雕花刻鏤師傅見工即做,他只會節儉。從晚清到民國到共和國,齊白石的節儉,技術越來越精,聲名越來越旺,舉國上下無不知曉。








——




在吃這方面,齊白石太節儉了。




對於任何匱乏年代過來的人,都可能在生活中養成節儉的習慣,齊白石家境貧寒,自然也在生活中養成了勤儉持家的品性,但勤儉成他那樣,有時候只能用模範來形容了。





其入室弟子婁師白,在訪談中提及的老師的節儉技術讓人瞠目,老頭腰間掛著一斤多重的一大串鑰匙,值錢的東西當然鎖得死死,就是油和米也鎖起來,每做飯,親自開鎖用香煙筒計量取米。如果不是時間問題甚至想一粒一粒數,生怕傭人偷吃。





齊白石與其入室弟子婁師白(圖右)。




1936年,齊白石去四川,婁師白替他管家。除了規定家人每天的菜金和日常開支外,全院的門窗箱櫃一律貼上封條,為封得嚴實貼成了「米」字。據婁師白說,大師確實異於常人,可一心兩用:家人擇菜,他是邊畫畫邊斜眼盯著,罵「這些還能吃,就扔了?」。




南院長了很多稀爛賤的莧菜,婁師白把葉子黃的摘掉要扔,老頭不讓,拿指甲掐,掐得動的炒著吃。最兇狠的是客人拿來的滷肉,包肉的大白菜葉子不扔,仔細抖乾淨,切切,用鹽腌上,送粥。



家裡吃不好,出門吃更是妄想。婁師白幼年時與齊家小孩同校,齊家小孩上學時,車站小販總在那兒叫賣。孩子就吵著要老頭買零食,老頭生氣,就對小販說:「你們老圍著我這兒轉,我孩子吃了東西我可不給錢。」




對內節約,來了客人還是要講究禮數的。這就不得不引出齊家那塊震撼了整個中國文化圈的「白石糕」。廖靜文寫的《徐悲鴻一生》說她和徐悲鴻拜訪齊白石,十七年未見,齊白石很高興,從腰帶上取下著名的一斤鑰匙打開柜子。這個柜子有點像俄羅斯套娃,打開一層門,還有一層門,再打開一層門,還有一層門,三重門過後,老頭小心翼翼地端出一個碟子,上面放著著名的白石糕,請他倆吃。





從右起廖靜文、其子徐慶平與其夫徐悲鴻。




這著名的糕點大概只有鐵齒銅牙紀曉嵐能對付,特色是既小又硬,吃起來就是咬一元硬幣。甭管好不好吃,都是招待客人的排場,只要來了客人它便會閃亮登場。



張大千、李可染、黃苗子……他們都見過。在《比我還老的老頭》里,黃永玉說:「我遠遠注視這久已聞名的點心,發現剖開的月餅內,有細微的小蟲子在活動。剝開的花生也隱約見到閃動著的蛛網。這是老人的規矩,禮數上的過程,倒並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動起手來。天曉得那四分之一的月餅,是哪年哪月讓饞嘴的冒失客人幹掉的。」我理所當然以為幹掉它的是廖靜文。





畫家黃永玉。




後發現新鳳霞的回憶文章里也嘗過,她吃的時候是有思想活動的,「顯然這些吃的東西他是輕易不給人吃的」。確實如此,齊白石的孫子齊可來回憶說,老人偶爾高興,會把正在玩耍的孫輩叫過去,打開那個寶貝大柜子,從裡面取出發霉的糕點給孩子們吃,老頭在家說一不二,孫子不得不咬牙下咽。




大概是孫子吃完老頭忘記了補貨。黃苗子說他在齊家居然吃到了水果罐頭!當時的情況稍特殊,黃苗子不是拜訪而是去買畫。面對採購商,齊大師大度地祭出了罐頭。這讓黃老闆很有面子,不料付完畫款要走時被老頭叫住,大喝:「把罐頭錢付了!」



比罐頭更新鮮的是水果,老頭的女兒齊良芷回憶說,確實有人在他家吃到過時令水果。這個可以寫進家族史的大事件發生在1956年春,齊大師這天突然攜子良遲、良己造訪周恩來。周恩來請爺仨吃的是面。大師吃完後小聲對兒子說,把湯喝完,這是雞湯。兒子沒喝,說早上在朋友圈灌了一肚子。飯後,周恩來送齊大師回家,齊白石讓家人買了蘋果回來,給周總理吃了一個。






賣畫


———




在賣畫一道上,齊白石童叟無欺、六親不認。



上述軼事發生時,齊白石已經名滿天下了。其收入可謂日進斗金,莫說是招待客人一塊糕點,就是十盒,也是隨便請得起的。但老頭依然能不忘初心,努力做一個有始有終的節儉大師。




除了竭力節流,還要努力開源,開源就是賣畫。他的業務特色是童叟無欺、六親不認,講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賒賬,不還價,不以物代錢。




1921年,他從北京到長沙,遇老友索畫,多年故交,便畫了給他。第二年再到長沙,這位朋友又來索畫,盛情難卻,無奈之下又畫了,不過畫好後在上面題寫了一首詩:「去年相見因求畫,今日相求又畫魚,致意故人李居士,題詩便是絕交書。」





齊白石畫的魚。



誰也別想佔便宜!有雞賊求畫者,齊良末說他父親齊白石這樣對付:「畫一隻蝦10塊錢,兩隻蝦就是20塊錢。人家說了,我沒有那麼多錢,只有15塊錢,怎麼辦?他就這樣了,那邊畫一隻整蝦,那上頭再畫一個蝦腦袋,15塊。這樣的事常常有。」




這個收費不算少,婁師白說「那時兩塊錢一袋麵粉吧」。其餘價目如下:「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冊頁摺扇每件6元」;「題上款者加10元」;「花卉加蟲鳥,每隻加10元,藤蘿加蜜蜂,每隻加20元」;「工筆貝葉草蟲,每隻照原筆單加三倍,大洋紅之畫另加價」……可買成品,也可定做。




雖然齊白石畫風很廣,題材不限,但有一條,不畫沒見過的東西。北京畫院藏的齊白石手稿里記載了一次例外,某土豪非要齊白石畫一條大龍。齊大師沒見過,但錢給得足,不賺可惜了,想了個招:先畫一個花瓶,又在花瓶上畫了一條龍。





齊白石的墨蝦圖。



他的作品集里幾乎看不到神話中的野獸,除了只進不出的貔貅,那是他對著鏡子的自畫像。他也很少畫人像,畫起來費事不說,還經常遇見狡猾的雙胞胎求畫。




摳門守財確是事實,但絕不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賣畫還是有原則的。《癸卯日記》載,1902年秋,授翰林院編修夏午詒來信,請齊白石到西安教畫,期間大師就只為夏午詒畫東西。




6月4日的日記說,有一位求畫者出十金索白石作工筆中幅,被辭;又以四金索一美人條幅,亦被辭。老頭寫道:「余為夏大知我偕來,重金輕情,非君子也。」




大師除了愛崗、敬業、有德之外,有時還會白送。1950年有位大人物在中南海請他吃飯,這頓飯讓年近九旬的老人大有他鄉遇知音之感,回家後選了一幅作於1941年的精品《蒼鷹圖》和《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立軸,及一塊視作傳家寶的端硯一併送給了知音。當然,這個知音不尋常,他叫毛潤之。







齊白石的《蒼鷹圖》。





除了送權貴知音,大師有時也與販夫走卒互動,就是著名的「大白菜」事件。北京每到冬天有人推車賣大白菜,大師這天性起,攔住菜農說願意給他畫一幅白菜,換他一車白菜。不料這菜農不解風情,怒斥大師假白菜換真白菜商業欺詐。啟功說齊大師這次大出血是效仿舊文人自造「佳話」,可惜夭折。




據說老頭夾著畫回家時說:「真是有辱斯文!」大約菜農不恭敬,很不給大師面子吧。







——




齊白石老年把金條掛在身上。




藝術家的身上多少都有些怪癖,其處世待人的方式多與常人不同,思維方法、處事手段不會循於常理。這和人生經歷有關,齊大師歷經三朝,雖然思想、情感和行為隨時代推移不斷發展變化,但鄉村生活形成的諸多習性並未隨著藝術上的成功而改變。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他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在對錢的處理上表現得最為突出。





齊白石老年。




對大師而言,開支是幾乎沒有的,收入是應有盡有。嚴重的收支不平衡讓老頭特別頭疼,怎麼存放這些錢?




齊白石藏錢的軼事更有趣。據1919年《己未日記》,最初大師的錢是存在好友楊度那裡。楊度的摺子上記:「齊白石山人寄存款項於虎頭陀室。約以周年八厘生息。隨時可以取還。非瀕生及子貞親自取款,不得發與他人。他人得此摺者,不足為據。虎頭陀楊晢子批。」




這錢只有齊白石自己和大兒子才能提,有折有卡有密碼都不好使,只能靠刷臉。楊度死後,齊白石就把錢放一竹籃,攢夠一籃存銀行。後來怕通貨膨脹換成了金條,大師的錢變得愈加神秘難尋。




小兒子齊良末回憶說,50年代齊家房子壞了,周恩來批示維修,牆拆到一半工人打起來了。原來牆裡發現了金條。老頭突然想起牆下應該還藏有東西,趕緊決定不修了。





齊白石與周恩來。




此後齊白石認為牆不夠保險,只有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於是找了個木疙瘩,挖好洞塞進金條,扔院子牆犄角里,誰都不告訴。這天有收破爛的過來,家人看木頭挺礙事,給賣了……痛定思痛,齊白石最後把錢換成60根金條裝在一個長長的口袋,終年綁在身上。平常誰都看不出,就是一樸素老頭。脫下外衣,裡面金光閃閃整個一副黃金甲。




有人或許要問,60根金條綁身上可能嗎?可能的。他的金條是一兩一條的「小黃魚」,按舊兩計算每兩30克左右,一共也就2公斤。






本文刊發於

第454期

《新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儒字養性 | 明:日月之光,實際上也是人性之光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