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餃子總是不會出錯的

吃餃子總是不會出錯的

時光飛逝,一轉眼已經臘月二十五了,年關將近,我和我的朋友們有著說不完的話,約不完的飯,唱不完的k,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距離開學其實還有十幾天,然而時間表已經快排滿了,寒假之所以不如暑假好,就是因為要過年,儘管此刻手裡攥著壓歲錢,我仍然不喜歡過年。

臘月二十三,農曆小年的餃子揭開了整場年節的序幕,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將以極高的頻率吃餃子,吃餃子並不是吃頓便飯那麼簡單,過年餃子講究團圓氣氛,一家人要一起包餃子,在此之前要磋商餡的種類以及做法,是牛肉蒸餃,還是羊肉水餃,或者是四角俱全的三鮮餡。

總之不能因為灣仔碼頭種類豐富味道鮮美營養充足,就不學習包餃子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這是一種社交禮儀,當三代人一起包餃子時,我們年輕人的美德就是飛速擀出薄厚適當手感柔軟的皮,然後以極快的手速包出一個個飽滿的餃子,最後,端起、下鍋、煮熟,為大家端上桌,自己順便把鍋刷了。

吃餃子,是一種儀式。正如我的朋友形匯所言:「生活需要儀式感。」從前過年是自臘八殺豬開始的,但普通市民如我,只能在摩肩接踵的菜市場買兩斤肉回家剁一剁,我過年的儀式感是從接連而至的餃子中感受到的。

接下來,我還有很多餃子要吃,臘月二十九吃餃子,年三十吃餃子,破五吃餃子,上車前吃餃子,這就是過年之儀式感。

包餃子,是一種傳承。沒有人天生會包餃子,每個小孩都好奇為什麼在媽媽的手裡,擀麵杖變得那麼靈活,而一張張四周薄中間厚的餃子皮又是怎樣擀出來的,然後又是如何,把圓圓的皮捏成一個胖肚子的餃子。是為什麼,自己捏的餃子不對稱又奇長無比,又是為什麼,自己無法掌握放多少量的餡。

後來都是媽媽教你的,所以你也學會包餃子了,就不用買速凍水餃。媽媽說,女性未必要天天下廚房,但要學會做。

吃餃子,是一種習慣。俗話說,不管過什麼節日,都可以吃點餃子,餃子就酒,頭伏餃子二伏面,立冬吃餃子,秋冬之交,承前啟後;冬至吃餃子,以防凍掉耳朵;平安夜吃餃子,洋節本土化之範本;情人節吃餃子,愛他就帶他吃餃子。

沒有暖氣的冬天,在宿舍煮餃子是很奢侈的,難得吃上熱氣騰騰的飯。所以我元宵節也準備吃餃子了。

Ok,我可能跑題了。

人生之無奈,在於你還有十幾天假期,卻不得不總在家裡包餃子。

所以,趁我們還有空,就趕快,突然發現這是我最後一個長假了。

不知道吃什麼也沒關係,吃餃子總是不會出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飲冰室女主人 的精彩文章:

TAG:飲冰室女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