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口激增引發「誰來養活印度」疑問

人口激增引發「誰來養活印度」疑問

根據聯合國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的76億人口將在2050年增至98億人,而印度人口則將在7年內(2024年)首次超越中國,屆時,印度人口將達到14.11億。據印度官方統計數據,2016年該國的人口數量達到了13.3億。中國2015年的官方人口數據是13.75億。

印度6年後人口總數超過中國這一消息讓印度人喜形於色。在他們看來,似乎人口超過了中國,印度的經濟發展將自動超過中國。但印度能否利用其「人口紅利」,實現重大的經濟回報,從而極大地改變數億貧困民眾的生活狀況?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口的快速增長還需要綜合國力和足夠的糧食作支撐,正是當年中國的人口增長過快,曾引發「誰來養活中國?」疑問。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在《世界觀察》雜誌上發表《誰來養活中國?》的學術報告,震動了中國和世界。

布朗認為,一方面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中國在2030年糧食供應將比1994年減少20%,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糧食缺口,到時中國不能養活自己,世界也養活不了中國。

為回應「中國如何養活自己」的問題,1996年10月,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向世界莊重承諾:中國人民不僅能養活自己,而且還將使自己的生活質量一年比一年提高。從中國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的現實情況來看,中國2008年以來並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誰來養活中國?這是當年的疑問,中國人圓滿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現在新問題來了——6年後,印度人口將達到14億——誰來養活印度人?

不久前,印度經濟學家派·潘南第卡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不無擔憂地說,印度的人口政策和農業政策一樣,都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政策,印度人口的迅猛增加無疑加劇了本已嚴峻的糧食危機。

印度官方過去一直對6000萬噸的糧食儲備感到沾沾自喜,但現在他們不得不承認儲備糧倉就快空了。印度「綠色革命之父」斯瓦米納坦認為情況更為嚴重。他分析說,現在有將近40%的農民時刻想著、準備著從農業中「撤離」,這樣下去,「糧倉還會更空」。

的確,最近幾年天公不作美,印度糧食年年減產。而印度還是全球變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其主要特徵就是糧食產量損失最嚴重。在糧食減產的同時,印度人口在增加,相應的糧食供給成為突出問題。

根據印度高級智庫RPG基金會發表的一份報告,現在無論是大米儲備,還是小麥儲備,都只有200萬噸了,遠低於規定的最低儲備標準。該報告認為,印度面臨糧食危機,糧食安全受到威脅。

據悉,2006年,印度不到五歲的兒童中,約有40%營養不良,和6年前43%的數字相比只略有改善。聯合國2008年公布的數據表明,在全球範圍內,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地區體重不足兒童所佔比例最高,甚至高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

和中國一樣也倍嘗人口過快增長的沉重壓力和苦果,上世紀五十年代印度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但由於民眾的強烈反對,並在選舉時把印度國大黨趕下台。自此以後,就再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和政治人物敢於觸碰計劃生育這個話題。

正如此,面對糧倉的空虛,印度執政黨和在野黨多數人無動於衷,這是最讓那些關心糧食安全的專家學者們痛心疾首的。當然,天上不會掉餡餅,想想印度那麼低的農業效率,如何來養活他們呢?就算把全世界的所有辦公室的白領名額都給印度,又能對經濟增長起到多少作用。

事實上,印度潛在的「人口紅利」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需要外向經濟發展、相應基礎設施和教育等方面跟上,方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而即使不考慮印度外向經濟發展的水平,在人力資本和基礎設施兩個方面,與中國相比,印度都存在致命的缺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網 的精彩文章:

新能源汽車補貼2018年將提前退坡 但會留出過渡期
GDP調降3300億 天津濱海新區為何劇烈擠水分?

TAG: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