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提起阿富汗,為何總有一種悲傷……

提起阿富汗,為何總有一種悲傷……

和平鴿,放飛希望

文/燕趙北羽

為什麼會有戰爭?是不是因為它是和平的孿生兄弟?為什麼大家都高喊熱愛和平,背地裡卻策劃著一次次殺戮的陰謀?戰爭的本質就是掠奪,是人性貪婪的體現。我們不要害怕戰爭,也不要報怨戰爭。沒有戰爭,自然也不會有和平。這個時候,主題是掠奪。人,顯現的自然屬性。沒有證據,只是回顧人類的發展史,戰爭的陰影,從未走出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

為什麼會有和平?戰無所戰,自然不戰。得失已明,不必再戰。和平,在盪盡硝煙的戰場中,如曙光乍現,生機油然,潛移默化。這個時候,主題換成了:珍惜。人,顯現的社會屬性。

《第94隻風箏》就講述了一個戰爭的故事:巴以戰爭的陰雲下,影響了雙方的後代子孫。平民,也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甚至付出生命。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在正面戰場、游擊戰場中進行著各自的行動。於是,阿拉伯人的穆罕默德失去了生命,以色列人那個帶藍色圍巾的女孩兒失去了下肢。人民的眼睛裡,充滿了哀怨。

仇恨,要不要報復?報復,有沒有終結?作者沉重的筆觸,描寫了在巴以交戰之中,兩國人民悲痛的生活,充滿了無奈、困頓、死亡、報復和血腥。所有發生的一切,註定了是戰爭的必然產物。

作者採用明線,先是對放羊小弟賽德發生了疑問,但是偏偏這個小弟居然不會講話。更換章節,就是這個放羊小弟的內心獨白,是對哥哥穆罕默德的追憶。再之後,通過放羊小弟的「廢話叔叔」讓我們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此時,作者為我們內心的希冀埋下了引子。放羊小弟的風箏是哥哥最拿手的遊戲,在哥哥被子彈擊中臨終時,風箏也成為了小弟對哥哥遺願的繼承。小弟在山坡上故意放飛最愛的風箏,他在放飛的是和平的使者。同時,他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作者描述了一個我們都想見到的結局,連續兩年之內小弟放飛到佔領方地區的風箏,被佔領方的平民收集,他們也在放飛著這些風箏,希望,在萌生。我們欣慰的看到兩國的人民都歡樂著笑著,似乎前嫌盡釋;一直啞口無言的小弟,也發聲歡笑了;之前開槍擊殺哥哥穆罕默德的軍人,不也流下了悲傷的淚水嗎?這是真實還是幻想?如果是真實,這種歡笑又可能保持多久?

關於戰爭,我只能有點點兒淺顯的認識。比如,我們到底為何而戰?因何而戰?當交戰雙方走的太遠的時候,當局者,往往容易忘記戰爭的出發點。即使站在高處回顧,在那時空遙遠的前夜,那個出發點還清晰嗎?

故事的後記,似乎也是與作者的出發點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我要努力去展現那些個體的生存狀況,那必然是他們人生中最為苦難的時刻。另一方面,希望雖然渺茫,我們依然能夠撇見些許希冀的微光。矛盾,也許是有些矛盾。因為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充滿巨大矛盾的存在。附屬於其上的小小人類,怎麼可能會沒有矛盾?

這裡,是我喜歡的冷眼,與後記執筆傑里米.鮑恩相同。我們都希望和平,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戰爭的存在。

和平與戰爭,永遠攜手而來。

作品:第94隻風箏;

作者:Michaelmorpurgo;

國籍:英國;

出版:貴州人民出版社;

版本:2012-7-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讀詩札記之一——絕域蒼茫
觸摸心靈-計算機觸覺進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