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機上的幾十個APP可能正在坑你……

手機上的幾十個APP可能正在坑你……

最近,南方都市報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關於收集個人信息「明示同意」的測評報告與建議》。報告實測了100款常用APP發現,在用戶註冊前,「默認勾選」同意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的情況較多,有APP甚至存在用戶不可自主選擇同意與否的問題。僅有11%的APP做到了合乎法規及規範的「明示同意」。

看到這個消息,恐怕已經激不起大家心裡的漣漪,信息泄露、被各個平台強行做主這種事習以為常。前一陣支付寶年度賬單默認勾選用戶協議一事,讓用戶既感到震驚,又覺得無力,大平台尚且如此,其他平台就更不敢奢望他們能規範、合法…

01

「協議」勾選套路多

那麼,這些常用APP在使用協議上是如何套路用戶的呢?作為手機依賴重度患者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ü提供勾選框並需要用戶手動同意。這個看起來算是合規了,然而,用戶協議篇幅長,專業術語多,普通用戶根本不懂它想說什麼,它到底會拿走我什麼。用戶就算讀了協議,照樣被套路。」

如摩拜單車APP《用車服務條款》近萬字說明中,5.4條約定:「用戶理解並同意……則摩拜公司有權將用戶的註冊資料等提供給第三方……」用戶一旦使用該APP,即「授權」將自己的註冊信息出讓給第三方。

ü點擊註冊即表示同意。如鬥魚直播APP的註冊界面,明確表示用戶使用該軟體即為同意其用戶協議。

ü提供同意勾選框但默認同意。如今日頭條APP,用戶註冊時,會在界面上顯示「我已閱讀並同意『用戶協議和隱私條款』」,並已經替用戶主動勾選。

ü不可自主選擇。就是沒得選,要用APP就是同意相關任何協議。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APP均採用點擊註冊即表示同意的方式,其次是提供同意勾選框但默認同意,只有少數APP提供勾選框並需要用戶手動同意。

02

萬字協議貓膩多

相信大多數用戶在勾選註冊協議時都不會去仔細看具體內容,動輒幾千上萬的文字實在看不過來,看完了也被繞暈了……我們挑幾條出來看看,這些協議里都藏著什麼貓膩:

在某知名直播軟體的註冊界面,其下方也有一行小字提示:使用即為同意《××註冊協議及版權聲明》。載明「您理解並知曉在使用××平台服務時,所接觸的內容和信息來源廣泛……您可能會接觸到不正確的、令人不快的、不適當的或令人厭惡的內容和信息,您不會以此追究平台的相關責任。」

某團購APP在「我的錢包-借錢」功能中甚至玩起了偷梁換柱的貓膩,讓用戶與第三方金融服務企業「簽」起了協議。在該《借錢業務用戶協議》中,包含「用戶在使用借錢業務中,本平台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用戶點擊確認本協議,即視為用戶同意且不可撤銷地授權本平台將用戶的必要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賬號、手機號等,提供給第三方……」

03

同意「協議」後是什麼體驗

同意了這些協議過後,在使用過程中會帶來什麼樣的體驗呢?

大家常使用的今日頭條APP為例,其用戶協議中介紹了該APP對用戶cookies(用戶上網痕迹,包含瀏覽歷史、賬號、密碼等敏感內容)的使用說明,其中明確表示:「該公司可能會利用cookie和同類技術收取您的信息用於了解您的偏好……為用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此一來,你在今日頭條APP看著新聞,突然一條廣告闖入視野,裡面推薦的內容正是你之前在某購物APP上搜索過的商品;你點過外賣的小吃店、買過團購券的餐廳,甚至是搜索過的去哪個目的地的飛機票的廣告都會像知己一樣出現在閱讀界面,再然後,騷擾電話便絡繹不絕,一些來電甚至能準確叫出你姓甚名誰……刺不刺激?驚不驚悚?

不是用戶們不在乎個人隱私和選擇權,而是別無選擇、無奈之舉。

我們等待著行業的規範、監管的加強。同時,在下載使用APP時要持有更加謹慎的態度,強化安全意識,保護好個人隱私和重要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標金融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2018要不要上區塊鏈這趟車?
他是現實版的鋼鐵俠,造車、研發火箭只為完成自己「拯救人類的使命」

TAG:地標金融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