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所不知道的易經的科學第一講

你所不知道的易經的科學第一講

《易經》是一部中華文化傳統通書,很多人認為《易經》的作者是周文王或者是黃帝。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易經是結合了中華文化的精髓並且不斷的加以改進才繪成如今的《易經》。而易經的雛形是以當初河圖洛書而形成,請見下圖。

圖一就是河圖洛書,其中左邊的為河圖,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上下還是左右都呈現基本對稱的形態,也就是先天八卦的原型。右邊為洛書,這個有點類似我們小時候數學課曾玩的一個遊戲,把數字1到9給你,然後讓放進九個格子中,不論上下左右,每一行每一列甚至斜著兩個對角相加都必須等於十五,而洛書就是後天八卦。有了河圖與洛書之後,最初的算卦(當時又叫天演)就產生了。

可畢竟河圖與洛書距離如今太過於久遠,究竟是誰撰寫的不得而已,甚至是關於河圖洛書產生的源頭根據民間傳說同樣說法不一。但是自從有了河圖洛書之後很多智者就可以根據這個天演法則開始進行不斷的推算,而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以如今的科學角度來看,這裡蘊藏了基礎數學,以及幾何學還有天文學在其中。所以從最初的形態來看,它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性。

而到了殷商時期,同樣有早於文王卦的天演方式,這個在史上稱為《歸藏》,歸藏是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最初的排列組合推演算法,不過相比於如今的易經,《歸藏》的推算是以坤為首,然後通過坤和其他七個元素相互別列組合以及先天和後天的演變推算而成,從太極角度講,《歸藏》的出現把最初的先天與後天開始進行了拆分,逐步引申出了無級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這個階段。(請看下圖)

四象既太陰、少陽、少陰與太陽。《歸藏》與河圖與洛書相比,確實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河圖與洛書只是一個表面與表象,可以看做是正與反、高與低、上與下、左與右、好與壞、美與丑等相對的形態,而歸藏的發展則把兩種相對甚至是對立的面延伸為除相對之外但依然可以共存或並存的卦象。四象的發展把之前的明與暗細緻拆分為了黎明、白天、傍晚和深夜;把暖與冷拆分為了春曉秋冬四季;把左與右或者前與後等模糊定為拆分為了東、南、西、北四個準確方位。

所以說周文王是《易經》的創始人這個說法是完全不準確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否認了周文王對於姬昌的貢獻。周文王把最初的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經過又一番的排列組合之後演變為了八八六十四卦。也就是《易經》如今目前的最終形態。目前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很多學者或方士也依然在深入研究,但是都不能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突破,但是或許這其中也有人易經突破但偏偏沒有史書或者文獻留下,不得不說是全人類的遺憾。

周文王不得不說是一個智慧超凡的人,在原先科學理論基礎上又融入了統計學法則,但是對於易經的發展他的貢獻在我看依然只能排在第二位。那麼第一位應該是誰呢?第一位我認為是老子,這個子讀三聲,您別理解錯了。老子是春秋時期的大學者也是孔聖人的老師之一。而且不光是我這麼認為,很多鑽研已經的學者以及大居士同樣這麼認為。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著作是《相對論》,但其實老子間接提出相對論的時間要比愛因斯坦要早的多。老子最著名的著作是《道德經》,在道德經之中我們隨處可見其運用了很多自然運行法則,也就是說老子賦予了《易經》最為堅實的辯證理論基礎與哲學論證基礎。在《道德經》開篇就講到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套用易經的科學性我們來分析,這個「道」可不是單指道觀、道士、道教。而且老子其人嚴格說並不是道教創始人,他只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一直到了張道陵張天師才算正式開創了道教。那麼老子這個「道」其實是一個虛空的意思,也就是說得理解為一種虛空形象但又真實存在的意思,結合後文來看這個「道」可以理解為一種運行法則,比如地球自轉與公轉、月亮繞著地球轉這都是運行法則,我們看不見地球轉,但是卻不能否認這個客觀運行規律的存在。那麼易經也是如此,雖然六十四卦我們只能看到六十四種排列組合,但是八卦則代表八種自然元素的相互交替以及結合運行的法則,這個我們不可能肉眼同時看到六十四卦如何在自然界中運行,但是它確確實實的存在。

今天這一講就先到這裡,關於更深奧的內容,以及六十四卦的演變與現代科學性相結合,我會在以後慢慢給您講解。

如你遇到令你猶豫不決的事情,可以在下面留言,作者將會竭力幫助你來解決困難。但是依然請銘記,算卦不是遊戲更不是兒戲。那麼什麼人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值得算卦呢?

易經只是人生的輔助工具,並不能像神話劇中神仙那般可以改變未來,易經能做的只能是把收益最大化,以及風險降低到可控範圍的最低點。

如需要卜卦來預測自己跌運勢或吉凶可以掃描作者二維碼與作者直接交流。但因作者卜卦需要消耗時間與精力,以及卦前做儀式的茶葉、水、點、香都有成本,卜卦費用採用隨心意的法則,最低一元,最高一百元。卜卦結果會以郵件形式發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疑雲再現 的精彩文章:

TAG:疑雲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