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二期 「風卷碧空凈,不遜北歐寒。」

第二期 「風卷碧空凈,不遜北歐寒。」

交大詩詞讀書會

顧問: 褚寶增

主編: 李俊儒

副主編:武鵬舉 麻錦濤

編委: 陳峻標 陳子安 傅小倩

熊 儀 陳 雨 邢景龍

張敦瑞 湯夢飛 吳興宇

合作社團

交大知行國學社

交大紅樓夢愛好者協會

交大詩詞協會

交大書畫協會

長沙市一中卧月詩社

投稿方式

1.在留言處回復作品

2.在詩詞讀書會群內發布作品

3.以word形式發送至郵箱:jdqnsk@126.com

本期導讀

1.今詩五首

2.詩人薦讀

全文字數:2778

閱讀時間:9分鐘

今詩五首

作者:張騫豐 北京交通大學

作品:《水鄉》

水調歌頭

北京交通大學/武鵬舉

序:休假還鄉,詣師會友,賦此詞,兼呈願焉。

風卷碧空凈,不遜北歐寒。底事故園見慣,鳳闕白烏難:難道星波如盼,況有瓊肌瑤雪,非是引君還?聚話巴山雨,絳座問平安。

京華客,江城子,駕雲間。雪操冰魄,芝蘭玉樹滿星天。虹路霓程日月,軒舉任游穹海,攀斗更驂鸞!桃李春風雨,梅寄共雲山!

註:古人詩詞常有"星眼""雪膚",反其喻而用之;又同學散布如星,才質品行如冰雪,是為"環喻"。

褚評::建議詞只用逗號和句號,韻處用句號,其他用逗號。此調若再講究些,"難道""況有"二句對偶為佳,且內自押韻,下闕同。"雨"字重出,應可避。尾句顯生硬不暢。

重遊常德詩牆

北京交通大學/李俊儒

高城詩壁兩無分,彼占風尖此占春。

只恨不余留白處,輕輕枉殺後來人。

褚評:用"恨"不如用"憾",用"枉殺"不如用"急煞",釋情應適景。

中秋遊頤和園

北京交通大學/陳子安

皇苑雕閣未見奇,便分小徑入蕪靡。

虯松覆地無飛爪,稗院埋階有亂石。

崖立鐘樓空眺目,帶橫鏡水復生漪。

君王豈料劫波後,素月秋風猶自敵。

褚評:此首今聲韻,格律工穩,中間二聯結構有變化。結句「猶自敵"三字費解。

作者:尚易坤 交大建藝學院 媒體1701班

作品:《第一張竹於老家》

漢宮春

北京交通大學/熊儀

黛瓦白牆,看珠簾半卷,粉面嬌憨。芬芳桃李,暖香熏透春衫。更酌洗盞,祝東風,把盞相歡。曾記否、南來雙燕,梁間檐下呢喃。

梧葉銀床霜冷,嘆紅衣已盡,翠慘香殘。樓高與誰共看,江碧楓丹。荻花瑟瑟,雁孤飛,秋水微瀾。吹不斷,斜陽依舊,故人猶在憑闌。

褚評:此調入韻遲緩,"珠簾半卷,粉面嬌憨"若能嚴格對仗,可避免結構鬆散。"故人猶在憑欄"不如改成「故人未見憑欄",如張炎"望盡蘆花無雁"比來雁更提升意境。

蝶戀花

北京交通大學/金成

落水潺潺秋似露。飄葉如飛,踏水臨江楚。昨夜可是花千樹,不諳慘月不諳故。

琴語朝霞風破霧。幾縷斜陽,沒入紅塵路。疑是往昔霜葉處,凝煙亦遠朱箋素。

褚評:"秋似露"如學新詩之奇特,"慘月"一詞可再推敲,"臨江楚"擇韻生硬。

詩人薦讀

蘇軾像

奈何聊順化,奮厲所當行

——蘇東坡的奇絕人生

推薦人:武鵬舉

(本文整理於詩詞讀書會活動講稿)

公元1100年六月二十日的夜晚,在茫茫的南海上,下了幾天的雨,這時候晴了,颳了幾天的風也停了。一位峨冠多髯的花甲老翁倚杖船頭,望月華流轉,聽濤聲依舊,夜已三更,心猶洶湧,揮毫寫下了下面這首詩: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寫作背景

徽宗即位,寬赦元祐黨人,蘇軾也從海南被召回內地。

句解

"苦雨終風也解晴"雙關,既是自然實景,也寓意漫長的貶謫生涯的結束。

頷聯:《晉書》:謝重陪會稽王司馬道子夜坐,"於時月夜明凈,道子嘆以為佳。重率爾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道子戲曰:"卿居心不凈,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 雙關,人間正道是滄桑,君王始終聖明,小人心術不正,排斥異己。

頸聯:「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正反襯現實中的失意,政治理想難以實現;《莊子·天運》:「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 」 婉辭,蘇軾可不是稍嘗了貶謫的味道,而是備受艱辛。

尾聯:無怨無悔。

都道是天縱英才,實因由堅韌不拔之志、矻矻勤學之苦,又須紉佩敢與范滂母比肩的萱堂程氏,以及盡焚應舉之作、正向思想家蛻變的父親( 從「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省悟蘇洵名與字(明允)的牽連),由「立志讀盡人間書」的豪言壯語(和神宗「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美辭盛譽)浮掠畢昇的身影。兄承續了父親的倔強傲岸,弟沿襲母親的沉穩厚重。(詩書傳家,一門祖孫五詞客,千古文章三大家)。

曾鞏之文,古雅、平正、沖和;而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文辭簡練,平易曉暢,無怪歐陽修生疑避諱。

蘇軾《寒食帖》

名動京師,輕以策士之論;針砭時弊(蘇洵未嘗不知六國破滅的根由,何忍泱泱大宋饋幣區區西夏乞得晏寧),辨為廟堂之奸。新舊政見相逆,自求外任;變法重重阻遏,引咎罷相。群小興風,欲摧林中秀木;千里傳書,「安有聖世殄士?」太祖遺訓紓難,神宗惜才得生。自出機杼,何慚野狐之評;又歷千年,未見如此人物。文效殊法,均列大家;政執異見,兼懷天下。風骨錚錚,文才逸倫,惺惺相惜,心心與印,相逢一笑,恩仇盡泯。

王國維《文學小言》:「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於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王荊公亦不負斯語!

廿三載棄置巴山楚水,放言秋日勝春朝;

十三年貶謫江北嶺南,誰料茲游冠平生?

蘇軾在黃州真正的超越不在於一詞二賦的誕生,而是接受現實,放下士大夫的身段,躬耕做了農人,自食其力,以自己的勞作,新姿態,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活出了新生活,所謂一詞二賦只不過是精神超越、轉變的一個標誌罷了。

文字起騷雅,刀劍化耕蠶。黃惠儋州與東坡互相成就。

熔鑄為一段昂揚的偉岸,定格成一種巍峨的永恆!

捨身甘代遷遠地,此情感激難忘,二子育長登第,鍾俞何能及?

無奈背諾終常州,斯意良苦用心,兄弟風雨同舟,友悌堪楷模。

幸得賢妻,聰敏沉靜,識人之智;

忠敬如一,焚詩避禍,相濡以沫;

紅顏知己,萬里投荒,誓死相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身如柳絮,漂泊不定;此處雖有芳草,卻是天涯。朝雲悲從中來,不禁落淚。

目見班固有妹班昭,鮑照有妹令暉,左思有妹左芬,蕙質蘭心、詠絮才慧,身為文壇盟主、士林領袖的蘇軾豈能落人後塵,早殤的蘇門千金遂以蘇小妹的名謂在俗文化中重生並大放異彩;「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的悲悼傳遞了秦觀化身其內弟最初的訊息。

蘇洵未嘗中第,官微品低,指責定策,原先賞識者後不待見,未幾鬱鬱而終;蘇轍在元佑之前,任職地方小吏,(實蜀黨政治領袖),不汲汲於名利,擇友慎重,遷謫時潛心治學(學術成就高於其兄)。蘇軾一生八典州郡、三遭貶謫(杭一度、密、徐、湖、杭兩度、潁、揚、定,黃惠儋),政績斐然;眼中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遂無防人之心,至性真情待人,百姓崇其為人居官、敬其賦文制藝、憫其遭際淹蹇;雅好交遊,廣延賓朋,提攜後輩,遍及天涯,是故其名傳乎文友之作、布在萬民之口,烏台得釋有倚於此,迭罹逐難而未傾受惠於此,身後名冠三蘇乃至宋代士林仰賴於此。

蘇軾內心世界豐富細膩,既多情善感(於密州鬢微霜,悼念亡妻;黃州早生華髮,臨行悲嘆「來日苦無多」),又曠達洒脫,兼此二者,因而完滿。

他對詞的發展是在題材內容方面進一步拓展,格調風格「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提出詞自是一家,以詩為詞,詩詞同源,有類似的藝術特質和表現功能。

十一

道人的自號緣起老子南華的浸潤,與諸僧的過從交善浮照著釋氏禪門的濡染,臨終不赴極樂世界的遺言鑒映對儒家現世的堅守。

十二

蘇子雖長逝,千載有餘情,余情涓涓流瀉,化作筆端毫間一曲《臨江仙》詞:

英豪闊大宏量,心無掛礙能容。人生已足得知音。奈何聊順化,奮厲所當行。

別調紅牙鐵板,論詞何必詞宗。十家蘇子是吾崇!求全焉稱意,亘古未完人。

(十家:儒家,道家,佛家,政治家,散文家,詩家,詞家,書法家,畫家,美食養生家)

林語堂把蘇軾的貶謫生涯理想化了,是因為他本身就過著一種藝術化的生活。傾向一個人,往往因為他與我們有共同之處。我寫蘇軾,道理也在於此,是對享受生活、內改心境外變環境、創造價值的一種自我期許。

蘇東坡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中槍沒?中年少女還愛這個
胡翠南最滿意詩十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