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秦朝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朝卻歷經四代才完成?

為什麼秦朝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朝卻歷經四代才完成?

原標題:為什麼秦朝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朝卻歷經四代才完成?


秦朝戰勝匈奴與漢初落敗匈奴,綜合對比當時情況,主要有三大不同,可綜合為三句話「不敗在於己」,「取勝在於敵」,「偶然因素」。


其一,秦初之兵優於漢初之兵。秦統一中國的戰爭,真正的惡戰並不是很多,也就是楚國和趙國消耗他一定實力,統一後,秦號稱百萬雄兵,這其中包含兩支統一戰爭中留下的,非常精銳的部隊,第一便是秦國自己的十萬「赳赳老秦」,這是百萬秦軍的主心骨部隊,緊接著便是原屬於齊國的十五萬精銳,伴隨著齊國主動投降,這些人毫髮未損地成為了秦軍,事實上,秦朝建立的十幾年中,未經戰火禍亂的齊國,為它貢獻了第一多的人力,無論是民夫,還是戰士(孟姜女哭長城就是齊人)。蒙恬領命進擊匈奴時,有三十萬部隊,其中就有來自上述兩軍中的五萬精兵,這五萬精兵的戰鬥力是驚人的,收復河套與決戰頭曼單于的兩次戰役中,其戰力都遠遠出乎匈奴估測,再加上其他二十餘萬響應,匈奴無法再扛,只好後撤七百里,脫離接觸完事。而縱觀漢朝初年,情況大為不同,滅秦戰爭和楚漢相爭中,消耗掉的恰恰是中原的精銳部隊,至劉邦白登被圍,全國找不到四匹一色的戰馬,精銳勇敢的齊人、趙人和楚人死傷嚴重,精銳軍隊的實際戰鬥力與秦初相比,只算二流。自身軍隊的實力,是作戰的最好保障。這是古書所言的「不敗在於己」。


秦始皇


其二,匈奴方面。秦朝打擊的頭曼單于與劉邦打擊的冒頓單于不可同日而語。冒頓單于是頭曼單于之子,他殺父自立,征服周圍諸多小部族,個人領導力優秀於他的父親。冒頓直接從山西出擊中原,而不是糾纏於河套隴西一帶,後世證明,從河套和隴西進攻中原,連諸葛亮都做不到,何況頭曼單于,由此可見冒頓的戰略眼光也優秀於頭曼單于。漢初匈奴的國力和軍力也要強於秦初,此消彼長,漢初敗於匈奴,不難接受。這算是「取勝在於敵」。


秦朝北擊匈奴


其三,除去上述兩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偶然因素,漢初擊匈奴,完全「發揮失常」。 即使是漢初國力弱於秦初,即使是匈奴的冒頓時代優於頭曼時代,漢軍也不應該慘敗到要靠給單于老婆送禮來保全性命。之所以慘敗,偶然因素也不可忽視。對冒頓單于的戰爭一開始,劉邦包括其征戰多年的那些「老油子」手下,都和菜鳥一樣可笑,被冒頓非常笨手笨腳的表演,順順噹噹引入陷阱。劉邦領銜的這群曾逼死西楚霸王的「戰狼」們,數犯兵家常識性大忌,此時表現得比趙括還要紙上談兵,這一點是後世許多史學家所難以理解的。



劉邦


總之,秦朝時的匈奴和漢朝的匈奴不可同日而語,秦朝時的匈奴還是個野蠻的游牧部落,基本處於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階段,所以秦國可以一戰大涪雞帝課郜酒佃旬頂莫破匈奴使其不敢南顧。 而漢武帝時候的匈奴在中行悅的幫助下,匈奴已經有了相當嚴密的組織結構,而且建立了以大單于為首的君主獨裁製,而且其生產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漢朝無法想秦朝那樣靠一次大戰就解決匈奴問題。

白登之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回聲 的精彩文章:

在《馬關條約》里,日本為何非要清政府割讓台灣島?
古代打仗,單兵格鬥能力對於整體軍隊來說是有些作用的

TAG:青史回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