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記得《人民的名義》高玉良說的《萬曆十五年》嗎?

還記得《人民的名義》高玉良說的《萬曆十五年》嗎?

《人民的名義》高玉良高玉良書記跟高小鳳有一段對話,對話中提到明朝的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英文名,是旅美作家黃仁宇先生於1976年寫的的一部明史專著。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黃仁宇先生認為「中國二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而這句話就是全書的主旨,作者所有論述均是圍繞這句話展開,即以道德代替法制是明朝衰亡的根本性原因。

《萬曆十五年》全書共有七章,除了第一章外,後六章每一章都會主寫一位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他們是消極怠政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首輔大學士張居正,後繼首輔申時行,清官楷模海瑞,大將軍戚繼光,和當時的名士思想家李贄。在作者眼中他們都是時代的佼佼者,他們也都認識到自己所處時代的問題,因此他們都想用自己的力量挽救這個時代,張居正是強人政治的代表人物,雷厲風行,獨斷而立,最後他成為道德的犧牲品;申時行老練穩重、熟諳政術,世稱長者,任相九年殫精竭慮,但那萬曆中興的燦爛理想終成泡影。海瑞是個人道德的楷模,恪守本分,盡職盡責,但他最後成為制度的犧牲品;戚繼光和李贄一武一文,各自在軍事和文化上作出努力,留下了可傳千古的經驗與知識,但由於其高度的人格分裂,終究也是難善其身。 在道德和制度雙重管制下,他們一個個都敗下陣來。在黃仁宇的眼中,萬曆十五年之中牽涉到的6個人,沒有一個是功德圓滿者,每一個都是失敗者。萬曆十五年的傳記,其實就是完敗史。

總而言之,作者的觀點是認為明代當時的制度已然極為落後,財政與組織上極為鬆散,導致國家實力名不副實,而微薄的薪水也導致文官陽為道德,陰為私利,實際主導國家的文官集團都處在此種陰陽衝突之中不能自拔,而任何企圖的改變都遭到了強烈的攻擊和反對。皇帝、首輔張居正和申時行、海瑞、武官戚繼光、思想家李贄從個人的角度面對混亂的現狀希望有所突破和改變或者憑藉道德的力量恢復平衡,但種種努力在對抗現實的龐大群體時都顯得無可奈何和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既然無法改變制度,就無法避免的遭到來安於此制度的文官的攻擊,所以即使是小的改良也無法推行,小心謹慎地保持平衡也不可能,國家此時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唯一的問題只是時間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地陽光,一世溫情
玩轉農信光影群,你知道怎麼在社群里找樂子么?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