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硝煙里的中國軍工傳奇(上)

抗戰硝煙里的中國軍工傳奇(上)

全文共1958字 | 閱讀需要4分鐘

本文轉載自新華文摘歷史

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兵工廠在製造手榴彈

「強國必須強國防,強軍必須強軍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許達哲的這番感慨,已經是中國軍工人的共識。而其背後,蘊含的是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抗日戰爭的慘痛記憶。

原兵器工業部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92歲的新四軍老戰士樊明輔說,那時候很多戰鬥都要拿人拼」。

汪偽政權的一本雜誌中曾說,八路軍戰士「見到了對方的機關槍,那可紅了眼,不管火力多麼硬,不管火網多麼緊,他們常硬著頭皮衝上去……」

混 亂

全國抗戰爆發前,中國的輕武器生產體系已基本建成,但軍工整體水平仍遠遜於世界。

當時,中國在杭州和南昌擁有兩個飛機製造廠,但只能組裝少量的飛機,大部分部件靠進口。同期,日本則擁有多款自主研發的戰鬥機和攻擊機。

海軍裝備方面,日本的實力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中國海軍的總排水量只有日本的三十分之一。

雖然中國一度從德國購買各種武器裝備,但隨著1938年2月希特勒禁止對華出售武器,中國軍隊的德式裝備再也無法得到有效補給。

不僅如此,中國近代軍事工業長期處於分散狀態,造成全國武器制式嚴重不統一。

在山西,閻錫山創辦了太原兵工廠。在瀋陽,張作霖創建了奉天兵工廠。這兩個兵工廠的產品自成體系,一些裝備在引進後又被改造,加重了制式的混亂。

比如,奉天兵工廠生產的重機槍是仿製的日本槍械,但加長了槍身,其他兵工廠即便有同款重機槍,也無法通用,零件亦不能互換。太原兵工廠的「晉陽炮」雖然性能不錯,但其他兵工廠生產的炮彈卻不能適用。

閻錫山

《中國近代兵工史》作者曾祥穎說,當時中國槍械有多種口徑,雖然中央政府曾經下文要求各廠都用6.8毫米的口徑,但命令形同虛設。

1932年至1936年,「中國的兵器同世界水平的差距至少是半個世紀。」曾祥穎說。

搬 遷

1937年 11月8日,太原失守。

太原失守前,太原兵工廠就遭到了敵機的轟炸。危急之中,閻錫山下令工廠搬遷。

當時,廠里的精密設備和重要原材料,從陸路、鐵路向南運。搬不走的設備,則予以掩埋。還有來不及處理的3500件設備,全部被日軍拆卸,陸續運回了日本,僅剩下 12 部圓車。

太原兵工廠的部分工人帶著少數設備,一路南撤,最遠的到達四川廣元。但沿途建立的幾個工廠規模都不大,只能生產步槍、機槍和手榴彈等武器,曾經以生產「晉陽炮」而聞名的太原兵工廠,徹底失去了生產重型武器的能力。

晉陽炮

此時,在上海,抗戰前中國最大的造船企業,創建於1865年的江南造船廠(當時叫江南造船所)已經被日軍控制。

在南京,金陵兵工廠的廠長李承干心急如焚——如果該廠再被日軍奪走,抗戰的武器裝備更加堪憂。

搬遷從1937年11月16日開始。當時,日軍即將兵臨南京城下。

但4000多噸物資要完好無損地運走,在那個年代極為困難。南京已經十分危急,人們紛紛逃離,中華門火車站的車票極度緊張,火車站站長說兵工廠的要求無法滿足。

有將軍軍銜的李承干命令車站,必須保證金陵兵工廠的物資在規定時間內運走,「否則我要到軍事法庭去告你們」。

李承干

同樣重要的是水路運輸,金陵兵工廠正好位於秦淮河岸邊,廠門外就有一個專用的貨運碼頭。

擁擠慌亂的人群中,金陵兵工廠的設備出發了。

這一路走得異常驚險,敵機在上空盤旋轟炸,船上秩序又很混亂。曾有官員在船上裝了很多傢具,李承干叫工人把傢具掀下江去。

隨著戰事進展,當時的鞏縣兵工廠與漢陽兵工廠等一批重要廠家,被中國政府命令迅速內遷。

11月15日清晨,鞏縣兵工廠接到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的緊急命令:「將未安裝的機器運往武漢。」但是,下午命令又改成:「將全部機器拆卸運往漢口。」第二天,工廠再次收到急令:「將工廠遷往株洲,限時一周內拆卸運出。」

最終,兵工廠遷移的終點變成了四川。

堅 持

遷到重慶的眾多兵工廠,沿嘉陵江分布開來,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分工合作體系。

恰恰是西遷的過程中,地方軍閥交出了兵工廠的控制權,當時的中央政府基本上恢復了對整個軍工行業的全面控制。

今天重慶周邊的大山中,有不少是當時人工修建的山洞車間。其中一個廠抗戰期間生產槍彈接近6億發,是戰時大後方規模最大的槍彈生產基地。

第一個搬來重慶的金陵兵工廠,在工人們的努力下,僅3個月後,就以第二十一兵工廠的新名字復工生產了。

消息傳到武漢,時任兵工署署長俞大維不敢相信,專門為此跑到重慶視察。

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第二十一兵工廠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制式武器,還致力於研發和改進。

馬克沁重機槍1.8萬挺,捷克式輕機槍1.5萬挺,82迫擊炮7000多門,60迫擊炮 2000多門,各種步槍32萬支,各種炮彈477萬發——抗戰期間,第二十一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占整個兵工系統的一半以上,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的兵工廠。

第二十一兵工廠也留下了李承乾的身影。終生未婚的李承干,後來離開第二十一兵工廠之時,只帶走了一箱自己的日用品,還有一箱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人物 | 此女嫌名字太雅,竟取了個很土的名字,不料卻因此紅遍上海灘
灼見 | 對話、包容、理解——世界歷史教學要義舉凡與案例拾貝(上)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