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時代沒有絕對安全: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都能被破解

AI時代沒有絕對安全: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都能被破解

「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靜脈識別…嗯,都能被分分鐘破解。」

作為一名安全工程師,或者說是一個黑客領域的白帽子,百度安全實驗室(X-lab)研究員小灰灰(化名,某於某些原因不可泄露姓名)經常做的事更像是一種 pen test(penetration test 的簡寫),也就是「滲透性測試」。

在黑客界,這種測試被看做是一種良性入侵。通常情況下,工程師要扮演攻擊性角色,主動侵入公司系統,以便發現其安全方面的脆弱點。

因此,在實驗室拆解了大量硬體,把廠商技術扒了個底朝天后,他發現,只要你想越過生物識別系統,基本沒什麼障礙,而且方法非常簡單。

當然,這裡面除了有廠商誇大宣傳的因素在裡面,還有這些技術本身難以逾越的問題。

「經過我們研究測試,常見的生物特徵識都存在易於獲取,易於偽造的風險,長遠來看風險很大,不如密碼安全。」

為了能夠讓用戶充分了解生物識別身份驗證方式的安全漏洞,從指紋識別再到當下聽起來比較炫酷的「靜脈識別」,我們將依次還原小灰灰的「破解現場」。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種破解思路:

不需要想方設法找到第二份生物體征,很明顯,你的指紋或者眼球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感測器「看到」的內容。

因此,我們只要得到目標正確通過時的特徵內容(甚至不是全部),然後用更加簡單的介質(一張紙或者塑料泡沫)呈現出感測器認為的正確的樣子。

「實際上你會失望,因為破解的方法一點都酷炫,甚至根本沒啥技術含量。但是最簡單的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

指紋識別:

很遺憾,小灰灰發現,目前除了人臉識別有活體檢測,其他生物識別方式根本就沒有活體檢測的「二度驗證」。因此,如果不設立多重驗證方法(譬如密碼+人臉),破解完全是分分鐘的事情。

而指紋識別,就是最容易繞過的單一驗證形式。

目前,指紋識別主要有兩種類型:光學式指紋識別與電容式指紋識別。

前者是基於「折射原理」

舉個例子,如果你公司安裝的是光學指紋門禁設備,那麼當你的手指按壓到透明板上時,內部光學發射裝置會發射光線到手指上,將手指紋理折射到另一側的鏡頭中以獲取數據,並對比資料庫看是否一致。

而後者是基於電場感應。

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指紋的凹凸,在手指滑過平板時接通或斷開兩個間隔電容的電流,根據不同的放電率以檢測指紋資料。

在將指紋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讀取的數據過程中,我們需要將這些既有噪點又有間斷的指紋圖像,經過一系列演算法,變成均勻的容易被計算機識別的圖像。

接下來就是關鍵的「繞過方法」了:

先獲取指紋圖像——指紋到處都有。如果你正在看手機,請對著燈光看一下你的手機屏幕上有多少指紋;另外,如果你的指紋留在了光學感測器上,撒一些麵粉,指紋清晰可見。

那麼如何製作出假指紋?

根據成像原理,複製品必須實現凹凸,小灰灰所在的實驗室測試了大量成型方案,但是無論是 3D 列印,還是激光雕刻,但這些機械傳動的方式精度都不夠。

但最後,研究員們受到光敏刻章的啟發,採取了光敏成型的方法,達到了在短時間內製作出高精度的指紋模具。

但這種主要針對光學指紋感測器,針對電容設備還需要塗上一層特殊的東西,做一些導電特性的處理。

就在我們面前,小灰灰按照這一系列步驟,輕鬆解鎖了幾部手機。

「我們統計測試發現,每個人錄入指紋的手機大多是拇指與食指,如果這兩個手指信息泄露了,基本指紋是被跟你說拜拜了。」

而更大的陷阱還在指紋識別的後面。小灰灰發現,市面上大多手機吹噓的「指紋+活體識別」,後者基本不存在。

他們檢測了 10 餘款手機,均可僅用指紋就通過驗證。

虹膜識別:

人的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因此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

但是,獲取虹膜的方式卻十分簡單——「距離 10 米內,拿單反長焦鏡頭(可以捕捉紅外的)聚焦光束拍攝。」

在講解如何偽造虹膜複製品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虹膜識別驗證的過程:

以一款市面上的虹膜識別儀為例,首先由設備上的 LED 燈發出紅外光照射眼球,然後再由紅外攝像頭捕捉虹膜圖像,繼而利用演算法進行定位和預處理。

而最後一步跟指紋識別一樣,進行歸一化、關鍵點抽取,並與資料庫信息進行比對。

需要注意的是,紅外線是人眼是看不到的,但是電子設備卻非常容易探測到。

(相機其實都可以捕捉紅外,但因為紅外光對照片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市面很多相機「封印」了這個功能。)

在通過對某款虹膜識別儀進行拆解分析後,小灰灰拿到了它的識別圖像——確實是一張紅外光照射下的圖像。

接下來,就需要去找合適的紙,來「偽造」感測器能夠識別的虹膜複製品。

最後他們發現,激光黑白印表機碳粉對近紅外吸收效果比較好。

也就是說,利用激光黑白印表機列印出來的高清虹膜照片,與感測器中識別出的虹膜成像效果較為一致。

按照這個方法,他們又在實驗後解鎖了一款具備虹膜識別功能的手機。這個結果直接粉碎了「由於虹膜是生物特徵,在照片或者視頻上不能解鎖」的專家說辭。

而且,即便有硬體在虹膜識別的過程中加入了「活體檢測」,譬如眼球微動、瞳孔縮放,他們也能輕易繞過,通過認證。

「大多用虹膜識別的硬體,根本沒有活體檢測,而有也可以繞過。讓眼球微動,你抖抖這張紙;想讓瞳孔縮放,你維穩拉進拉遠一些。」

但實際上,虹膜識別的破解過程並沒有讓他們覺得這項技術不靠譜,而是太多問題出在了廠商身上,「由於成本以及意識不足等原因,這項技術還沒有達到足夠高的安全等級」。

指靜脈識別:

無論是最近國內開始使用的指靜脈社保養老金身份認證系統,還是日本流行的指靜脈取款機,都是基於指靜脈識別技術。

而指靜脈識別的過程,紅外光照射又是一個不可缺的元素。

在紅外線的照射下,血管中的血紅蛋白對近紅外光更容易吸收,其顏色逐漸加深,而手指肌肉、骨骼和其他部分都被弱化,最終靜脈就顯現了出來,被紅外攝像頭捕獲。

「我們最後找到了一種高透的白紙,然後用一定亮度的 LED 紅外光輔助,出來的圖像與實物在感測器中的呈像非常接近。」

人臉識別: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人臉識別技術通常使用「68 特徵點」來標註人臉特徵,譬如左眼、鼻樑等重要部位的相對坐標。

因此,如果是一般手機或是簡單的人臉門禁驗證設備,單靠攝像頭拍一張照片都可以通過驗證。因為這張紙上的人臉具備了 68 特徵點。

但是,人臉識別卻是運用最多活體檢測的生物識別方式。

換句話說,如果有充分的活體檢測屏障加以輔助,它的安全係數可以明顯高於其他三種。

「其實三星這款手機就有活體識別,正常單靠一張照片是過不了的,不過有時候在弱光下,活體檢測還是可以通過的。」

而支付環境的活體檢測就更多了(大概被鞭屍太多次)。

一些大廠為了判定採集到的人臉是活體信息而不是照片偽造、視頻偽造或者其他軟體模擬生成的,會採用 N 多種方式反覆檢測,而且方法還在不斷進化。

此外,「判斷屏幕是否反光」以及「摩爾文」等等驗證方式也被用在了支付寶等金融交易平台上。

「當然,眨眼睛等動態檢測也有。支付寶還有百度錢包的人臉識別檢測做的還是不錯的,另外 Face++的技術也不錯。」小灰灰說。

而蘋果的 Face ID 比較特殊。它是目前唯一採集人臉三維信息的識別技術,也是目前最為複雜的人臉檢測。

iPhoneX 內置景深感知攝像機,其紅外線發射器可以發射 3 萬個密集偵測點(投射光),利用神經引擎將反射回來的數據與儲存在 A11 晶元隔區內的數據進行對比,將用戶面部形成 3D 圖像後進行讀取與處理。

「譬如你的頭在擺動,它會在你的面部生成無數小點點,這些小點點與攝像頭的距離都是不同的,每個點都是由 3 個數值組成的坐標,由此形成一幅 3D 圖像,就像一個凹凸的面具一樣。」

「關於 FaceID 的破解方法,我們還在研究中,已經有一些門路了,安全問題肯定是有的,因為它本質上還是由 2D 信息組成的,但總的說安全級別已經非常高的。」

大概還是應了那句台詞:

所有黑客手段中最有效的是社交工程學;人類,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

因此,友情提示:在輸入密碼時,小心角落那些攝像頭;而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請小心你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方的那個攝像頭。

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中華機器人超市-線上線下體化機器人交易平台,提供機器人廠商、產品、展會、招商、人才、投融資等全方位的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指南 的精彩文章:

該如何克服來自人工智慧的恐懼!
論人工智慧在製造業的三大應用方向

TAG:機器人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