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以熱衷茶道——《與茶一起 走在哲學的路上》之十九

何以熱衷茶道——《與茶一起 走在哲學的路上》之十九

喝茶

不為賣弄風騷,也不是玩物喪志。而是茶確實承載了太多太多。無論盛世、還是亂世,茶一直沒有中斷過。以文化的傳承載體、以一種活化石的形象,存在著。

當今,茶同樣一直在流行著,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之勢,它應該承載什麼?或者說,一直在守護著什麼。在一個擁有一大批愛茶的儒士、知識分子主導著文化的國度里,他們曾經,抑或將在茶的世界裡注入什麼?

中國傳統這盤大菜,啥都不缺。關鍵是要挑點什麼,強調與亮相。應該來點比較有嚼勁的吧,可能那才是這些好茶者根子里的東西。

比較於西學,我們總突出別人的邏輯與理性,我們自己則更多強調的是經驗和感性。如果確有其事,那麼是不是我們的文化主體總是滿滿的情懷和激動,是不是西方的文化主體有機會獲得更多的邏輯理性的熏陶,而顯得更富有思維邏輯的理性呢?

能不能受熏陶,可能沒那麼重要,關鍵是這樣的純粹的思維邏輯最後在哪落地,不可能在那些文化主體的大腦中永遠遊盪。我們縮小點講,如果說這樣的邏輯理性,有一種較抽象的理念形式,被稱之為哲學,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這樣的思維邏輯的理性還是要如黑格爾在《小邏輯》里所說,走向與經驗現實的回歸。

其原話是這樣,「對於這個同一內容的意識,哲學與別的認識方式,既然僅有形式上的區別,所以哲學必然與現實和經驗相一致。甚至可以說,哲學與經驗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驗哲學真理的外在的試金石。同樣也可以說,哲學的最高目的就在於確認思想與經驗的一致,並達到自覺的理性與存在於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達到理性與現實的和解。」

如真這般,那麼我們的知識階層所懷有的激昂的家國情懷和某些純真的精神理念,又得在什麼形式下進行理性的回歸。中國傳統理性的認知模式是格物致知,並達到知與行的合一,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問。也就是說,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回歸路徑。對實踐理性的參悟與回歸,應該是中國知識階層中諸多主體必須歷經的一個過程。

十分欣賞一個前輩很精闢的分析。他認為中國的知識階層,由於長期的書齋生涯和精神生活,往往會對社會的純粹性有一種苛求,會對現實變得隔膜而過敏,會要求理想和現實嚴格的對應。他們常常會否認現實的客觀性與自然性,看不到歷史的展開是一個不受人控制的過程。事實上歷史從來就不是對理想的模擬,理想只不過是對既成的歷史事實的命名或者意念而已。

理想更多地是一種心靈活動、一種審美,人們應把理想限定在精神生活的範圍之內;可以把理想作為評判現實的思想尺度,卻不可以將其作為要求現實的實踐標準。即使那些通常被認為是某種理想實現過程的現實實踐,它與這種理想也僅僅是相似而已,而且這種相似之中還往往包含著無數的變異和背離,甚至這種相似本身也不過是一種難以確證的主觀認定。歷史無比豐富也無比複雜,充滿了曲折、「詭計」和戲劇性,遠超出人心和人力的掌握之外。

無論是思維邏輯理性對歷史與現實的和解,還是某種情懷、理念在實踐中與現實、歷史的和解,都是另一種層次的智慧。茶,能否成為知識階層的理想與現實和解的一種方式,在茶里茶外的進退中,完成一種對社會、人性及利益訴求真實的回歸,追尋堅守與和解的合理尺度,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平衡,應然與實然的支點?如果是,這或許就是茶的魅力,其存活並被熱衷的一個重要之因。

文字:吳凱偉

圖片:來源網路

圖文編輯:林野山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那一味冬夜茶
逆天!100平舊屋爆改成日式人家 陽台秒變茶室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