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大惡習讓廚房遍布細菌 你中招了嗎

十大惡習讓廚房遍布細菌 你中招了嗎

不少人都認為家裡做飯更乾淨衛生,還健康,比外面吃飯還能省錢。其實,家裡做飯省錢、健康,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否衛生,真的不是你說了算。如果你進廚房後有以下5種壞習慣,那麼家人吃進去的不是健康,而是疾病!

1、不定期更換抹布

抹布,洗碗、擦桌子、擦灶台等等,都會用到它。有些人不把抹布當回事,用舊毛巾、舊床單,甚至是舊衣服、舊褲子當做抹布。雖然平時洗一洗,看不見油垢和灰塵,表面是乾淨了,細菌卻數不盡,而且到處都是。

網路媒體報道稱,每平方厘米的抹布上大約分布著上億的細菌,其中大腸桿菌為1千至1千萬個。用這樣的抹布,哪怕用來擦地,都很臟,何況天天還和碗筷接觸。

2、用抹布擦碗筷

有人說,我特地準備了用於擦碗筷的抹布,每次洗碗後,都擦乾淨水,避免細菌滋生。但是這樣的抹布就乾淨嗎?

抹布,因為長期接觸水分,又不容易乾燥,自然容易滋生細菌。洗碗後,最好可以讓碗筷瀝水自然風乾,或者使用消毒櫃。

3、不清理櫥櫃、餐盤收納工具

櫥櫃不通風,容易生霉、出現異味。

餐盤收納工具,框架和底層容易積攢水分、油污,同樣容易藏匿細菌,每次拿出的餐具都是直接使用的,沾惹的細菌全部被吃掉了。

4、不更換筷子

中國人一日三餐都會用到筷子,就飲食文化而言,中國人的筷子大多為竹子、木製品,表面看似光滑,卻有很多紋路,容易藏匿細菌、微生物。長期使用的筷子,如果出現粗糙、變色,更容易藏匿細菌。

所以,筷子不僅得消毒、清洗,還得注意更換。最好3-6月更換一次。

5、什麼東西都喜歡放水槽里

碗筷、水果、抹布等等,所有東西都喜歡放水槽,而且喜歡把碗筷堆積、浸泡。這的後果是廚房異味嚴重,還滋生大量細菌。

此前有媒體稱,水槽中的細菌是衛生間的1000倍。

另外,餐廚垃圾不及時傾倒,會滋生更多的細菌,尤其是水槽底部的細小垃圾。

建議:每周給水槽消毒一次,可以用稀釋後的漂白劑進行消毒,餐廚垃圾當天傾倒。

6、做飯前不擦檯面

做飯前要先給廚房操作檯面進行消毒,菜板及廚具也要重新沖洗一遍;做飯過程中,接觸生肉的用具應該及時用溫水洗凈;做完飯後應立即將檯面、牆面、廚具擦洗乾淨。抹布最容易藏匿細菌,最新研究發現,海綿和抹布上,每6.5平方厘米的平均帶菌數分別為1000萬個和100萬個,這會影響大腦神經和運動能力,甚至可能導致癱瘓。抹布應經常更換,每天使用後最好用開水消毒5-10分鐘。

7、做飯時不摘戒指

有時即使你做飯前洗手,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食物的衛生。調查顯示,28%的人不經常剪指甲,做飯前不摘掉戒指、手鏈等飾物,這都會將暗藏的細菌帶到食物里。

8、剩飯剩菜冷藏不及時

飯菜冷卻的過程中,食物溫度如果處在4℃-60℃,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裡,細菌就會增加1倍,因此剩飯剩菜應該及時放入冰箱快速冷卻。冷藏前,盡量把食物切成小塊或打散,放在較淺的容器中,冷卻得會更快。冷藏的熟食應在4天內吃完,冷凍的熟食不應超過3個月,並且食用前一定要迅速加熱至74℃以上。

9、不注意冰箱溫度

冰箱的內部溫度通常在冰箱門外側都有顯示,一般情況下冷藏溫度為4℃、冷凍溫度為-18℃最好。如果冰箱沒有溫度顯示功能,最好將溫度計放入一杯水中,置於冰箱中間的架子上,以便隨時測控冰箱溫度,保證食品安全。

10、冰箱食物塞太滿

冰箱里的食物塞得過滿,不僅會影響冰箱工作,還會使食物間細菌交叉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存放時,生肉應該放在最下層,並保證與即食食物和其他果蔬分開,以防污染其他食物。每種食物間最好有一定距離,防止細菌通過接觸傳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養生ys 的精彩文章:

大寒已到,這「五寒」必須要嚴防!
小心這物有劇毒,家養植物要謹慎!

TAG:靠譜養生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