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商銀行:探尋創新融合之路 擁抱金融科技未來

工商銀行:探尋創新融合之路 擁抱金融科技未來

在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融合的過程中,互聯網企業依託信息技術和客戶流量等優勢,全面布局支付、借貸、財富管理、交易結算等金融領域。目前,隨著監管制度日趨完善,互聯網金融市場已逐漸進入規範有序的深度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銀行也在思變謀變,積極運用互聯網最新技術,探索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推動銀行的經營轉型。

一、搭載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技術 助推工商銀行IT架構新轉型

近年來,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發展迅速,分散式技術的完善、機器學習演算法的豐富使得複雜任務處理準確率得到大幅提升,各類應用實踐案例和效果在各行各業逐步顯現。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重點突破新興領域人工智慧技術」,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相繼出台各項政策對發展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行有力支持。工商銀行一直堅持以聚焦能力建設、保持科技領先為導向,持續加大創新投入,深入開展前瞻性技術研究,通過技術創新推進業務模式創新,將科技優勢轉變為業務優勢。

根據「主動跟蹤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動態,開展各項新技術在銀行業務的前瞻性研究,根據有意義前景推動新技術落地實施,實現前瞻性研究成果的價值轉化,探索智能科技,打造智慧金融」的相關指導思想,工商銀行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應運而生,深入開展大數據技術框架、大數據服務雲平台、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大數據及人工智慧領域新技術的研究與探索,把握金融科技創新趨勢,助推工商銀行IT架構轉型。

(一)順應趨勢,構建研究體系新局面

為把握趨勢,在金融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實驗室構建了技術基礎框架、大數據服務雲平台、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台三大研究體系。

1.構建全面豐富的技術框架

現有的大數據技術複雜度高,應用門檻高,不便於快速應用於各業務系統。為屏蔽複雜技術,加快業務落地,實驗室研究梳理大數據領域的基礎技術組件、基礎服務組件和配套服務組件進行組合與封裝,明確技術框架範圍和各技術組件的定位。通過引入新型的組件,進一步增強存儲引擎、計算引擎和基礎設施的技術支撐能力,以產品組合的方式解決原先單一產品專業化程度偏高、無法滿足各種靈活的數據使用場景的問題。致力於提高大數據服務雲及人工智慧平台的易用性,以達到快速、靈活的設備供給,滿足業務快速增長的需要。

2.打造彈性拓展的大數據服務雲平台

隨著工商銀行業務不斷創新發展,各業務部門、境內外分行對大數據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自主搭建大數據平台存在技術投入和硬體投入等方面的困難,同時也會造成資源浪費,無法形成規模化效應。

在挑戰與困難面前,實驗室借鑒公有雲思路,搭建全行統一的、高容量、易擴展、強計算的大數據服務雲。具備多租戶的資源動態調配及PB級海量數據存儲,提供高效、成本可控的大數據分析挖掘能力、高速的大數據實時計算能力、強大的大數據離線處理能力,為我行客戶營銷與服務、風險管控、經營管理等提供數據支撐。工商銀行通過大數據服務雲的建設,支持未來大數據發展數據多樣化、服務能力實時化、演算法引擎智能化、基礎平台雲化的四大趨勢與要求,具備「全、快、准、共享」的特徵。

3.搭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台

實驗室緊跟人工智慧相關前沿技術步伐,實現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在工行反欺詐、智能客服等領域的原型驗證和試點應用,取得一定業務效果。

通過原型研究成果,結合業務未來發展需要,工商銀行堅持以自主可控原則,集成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技術,搭建適合的機器學習平台。

而根據人工智慧各垂直領域特點,基於機器學習平台開展研究,並構建了語義分析、圖像識別等原子服務,降低垂直應用使用機器學習平台門檻,使其無需關心人工智慧技術和底層演算法的實現,只需分析業務場景並基於服務構建業務應用即可,推進機器學習平台在各垂直領域的應用,助力智慧銀行建設。

(二)勇攀高峰,豐富研究領域新成果

在明確的研究方向的指引下,實驗室以研究—原型—落地為研究思路有條不紊地開展研究工作,在各領域均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1.構建全面豐富的技術框架,提升企業級技術服務能力

實驗室對大數據框架下商業、開源、自主研發的技術組件包括存儲、計算引擎、NOSQL資料庫、分析工具、搜索技術、流技術、對象存儲等技術進行跟蹤,對各組件的適用場景、工商銀行現狀,組件交叉關係、發展規劃等進行梳理研究,完成《大數據技術框架綜述》。同時對人工智慧相關的AI演算法、深度學習框架、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圖計算、GPU加速等技術進行業界技術跟蹤,對人工智慧在客戶營銷、風險防控、客戶服務、經營管理等業務應用場景進行規劃,完成《人工智慧技術研究綜述》,進一步明確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工商銀行的規劃思路。以上基礎技術框架的研究為大數據服務雲平台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台的搭建提供有效支持。

2.打造彈性拓展的大數據服務雲平台,提升工商銀行大數據基礎平台服務水平

經過多年建設,工商銀行已經進入大數據2.0階段,有力地支持了各項業務的開展,主要涵蓋了經營分析、風險管理、監管報送、內部管理、客戶營銷、互聯網金融等各個領域。

在風險管理方面,基於大數據服務雲實時計算服務支持企業級反欺詐管理平台、企業級業務運營風險監控平台、實時數據處理平台、支付清算應用等研發,完成覆蓋境內外的電子銀行事中監控、業務運營風險監控、黑名單檢測等建設,目前日均承接近5億筆主機交易和7億筆平台交易,峰值交易量每秒超萬筆,平均響應時間為毫秒級。

在客戶營銷方面,基於大數據服務雲,實現客戶畫像信息的整合與服務,其中個人客戶營銷畫像面向全行客戶提供大數據信息服務,近一個月的累計使用客戶數達100多萬,日均使用用戶數超過5萬人次,同時通過傳統PC端、客戶經理營銷PAD和融E聯渠道展現客戶畫像,為客戶經理營銷工作提供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全行客戶經理累計使用客戶畫像次數近1000萬次,近一個月使用近500萬次,日均使用超過1萬次,而個人客戶風險畫像則在融e借白名單與授信管理、卡部營銷及授信使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監管報送方面,藉助於工商銀行大數據云平台實現全自動化報送,今年以來EAST數據報送工作開展高效穩定,快速滿足監管要求,報送數據量達上百億,報送周期從一個月縮短到一周。

在經營決算方面,根據減值撥備管理需要,基於大數據服務雲,新建減值測算系統,測算範圍覆蓋信貸、金融市場、票據、信用卡及消費貸款等業務系統,該系統承擔全行約2億筆債項的減值測算功能,為業務部門研究減值模型參數對減值結果及全行利潤的影響提供預測手段,在減值撥備管理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搭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平台,優化工商銀行金融服務流程

在機器學習平台建設方面,深入研究開源、商用機器學習平台,基於開源H2O機器學習框架自主搭建工商銀行機器學習平台,並將其運用到智能營銷、反欺詐等場景中。反欺詐場景根據機器學習模型生成的1000條名單,在外呼量相同的情況下,模型可識別的欺詐交易比專家規則識別率高出50%以上,在識別相同筆欺詐交易的情況下,模型可比專家規則減少更多的外呼量,呼叫準確率顯著提高;在使用模型的情況下,智能營銷場景理財產品營銷響應率和基金產品營銷響應率均顯著提高,可覆蓋更多目標營銷客戶。

在GPU技術研究方面,深入研究GPU工作原理及CUDA底層實現技術,並將其運用到金融計算密集型場景,涉及蒙特卡羅模擬計算的資本壓力測試性能提升15倍;將其運用到大數據處理中提升3倍查詢性能。後續將建設GPU服務雲,為機器學習平台及其它金融密集計算場景提供計算資源。

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深入研究語義分析相關技術和產品,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手機銀行語音導航、轉賬要素識別等智能客服場景,以及運管查詢查復場景,進一步提升智能客服的智能化服務水平,降低運管人力資源成本,後續將基於機器學習平台構建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服務,實現智能客戶機器人等垂直應用。

在計算機視覺方面,啟動OCR手寫體識別研究及原型驗證工作,建設業務集中處理影像字元識別場景原型,大小寫金額建模優化後,識別率達90%以上。後續基於機器學習平台實現OCR識別技術等圖像識別技術並進行服務化。

在圖計算技術研究方面,通過產學研方式與清華大學和合作研究和開展Gemini高性能圖計算技術及其在工商銀行轉賬反欺詐場景的原型驗證工作,將圖計算挖掘的圖特徵作為機器學習特徵的補充,提升機器學習模型的準確率,後續將圖計算技術與機器學習平台對接,提升機器學習平台的智能分析和預測能力。

二、打造工行金融雲 助推「智慧銀行」建設

(一)構建工商銀行金融雲,支撐互聯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

從業界雲計算髮展的步驟來看,一般會經歷從數據大集中到資源虛擬化再到雲計算的「三部曲」路徑。工商銀行從1999年完成了全球數據大集中,2008年開始全面部署伺服器虛擬化,並在2014年緊隨業務發展趨勢全力啟動雲計算的研究工作。工商銀行從自身特點出發,自主研發建設了符合業務發展需要的雲平台,推進IT資源向快速響應、彈性伸縮、高可用、低成本的雲計算環境轉型,為客戶及交易規模高速發展提供支撐,為突發性業務峰值提供資源保障。

工商銀行基礎設施雲IaaS基於開放OpenStack、SDN之上自主研發雲管平台,實現了計算、存儲、網路資源的供應,與應用平台雲PaaS、流程管理等系統的聯動以及資源的可視化管理。工商銀行應用平台雲PaaS採用輕量級容器技術,引入業界主流的容器集群編排及調度技術Kubernetes,在容器、負載、日誌、監控等方面全方位實現應用平台雲的架構提升,提升了平台集群容量,支持萬級容器集群規模;實現了應用節點編排,支持複雜架構應用上雲;提供容器自愈,實現應用故障自動恢復能力;提供多集群能力,實現應用按需隔離;建立了雲上的日誌管理及診斷體系,提升雲上應用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提供負載均衡服務,為應用提供更為豐富的軟負載能力;同時,還實現了多維度、多層級監控,保障平台可用性。

針對雲環境的管理運維,工商銀行還建立了一套雲運維體系,提升雲上應用的自動化運維水平。利用雲平台初步實踐了DevOps,從開發到運維整合一體化,打通開發流程的邊界,使應用的軟體構建、測試、發布更加快捷,提供從開發到生產快速交付的能力,為應用快速迭代提供技術支撐。

(二)打造分散式技術體系,推動工商銀行雙核心架構轉型

結合業界分散式技術發展路線和趨勢,兼顧行內的管理、運維和監控的需要,工商銀行已建設完成符合自身業務發展需要的分散式技術體系,促進應用架構向分散式、服務化演進,降低應用系統耦合度,實現業務需求的快速上線,增強產品創新的市場快速調整與響應能力。

工商銀行分散式技術體系採用開源結合自研的技術演進路線,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了分散式技術框架採用了高性能通信,支持多種協議接入,實現了服務的自動發現及路由,具有更為靈活的軟負載及容錯機制。此外,我們還特別增強了服務網關、服務全鏈路跟蹤、配置中心和開發框架等,形成了涵蓋分散式服務從開發到生產的全生命周期的技術體系。從開放平台技術架構演進的規律和實際效果來看,將容器技術與微服務相結合,逐漸成為業界主流。我們在容器技術與微服務的實際運用過程中,總結出了兩者天然融合的實踐經驗,對工商銀行的應用架構轉型起到了指導性作用。

目前,分散式技術框架已經成為工商銀行IT架構和應用架構轉型的標準,並作為開放平台應用下一代技術體系的核心與基礎。藉助分散式技術框架,可滿足應用水平擴展,推動開放平台應用架構向服務化方向演進;支撐以個人網銀為代表的互聯網業務通過服務組合方式實現快速創新;支持工商銀行完整、多業務領域協同的服務化系統建設,突破應用邊界,降低模塊耦合度,提高復用度,提升擴展性。

(三)依託API開放平台,構建跨界金融服務生態圈

通過建設API開放平台,構建工商銀行與合作方,總行和分行間合作共建的連接紐帶,通過行內外、總分行的協同聯動,向本行、他行及合作方客戶,通過本行、合作方渠道,提供一站式、個性化、場景化的金融+非金融服務,形成金融生態圈。工商銀行自2015年起啟動API開放平台的建設至今,已完成API開放平台基礎環境的實施工作,涵蓋了運行網關、開發者門戶、管理子系統三部分,對外提供聯機介面、頁面服務和文件等多種形式的API服務,支持聯網、專線等訪問方式。開發者門戶可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接入指南、介面說明等相關文檔,便於分行與合作方接入API平台、消費API服務。

通過為客戶提供了多場景融合的服務,初步構建了分行、合作夥伴、商業公司、獨立開發者的API開放平台生態圈。在開放的服務內容方面推出了二維碼支付、工銀e繳費、工銀e生活、Ⅱ/Ⅲ類賬戶等數十個面向行外合作方開放的API服務,已實現與超過90家外部合作企業實現的對接,日均交易量超400萬筆。針對合作方的快速對接需求,最快兩周即可完成對接上線。

三、探尋創新融合之路 擁抱金融科技未來

(一)打造互聯網金融創新引擎,助力e-ICBC3.0發展戰略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顛覆了傳統IT架構體系與基礎設施,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改變了大家的購物習慣、消費模式、金融行為等。作為金融市場主要消費群體的年輕人,對個性化、小眾化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從銀行櫃檯向網路平台遷移的趨勢十分明顯,也更加註重金融服務的體驗。互聯網企業利用自身近水樓台的技術優勢,成功開啟了中國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之路,也給銀行業帶來了新課題和新挑戰。

工商銀行自2013年4月啟動e-ICBC發展戰略以來,經過努力已確立了「三平台一中心」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布局,現階段正在推進3.0版本「智慧銀行」的戰略轉型。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緊密圍繞這一戰略目標,按照兩個基本工作主線,戮力構建工銀版金融科技,全力助推e-ICBC3.0戰略的順利實施。兩個工作主線分別為:一是潛心前沿技術研究,掌握並創新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互聯網金融技術;二是專註服務模式創新,助研流行易用的高質量互聯網金融產品。

1.順應發展趨勢,緊跟金融科技最前沿

目前業界發展趨勢是以數據和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基於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全面布局各個金融領域,著力進行顛覆式的金融創新和實踐。相對而言,傳統金融企業和銀行的技術基礎是以主機核心技術、集中式處理為主,技術能力無法為新時代的業務創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響應時效。為此,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在行內IT架構轉型工程的基礎上,重點針對電子銀行業務系統與移動端應用的研發,結合三平台(融e行、融e購、融e聯)建設的經驗積累,潛心金融科技前沿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發展適合工商銀行的金融科技力量。

同時,工商銀行還組建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區塊鏈與生物識別、雲計算、數字化銀行等創新實驗室。相對於這些實驗室而言,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更兼具技術及其運用兩方面的職能屬性,不限定在某一具體的專業研究領域。因而,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將充分利用行內的資源優勢,發揮七大實驗室的創新合力,將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識別、物聯網等與互聯網金融進行緊密結合,基於各實驗室的研究成果開展深層次的應用研究,為互聯網金融的業務創新提供全方位、高響應的技術支持。

2.立足模式創新,提升產品服務競爭力

技術進步自然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模式。近年來,互聯網企業依託信息技術優勢,打造了眾多契合用戶需求的場景和服務,推出了如二維碼支付、P2P貸款、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與理財等新型金融服務產品。這些產品深得用戶喜愛,並獲得巨大成功。

當前互聯網金融已進入跨界、跨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新階段。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借鑒互聯網企業的產品設計理念,基於行內固有的金融服務優勢,堅持對標學習和融合創新,不斷豐富和優化金融產品的服務模式,助力高競爭力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研發和上線。希望藉此促進原有經營理念和服務模式的轉變,降低銀行客戶關係的脫媒風險,加強銀行的傳統中介功能,以避免從直接服務客戶轉變為管道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

(二)積極摸索建設經驗,堅持服務業務促發展

為適應全行經營轉型和業務發展的新要求,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自2017年2月成立以來,堅持服務業務促發展的原則,積極摸索實驗室的建設經驗,密切跟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動態,及時掌握前沿技術及其發展趨勢,並開展相應的技術研究和模式創新,促進了技術與業務、技術與商業模式的融合發展。截至目前,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在基礎研究、平台建設、模式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1.固根本,紮實推進基礎研究

在互聯網金融技術架構提升方面,以打造更高可用、更安全穩定、更松耦合的互聯網金融技術架構為目標,研究架構提升的方法,以促進互聯網金融應用的監控發展和客戶體驗的提升。通過梳理明確了行內互聯網金融應用技術架構的現狀與不足,調研與借鑒業界的先進技術架構,提出工商銀行互聯網金融未來技術架構的提升方案。

在移動端技術體系方面,加強移動端技術的前瞻性研究,除移動端動態代碼更新、內存管理、新型域名解析外,還在跨平台原生開發、組件化開發技術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實際進展。通過部分應用的試點情況發現,相關工作不僅提升了行內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持續服務能力和研發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產品的客戶體驗和市場競爭力。

2.拓能力,積極加強平台建設

為促進行內產品的研發效率,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研究搭建了新的移動App開發框架,運用工程化和自動化方法,通過提供自動打包工具、前端構建工具和構件管理工具等,實現新增App的快速研發和上線。該框架擬將為全行移動產品的開發提供支撐保障,能顯著降低分行移動特色產品的研發准入門檻,在提升研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的同時,有效促進全行業務功能跨渠道的復用,並切實保障產品的質量和客戶體驗的一致性。

在提升對客服務質量、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識別、語音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全渠道統一的智能客服系統,目前已完成系統建設方案的規劃設計。

與此同時,基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機器學習平台,開展了圖像識別平台的研究和搭建。該平台目前已完成視頻目標檢測的落地實施,基於物聯網實現對工商銀行信貸企業的現場辦公人數進行監控,在豐富信貸模型的同時,能有效提升信貸風控能力。後續圖像識別平台還將為互聯網金融相關應用及分行提供圖像內容分類識別、圖像內容搜索等功能,促進工商銀行業務場景創新、產品體驗提高和業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3.重體驗,大力投入模式創新

聚焦互聯網金融關鍵和熱點領域,加快對應業務模式的研究與應用,形成科技與業務的良性互動,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重點關注的內容。實驗室既關注利用人工智慧、生物識別、VR/AR等新技術和新媒介開展創新型應用研究,也重視對現有產品和功能進行優化提升。

通過語音智能機器人,在菜單導航、諮詢助手、幫助指引等業務場景中,使用自然語言溝通的方式代替傳統低效的手工輸入,在豐富對客服務交互模式的同時,還降低了用戶操作成本,提升了服務效率,並有效節約全行的人力成本。此外,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還積極探索了基於智能手錶實現二維碼付款、附近網點提示,使用AR/VR頭顯為網點營銷推廣實現貴金屬產品的3D展示等。

在業務模式提升方面,借鑒業界離線二維碼產品的建設,提出工銀離線二維碼的建設思路,將有助於工銀e支付在無信號/信號弱、高時效/大並發等場景中的業務拓展和用戶體驗提升。同時,結合行內業務發展和產品建設的實際,研究基於可信執行環境的二維碼支付安全增強方案和手機內置U盾實現方案,並開展基於用戶行為特徵的移動端無感知認證技術的研究。

(三)穩步推進創新實踐,開創金融科技新藍圖

現階段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互聯網金融業務總量持續增長,客戶規模不斷擴大,並仍將處於高速增長的重要歷史機遇期。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將基於行內資源和優勢,積極開拓創新,在目前階段性和基礎性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堅持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實驗室後續的建設思路和工作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加強團隊建設,注重成果價值轉化

積極擁抱互聯網,堅持開放融合,並加強對外交流;借鑒互聯網企業優秀經驗的同時,加大前沿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著力提升實驗室的創新力。堅持人盡其才、多元培養的隊伍建設思路,通過經驗分享、績效激勵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實驗室的團隊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在前沿技術研究、業務模式創新的過程中,堅持課題選擇與工商銀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緊密結合,兼顧前瞻性和實用性,注重創新成果的價值轉化,以確保實驗室的輸出能最大化地助力e-ICBC3.0戰略的實施落地。

2.依託共享環境,提升金融科技實力

基於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環境,並藉助行內其他創新實驗室的配合支持,利用開源技術框架等,開展互聯網前沿技術的研究、優化及創新。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將側重於電子銀行業務系統和移動端應用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推進電子銀行應用系統的IT架構轉型和提升,實現在組件化、服務化、軟負載、分散式緩存、上雲等核心領域的技術突破,建設高效穩健的電子銀行IT架構和技術體系。

(2)研究移動端應用的開發技術和方法,通過打造下一代移動應用新架構,進一步提升移動端應用的穩定性、流暢性和研發效率。

(3)探索基於移動端實現新型業務功能的技術,如在智能手機上進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應用等,以積聚新功能和產品的研發能力。

3.基於優勢條件,增強創新支持能力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時代,工商銀行基於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優勢條件,積極開展著金融生態和產品體系的建設。為了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創新提供有力技術支持,實驗室後續將繼續加強相關基礎平台的建設:

(1)構建圖像識別基礎技術平台,支持商品圖片搜索、圖片審核、視頻目標檢測等業務的創新實踐。

(2)搭建AR/VR基礎技術平台,對技術產品、內容資源等進行統一管控,為網點營銷活動的豐富提供統一的AR/VR技術解決方案。

(3)建設統一、開放、安全、易擴展的音視頻服務平台,與客戶聯絡中心、即時通訊、融e行等系統對接,打造全新的音視頻實時社交、直播互動等模式,實現與物理網點的互補,促進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

4.面向開放互惠,輸出金融服務產品

在場景拓展和建設方面,e-ICBC3.0戰略的指導思想是圍繞客戶流開展場景共建、業務互嵌、客戶共享,實現批量獲客;圍繞資金流進行渠道拓展、金融合作,實現金融價值;圍繞信息流開展數據技術合作,提升金融科技水平。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將據此結合行內的金融服務能力,進行合作場景的深度挖掘,圍繞支付、投融資及金融資產交易等業務板塊,梳理可輸出的/可共建的金融服務產品,開展相關規劃研究工作,以助力工商銀行互聯網金融的跨界合作和金融生態圈的構建。

5.堅持與時俱進,持續開展模式創新

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用戶習慣及對應服務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將堅持以服務業務、創造價值為導向,持續加強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的創新能力。例如,針對互聯網渠道的對客服務和產品,在開展智能化、場景化的業務模式研究,提高智能化服務水平的同時,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基於生物識別、數字化銀行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在物聯網、智能家居領域,結合支付、身份認證、賬戶管理等功能,拓展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應用場景及服務能力。

金融科技的創新加速著銀行經營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的重構,同時技術創新的引領是銀行成功轉型的關鍵。互聯網金融創新實驗室後續將沿著「立足金融服務、創新融合發展」的道路開拓前行,通過構建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工銀版金融科技,助力e-ICBC3.0智慧銀行的建設,促進新時代工商銀行的轉型發展。

(資料來源:

《【工行軟體開發中心高級專家 王曉平】搭載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技術 助推工商銀行IT 架構新轉型》

《【工行軟體開發中心副總經理 王雍】打造工行金融雲 助推「智慧銀行」建設》

《【工行軟體開發中心副總經理 簡志雄】探尋創新融合之路 擁抱金融科技未來》)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代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年金融行業人工智慧十大應用趨勢
銀行「入雲」:雲計算體系架構在銀行如何落地

TAG:金融時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