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浮生數日-揚州散記

浮生數日-揚州散記

春天和友人同游揚州,雖同在江蘇。不過,長久沒有得償所願能去感受一番。

少年讀詩,依舊記得「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土豪游,不知道帶這麼多錢,鶴能不能飛得起來。杜牧之用「二十四孔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來寄託揚州朋友。

揚州出現在中國文化長河中,不得不說到三國文人嵇康。一首《廣陵散》讓揚州名滿天下,也正因為一個「散」字,給後來的揚州打下了深深的文化基因。

「散」可以做閑散,放鬆,輕鬆之解。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生活節奏,或許最為傳神。早上起來,一壺綠茶,幾籠點心,外加一碗澆頭面(有配菜的湯麵),把腸胃的每個角落熨燙的服服帖帖。下午找個浴池,舒舒服服的泡在熱水池裡,賽過活神仙。久而久之,孕育而生的「揚州三把刀」,成為揚州閑散文化的另一張名片。

歷史上揚州第二次揚名,不得不說隋煬帝開鑿隋代運河。皇帝綿延不絕的龍舟,慢悠悠的來揚州賞瓊花。不過花也沒有看到,國也破了。而之後的唐代,不乏白居易的《憶江南》,徐凝的《憶揚州》,杜牧的《揚州三首》等。特別是《憶揚州》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無賴二字最為精妙,如同傳統山水畫的寫意,給來過揚州的人以回味,讓沒有來過揚州的人以遐想。

而第三次揚州出名,可以說是揚州知名度的巔峰,揚州鹽商,富甲天下。以至於揚州瘦西湖都是揚州鹽商所修,只為皇帝南巡可以飽覽江南盛景。有清一代,各地鹽場都不得私自賣鹽,必須有「鹽引」方可行鹽,而鹽稅作為國家最重要的財政來源,必定官督民辦,也就有了半官半民的鹽商階層。

從清代康乾至同治百多年的鹽商歷史,在清代歷史,文化,藝術,建築,園林,美食等領域都留下了印記。從《揚州畫舫錄》,《隨園食單》等都算不得經史子集,但也算得當時的「大眾點評」。如果袁枚先生知道自己鍾情吃喝的事業,後續有人,應該大大的欣慰。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揚州散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蒙雜遊記 的精彩文章:

TAG:西蒙雜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