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民俗拍攝指南

春節民俗拍攝指南

小年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生命力勃發,萬物復甦。節日期間各地上演的民俗活動更是精彩紛呈,傾注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自然成了攝影人爭相拍攝的題材。雖然天氣依然寒冷,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創作激情。怎樣才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呢,請讓小編在這裡告訴您!

形式多樣的

寶雞民俗

馮曉偉  文 / 圖

寶雞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遺留下來不少絢麗多彩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每年春節前後,吸引了許多攝影家到寶雞採風創作,拍攝寶雞人過年的各種民俗活動。

《飛雪征程》

寶雞地區過年前的民俗活動主要是殺年豬、蒸花饃、跟年集。在寶雞的一些鄉村,「祭灶」過後,就進入了殺年豬、準備各種過年食品的時間。臘月廿六七,家家開始蒸花饃,從前期的發麵到攢饃到上籠蒸,必要步步精到,在蒸汽氤氳里開籠,給每個饅頭點上紅點或紅的小花圖案,又白又圓又香的花饃,顯得特別喜慶、好看。

《耍旱船》

正月期間,從初三開始到正月十五,寶雞地區各個鄉村社火都耍了起來。最具代表的是隴縣和陳倉區。2013年隴縣被授予「中國民間社火藝術之鄉」,社火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有山社火、車社火、馬社火、背社火、 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蹺、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其中地台社火榮獲中國民間藝術山花獎和民俗禮儀錶演金獎。還會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時在縣城集中游演,扮裝團隊多達二百餘個,游演者達四五千之多,數萬群眾到縣城觀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彩旗飄揚,成為一大景觀。

《春鬧黃土地》

正月初就開始,寶雞各鄉鎮「上九會」拉開新春廟會的序幕。以鳳翔縣的春壇祈年賽社廟會和千陽八洞溝廟會為代表。鳳翔縣春壇祈年賽社廟會是秦漢畤祭文化在民間的珍貴遺存,廟會活動所有程序、禮儀均遵循古制,涉及鳳翔石家營鎮十個村。廟會期間,參會的十個村敲鑼打鼓,進行耍社火、舞獅子、跑竹馬、劃旱船、唱大戲等活動。千陽八洞溝廟會,廟會上常常有千陽燈盞頭碗碗腔皮影班表演。在古樸的樂腔里,在燈光照射中,皮影在藝人的手裡上下翻飛,演繹著歷史長河裡的英雄忠臣、才子佳人,傾吐著關中西府人的壯懷激烈、蒼涼柔情。

《背社火》

正月十五是最為熱鬧的,有大型燈會、煙花表演,還有社火競賽。鳳翔和隴縣的花燈馳名中外,各式各樣,在街上掛起來,讓人們在元宵佳節盡情釋放著熱情和歡樂。

拍攝小貼士

要有明確的主題

影友們一般在拍攝民俗活動時,只記錄了過年的熱鬧場面,沒有統一的主題,沒有用影像的語言揭示出傳統民俗的內涵,致使畫面千篇一律,浮於表面。所以,拍攝過年民俗時一定要挖掘其內涵、文化價值和民族審美,從主題入手,方能遊刃有餘,拍攝出有思想的作品。

拍攝器材的選擇

拍攝過年民俗活動在器材選擇上沒有固定模式。相機以全畫幅高像素高速多的為好,高度連拍和高速存儲是拍攝成功的保證。鏡頭選擇也各有用途,廣角鏡頭可以表現大的表演場面和交代環境,中長焦鏡頭可以抓拍細節。最好配備兩台相機,一台配置廣角鏡頭,一台配置長焦鏡頭;如果僅有一台相機,最好配置一支廣角變焦鏡頭,如18-200mm的大變焦比鏡頭。

最好配有一支單腳架,不僅可以增加穩定性,還可以方便、快速地移動,比三腳架要靈活許多。閃光燈也是必備的,在光線暗弱的環境下可以提供必要的補光。

靈活運用鏡頭

拍好社火

張小郁  文 / 圖

每年正月十五前後,關中大地從南到北、由東向西有著不同的社火表演,有些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用影像記錄、傳承傳統文化,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方式,但如何擺脫平鋪直敘的平視記錄方式,使傳統文化的影像視角推陳出新,給人們留下過目不忘的印象,利用鏡頭焦距的變化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16mm,1/200秒,F8,ISO 200,+0.3EV

利用小焦距設定大畫面

小焦距、大景深、寬視角正是這個特點,在拍攝時能夠把整個場景記錄下來,能夠讓觀者了解整個事件發生的地點,位置和全貌。此外,拍攝的角度也十分重要,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所以拍攝時需要一定的高度來完成設定全景的要求,使整個畫面具有層次感。

135mm,1/800秒,F5.6,ISO 400

用中焦來講故事

在整個事件活動中,中焦是最能體現拍攝者與主體之間、主題與環境之間的一種關係。拍出的每一幅畫面都能講故事——包含了整個場面與主體之間的所有故事元素。這類精彩瞬間的獲取,是拍攝者敏銳眼光和良好文化修養的具體體現,能否將故事完整地表現出來,中景照片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幅完美的中景照片就是一個故事的概述。

41mm,1/2500秒,F5,ISO 400

發揮長焦增強拍攝效果的作用

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比長焦拍出的特寫鏡頭更加有說服力。長鏡頭的特寫縮短了觀者與拍攝者之間的距離,更能引起兩者之間的情感交流。長焦距景深小,拍出的畫面有種壓縮感,充分利用這個特點,運用特寫鏡頭更能強調某個因素並加以強化,從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於每個傳統社火活動,因天時地利環境的不同,也會給拍攝者帶來不同的感受。用廣角控制場面、中景講故事、長焦特寫來增加效果,是拍好一組照片的重要手段。當然,也不排除用多角度、多視角來表現,如用仰拍或俯拍也能帶來全新視角的感受。

增強跳秧歌

動感氛圍的技法

徐和德  文 / 圖

山西、陝西等地的群眾在新年期間喜歡以跳秧歌的形式來祝福娛樂,拜年祈福。在高亢熱烈的鑼鼓嗩吶伴奏聲中,身穿富有特色服裝的男女老少揮舞紅綢彩扇邊歌邊舞,現場會散發著質樸原始的自然之美,有時鄰村之間還會進行相關比賽等等,場面壯觀熱鬧。喜歡拍攝民俗的攝影者也特別愛去當地拍攝秧歌活動。攝影人到黃土高坡去拍攝群眾性的秧歌活動,屬於身臨其境的拍攝活動,與拍攝舞台表演的感覺截然不同,要獲得與眾不同效果,可以採用一些攝影技法來增加動感,豐富畫面的表現力。這裡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浪船》

變焦「爆炸」法

所謂「爆炸」效果,就是在啟動快門曝光的瞬間,快速旋轉或推拉變焦環完成快速變焦,這樣就能形成畫面中心清晰而四周呈放射爆炸線條的畫面。西北秧歌隊所穿服裝大都為色彩對比強烈的大紅大綠、寶藍、橘黃等,色彩極為鮮艷,還有不少人頭系白色英雄結等,採用爆炸技法時,常常能得到線條感很強的效果。例圖《浪船》表現的是為秧歌隊伴奏者以及浪船表演者,經過慢門「爆炸」技法處理,處於畫面中心原為相對靜態的對象被表現得極富動感。

《米脂街頭秧歌》

多次曝光法

以前,只有尼康數碼單反相機具有「多次曝光」功能,使用此法的局限性較大。如今佳能EOS 5D Mark III等也配備了「多重曝光」功能,相對來說,可以採用該技法的人數也逐步增加。安排好多次曝光畫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有相對較暗的背景。而西北的陽光比較硬朗,尤其是日出兩三小時以後的強光就比較容易形成鮮明的陰影等,利用這些暗背景來疊加活動的人物,就比較容易獲得亦真亦幻,變化多端的效果。

《農家院落》

動靜結合慢門法

群眾秧歌隊在現場舞動時,情緒往往非常投入,常常給人如痴如狂的感覺。利用大幅度運動的特點再結合現場靜物一起構圖,就能營造出動靜結合的有趣畫面。拍攝時需要選擇相對較低的快門速度,要獲得較高的圖像質量,最好藉助三腳架穩定相機,以確保靜止對象的清晰度。一般選擇1/15秒至1/30秒的快門速度,就可較為明顯地顯示運動對象的動感,例圖《米脂秧歌》為1/30秒快門速度所攝效果。

橫向追隨法

拍攝時選擇富有動感的對象,根據音樂節奏,一邊晃動相機一邊按動快門,這就是橫向追隨法,此法運用得當,就可獲得人物比較清晰而背景呈虛化的效果。此舉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確保在快門開啟過程中,相機與運動對象保持同步運動而不能停止。一般拍攝建議針對現場亮度或人物運動幅度預定快門速度,建議在1/60秒到1/125秒之間選擇。如果曝光時間過短,難以體現追隨的效果;而曝光時間過長,則容易導致背景和主體人物全都虛化過度。

除了上述技法外,還可以選取形象好、氣氛好的對象給以重點刻畫,或者是選擇合適的角度表現隊列,如《農家院落》。總之,拍攝跳秧歌需要開動腦筋,儘可能不走尋常路,才可能獲得與眾不同的效果。

去陝北

拍安塞腰鼓

阿凡 文 / 圖

安塞腰鼓是陝西傳統的民俗舞蹈。它以獨特風格、豪邁粗獷、剛勁奔放、氣勢磅礴而聞名,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1/760秒,F2.4,ISO 100

安塞腰鼓有機地糅合了秧歌和武術動作,充分表現了黃土地人民憨厚樸實、悍勇威武而又開朗樂觀的性格。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場地限制,也不受人員多少制約。大街上、曠野里、小院中均可表演,可一人單打,可雙人對打,也可幾十人乃至幾百人群打。單打者騰躍旋跨,時如蜻蜓點水,時如春燕銜泥,時如烈馬奔騰,時如猛虎顯威;群打時則能變幻出多種美妙的圖案,令人眼花繚亂。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動習俗。過去,多在喜慶節日和廟會中演出,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是集中的活動時間,經常延續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罷土地神後方告結束。

1/500秒,F2.8,ISO 400

拍攝前,要根據表演的場地、人數合理地選擇使用的鏡頭。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是首選,如果是大變焦比的廣角變焦鏡頭則更好。

拍攝時,最好選用連續對焦及高速連拍模式;測光方式一般用評價測光(尼康稱為矩陣測光)即可。

1/500秒,F2.8,ISO 200

在關注大場景的同時,還要拍攝表演人員的特寫,可使整組作品更加豐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自備塑料袋,將相機和鏡頭包裹好,因為飛揚的黃土很容易讓它們「吃土」。

編輯|要飛

?人民攝影報新媒體中心

有何感想 可在下方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攝影 的精彩文章:

普布扎西:生在高處,活在高處
關鍵時刻,拍出你的美

TAG:人民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