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你的好,換來的都是傷害

為什麼你的好,換來的都是傷害

GIF

作者 | 周小寬

向日葵簽約諮詢師

『你的世界,的確就是你理解的樣子。

但是它僅僅存在於你理解的範圍之內。』

我們不一樣

 我們不一樣

大壯 

00:00/04:30

1

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究竟有多大?

我不能找到一個非常確切的詞語來形容,

但是你對於這種差異越能理解,你的世界就會越廣闊。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常常忽略或者意識不到他人和自己的差異,

而做出很多「自以為——是」的想法。

我們在做了一件事情之後,會覺得對方理所應當並且應該按照我們的想像來回應,如果對方的回應不在我們的理解和預期之內,

我們會難受,還會馬上生出各種猜測:

比如我不被愛,

比如我不夠好,

比如我不被重視,

比如你不尊重我,

比如你對別人就不會這樣。

讓我們進入一個場景,

妻子和丈夫在家裡,天氣降溫了,室內比前兩天還要冷,

丈夫回到家就拖下外套(但是家裡並沒有暖氣),妻子留意到,拿了一件稍薄的外衣給丈夫說,「穿上吧!家裡也挺冷的啊!」

丈夫說,「我覺得不冷,」

妻子覺得氣溫明明降低了,於是語帶關切地繼續說:「可是今天比昨天還低兩度啊,你怎麼會覺得不冷呢?你剛走路回來覺得熱,等你覺得冷了就要感冒了,快穿上吧啊。」

丈夫從沙發上站起身,憤憤地走進房間,邊走邊煩躁地說:

「跟你說了不冷了啊!不穿!」

這個場景里,我們先去看這個妻子,

妻子此刻充滿了受傷的情緒,她想,自己明明是關心丈夫,而且家裡真的是非常冷,又沒有暖氣,可丈夫不但不願意穿衣服,也不能溫和回應她的好意,她非常委屈。

「我對他明明是滿懷善意的!我覺得不管怎樣我都不會對另一個滿懷善意的人這個樣子,他怎麼能這樣對待我的好意?」

但是,假如我們作為觀眾,去分析這個句式,其實可以看到很多「自以為」的思維,

1) 「我對他明明是滿懷善意的!」

妻子的善意,只是妻子的體驗,丈夫感受到的是什麼呢?妻子其實並不知道;

2) 「他怎麼能這樣對待我的好意?」

雖然在妻子看來是善意,但丈夫有沒有可能會對一再提醒他加衣服的人感覺到自己的行為被控制?感到自己沒有自主的權力?如果這種感受超出了他對善意的感知,那麼很可能丈夫想要本能地抗爭拒絕,而屏蔽掉這個行為的「好意」;

(接下來腦補這個故事的人物背景,我們還會得出第三點)

3) 「不管怎樣我不會對一個滿懷善意的人這樣子」

妻子是不是真的對所有懷有善意的人總是能夠非常溫和的回應呢?其實也並不是,比如妻子的母親也會「出於關心」「滿懷善意」地經常告訴三十多歲的妻子應該吃什麼、穿什麼、怎麼養身,怎麼和丈夫相處,但是妻子一樣會對自己的母親這種「好意」表示厭煩甚至會以煩躁甚至冷漠的態度回應。

我們看到,妻子沉浸在丈夫無視自己好意,還以憤怒和冷漠作為回應的傷害中,深受打擊,

而且這種打擊,還勾起了妻子內心的創傷,勾起了丈夫曾經對她不夠好的一些記憶,於是妻子會越來越傷心越來越憤怒,覺得丈夫這種行為就是完全不愛自己甚至都不能尊重自己的一種具體表現。

但是,我們也會看到,妻子此時看不到丈夫的情緒,也無法真的去理解他的感受。

妻子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和感受對方,並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之中。

我們作為旁觀者,是清晰的,

但是作為當事人,卻往往難以覺察和分析。

在很多時候,假如可以意識到自己和他人其實有巨大的差異,包括內心感受的機制也會有巨大的不同,同樣的行為引發的情緒體驗也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我們就能經由這種意識保持覺察,

有覺察,我們就能從那種受傷的情緒中出來,

減緩傷害的進程,獲得一些平靜。

2

關於人和人的差異,我想舉一個例子——

三個孩子第一次來到動物園,當站在獅子籠前時,第一個孩子躲在媽媽身後膽怯地說:「我要回家。」

第二個孩子站在原地,臉色蒼白,用顫抖的聲音說:「我一點都不害怕它。」

第三個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獅子,問他的媽媽:「我能向它吐口水嗎?」實際上,這三個孩子都感到害怕,但是每個人的表現都不相同,因為他們是依照各自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模式所做出的反應。

——節選自《自卑與超越》阿德勒

三個孩子,其實第一次在動物園見到獅子,都是一樣的害怕。

但是在媽媽面前,三個孩子卻有完全不一樣的反應。

除了第一個孩子明確地讓媽媽看到了「害怕」之外,

第二個孩子在媽媽面前呈現的則是一種矛盾的情緒,

「我雖然害怕,但是我卻說我不害怕」,

第三個孩子的害怕則是完全隱性的,他在媽媽面前「故作勇敢」,並且以挑釁地態度表示,要對獅子吐口水。

人的內心如此複雜,行為表現也是千差萬別。

三個孩子為什麼害怕得如此不同?

首先他們本來就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另外他們也有完全不同的母親、不同的家庭關係養育環境,他們過往表達感受得到的回應肯定也是有著不同的。

所以同樣是面對第一次見到的獅子,他們產生的感受、對待自己感受的態度、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那位妻子,她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丈夫,所以她感受到了就是傷害。

她的善意,是否讓丈夫感受到是善意,而丈夫又以怎樣的態度去處理自己的感受,其實這些都很可能是與妻子的想像完全不同的。

如果被這種對他人的想像控制,如果想當然的以為,他人的內心活動一定是我們想的那個樣子,那麼我們的世界就變得狹窄了。

這種狹窄往往會讓我們無法平靜,感受痛苦,找不到答案。

3

只有意識到,

這個世界或許不是你想像中的世界,

你面前的這個人的想法也或許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你很可能只是依照自己的感受不加懷疑地在推論別人的內心,

意識到以上這些,

當對方的反饋不在我們預期之中的時候,我們才不至於在思維的死胡同裡面打轉。

緊緊抓著一句,「我對他如此好,他卻這樣回應」,來不斷傷害自己貶低自己。

你對待他人,是否僅僅只有善意,而沒有任何的控制、沒有任何期待索取回報的心理?

他對待你的善意或者愛的付出,是否真的只會體驗到幸福快樂,而不會有任何要回報你的壓力?

他會體驗到別的什麼嗎?

你的行為會勾起他童年創傷的一些情節而導致他反應敏感過激嗎?

這裡面有太多可能。

雖然我不知道在你的故事裡面有多少種可能,

但我知道,對於自己和他人的理解,有太多角度和可能。

並不是我們鑽牛角尖時,所能想到的那麼一點點。

只有建立了我們和他人對同一件事的感受的確有差異,表達方式也有差異這樣的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慎之 的精彩文章:

體驗痛苦,是通往解脫的路

TAG:胡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