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識鳥——震旦鴉雀

每周識鳥——震旦鴉雀

【每周識鳥】是我館的原創欄目,我們會在每周介紹一種在我館展廳內展出標本的鳥類,並標註展品位置,同時配上一張特徵明顯的畫作,方便讀者們記住它的容貌。

繪圖:蘇靚

震旦鴉雀 (Paradoxornis heudei)

英文名:Reed Parrotbill

目: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鶯鶥科(Sylviidae)

屬:鴉雀屬(Paradoxornis)

體長:18厘米

繁殖季節:5月~8月

2016年IUCN瀕危等級:NT

2003年國家重點保護等級:無

2004中國物種紅色名錄:NT

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位置:鳥類展廳中國特有的鳥類資源區

震旦鴉雀(Paradoxornis heudei)為全球性近危物種,「震旦」則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古稱,體型上震旦鴉雀和麻雀差不多,但尾羽比麻雀長,嘴巴又短又高,前端呈鉤狀,看上去很像鸚鵡的喙。頭部灰色,眼上方有黑色眉紋,在淡色的頭部上顯得非常明顯。背部褐色,腹部土黃色。

震旦鴉雀 攝影:孫淼

震旦鴉雀我國有三個亞種,P.h.mongolicus亞種分布在我國黑龍江省西北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內蒙古東北部;P.h.heudei亞種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江西西北部,江蘇,上海,浙江;P.h.polivanovi亞種分布在黑龍江東北部。分布範圍比較狹窄, 已有關於震旦鴉雀的研究都表明,震旦鴉雀主要或者僅限於在蘆葦生境中生存,同時,其食物主要為蘆葦中的直翅目昆蟲的幼蟲、卵及介殼蟲等,越冬期間主要啄食寄生於蘆葦葉鞘內的介殼蟲及其他越冬蟲卵或蛹等,可見震旦鴉雀對於蘆葦生境有較強的依賴性。

震旦鴉雀分布圖 引自:中國鳥類圖志

震旦鴉雀捕食蘆葦桿中的昆蟲(Lynes et al., 1914)

它們在蘆葦中築巢,巢呈杯狀或罐狀,築巢時以葉托做支架,然後用撕咬成細條狀蘆葦編織而成,有的還纏有蜘蛛網,巢周圍的蘆葦也多有被撕裂或咬斷的,形成一小片枯黃,與周圍環境有一定區別。

震旦鴉雀巢 (Lynes et al., 1914)

每窩產卵一般5枚,通常1天產1枚卵,多在早晨產卵。卵淡黃白色或白色帶點綠,具栗色、深紅褐色或暗紫色斑塊與斑紋,卵為橢圓形,重約1.9g。震旦鴉雀一般在非繁殖季節集群活動,繁殖季節多單獨或成對活動。

現研究發現蘆葦收割對震旦鴉雀繁殖有一定的影響,在蘆葦完全收割的區域內,震旦鴉雀巢的密度明顯低於未收割區域。在蘆葦收割中,要保留具有較高密度的高大的舊蘆葦至少20%,才能為震旦鴉雀提供較好的繁殖生境。舊蘆葦的作用可能與震旦鴉雀的食物有關。

震旦鴉雀 攝影/孫忻

除此之外,人為造成的植物物種入侵也對震旦鴉雀產生了一定影響。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原產於北美洲中緯度海岸潮間帶,近些年來,在歐洲南部沿海和中國沿海沼澤中,互花米草的面積不斷增加,成為這些地區較為普遍的入侵種。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互花米草入侵蘆葦群落,對震旦鴉雀種群密度也產生了影響。相關研究表明互花米草群落顯著降低了蘆葦昆蟲的種類及數量。在互花米草和蘆葦的混合生境中,互花米草比例增大時,震旦鴉雀密度和取食頻度也隨之降低。

互花米草 攝影:張星碩

瀕危等級說明: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等級是指一個物種在世界範圍內的受威脅程度。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是指一個物種在中國範圍內的受威脅程度。

EX絕滅EW野外絕滅RE地區絕滅

CR極危EN瀕危VU易危

NT近危LC無危DD數據缺乏

參考文獻:

1. 汪松,解焱.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下卷).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 段文科,張正旺.中國鳥類圖志.上卷(非雀形目).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

4. 鄭光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5. 王子玉,周元生.連雲港震旦鴉雀的習性和繁殖.動物學研究,1988,9:216.

6. 袁月,李德志,王開運.蘆葦和互花米草入侵性研究進展.濕地科學,2014,12(4):533-538.

7. 熊李虎,吳翔,高偉等.蘆葦收割對震旦鴉雀覓食活動的影響.動物學雜誌,2007,42(6):41-47.

8. 董斌,吳迪,宋國賢等.上海崇明東灘震旦鴉雀冬季種群棲息地的生境選擇.生態學報,2010,30(16):4351-4358.

9. 馬世全.動物學研究.震旦鴉雀種群生態的研究.1988,9(3):217-224.

10. Capt. HUBERTLYNES,R.N.,M.B.O.U. Some Notes on the Habits and Distribution ofParadoxornis hendeiDavid.THE IBIS.1914,2(2):177-18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動物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我眼中的野生動物」藝術作品展

TAG:國家動物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