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幸運,我小時候玩過馬里奧

很幸運,我小時候玩過馬里奧

GIF

Get N

or Get Out

今天公司最後一天在公司上班,這幫孫子們下午就都走光了。。。

誰啊連個桌子都不收拾

辦公室里只有我和小黑胖,連火鍋都去度假了。。。

為了不讓兩個人產生 「 啊,就這麼被丟下了嗎。。。」 的悲涼情緒,我剛想發下面這樣的對話給他想活躍一下氣氛。

圖片來源:@機智的兵長

結果發現這個混蛋根本沒有在工作,一門心思地玩兒著新買的 Switch。

看他這個樣子,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心愛的差評君正在身後凝視著他。。。

再看看桌子上的卡帶,這傢伙是完全入坑了啊。。。

其實不光是他,公司里本來就有七八個人有了,上禮拜又添了好幾台(包括我),一個個都失了智地都為任天堂買單了。。。

所以任天堂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任天堂其實在 1889 年 9 月 23 日就成立了,一開始是生產一種叫 「 花札 」 的紙牌遊戲的廠商,而且老任現在還在日本亞馬遜上賣。

差評君不太了解花札,不清楚任天堂現在還維持著這個部門是為了傳統還是商業

電子遊戲歷史不過才幾十年,其他兩大主機遊戲巨頭中,索尼一開始是做電子產品的,微軟是做軟體的,只有任天堂起家到現在一直在做給人帶來樂趣的事物。

在任天堂 FC 之前,世界電子遊戲產業的中心在美國,由雅達利公司為首的一幫美國公司領跑行業,但到了 80 年代末期整個行業開始變得青黃不接,各大廠商都只有撈一把的心態,完全不重視遊戲質量,做了大量粗製濫造的垃圾換皮遊戲(其實。。。和當下的國產手游現狀差不多)

在 1983 年,領頭羊公司雅達利當時做了件很過分的事情:為了趕在聖誕節賣他們新買下來的電影 IP《E.T 外星人》冠名製作的同名遊戲,只給了一個工程師 6 個星期時間做這款遊戲。

結果銷量崩盤,做了很多但是只賣出去 150 萬份,雖然從側面進一步證明了雅達利當時真的很能賣遊戲,但是虧了 3 個億,那可是 1983 年時候的 3 個億,還是美金。。。

後來雅達利處理賣不掉的《E.T 外星人》庫存方式很暴力,把它們埋了。

30 年以後被挖了出來。。。

雅達利一起埋掉的不只是他們因為急功近利而做出來的垃圾遊戲,還有大眾對遊戲市場的信心,最重要的是之前發展起來的遊戲市場。

這個事件被稱作雅達利衝擊(Atari Shock)事件,讓整個北美遊戲行業都陷入了崩盤,而當時北美遊戲行業基本上等於世界遊戲行業。

但是同一年,任天堂發布了 Family Computer,或者叫 Famicom,也就是 FC,在北美銷售以後叫 NES(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 ),最後它還有個親切的名字,叫紅白機。

我名字多不多???

任天堂不光是攬下了日落西山的遊戲行業,而且給整個遊戲行業帶來了很多偉大的事物,就好比是地球人科技樹崩壞的時候,蹦出來了一幫三體人,但是他們沒打咱們,反倒給我們扶了一把。。。

現在主流的主機遊戲行業模式是由巨頭廠商提供平台和硬體(Switch,PS4,Xbox One),然後巨頭廠商因為對這個系統下的遊戲把關,決定允許哪些作品登陸平台,而且還幫助扶植宣傳,最後,自己也開發遊戲來扶植平台。

因為雅達利衝擊以後的美國遊戲質量太差,完全在荼毒遊戲市場,老任給機器上了加密系統來防止沒經過認證的卡帶在 FC 上跑。

這個模式其實仔細想想看稍稍有些體現任天堂的傲慢,還有些反資本規律(像當下國產手游,頁游這種粗暴的場面才比較符合規律)

本來這麼反規律搞是做不長久的,但是任天堂不光做遊戲平台牛逼,任天堂自己作為第一方製作者,做了很多很多名人堂級別的遊戲,比如超級馬里奧,塞爾達傳說。。。

這不得不歸功於這個任天堂的遊戲製作偉人 --宮本茂。

這個老大叔比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懂什麼叫樂趣

這麼一搞下來,讓遊戲產業從雅達利時代後期那種刷錢搞銷量,變成了投錢研發提升遊戲質量,至於結果,就是我們有幸活在了一個玩到大量 3A 大作的時代。

任天堂在 1995 年推出了一款虛擬現實遊戲機 Virtual Boy,差評君覺得它的概念領先時代太多了,遊戲現實只有單色屏導致體驗挺差,所以很快就撲街了,現在有這機器的都是真硬核收藏玩家。

沒錯,這個紅紅的玩意兒可是第一代的 VR 頭盔!

在 1996 年,N64 發布,而且老任一如既往的靠自研遊戲贏得一大票好評,代表作有《塞爾達傳說:時之笛》和《超級馬里奧64》。

同一年,任天堂又用下面這貨 -- Gameboy 和口袋妖怪又在全世界圈了一波粉,沒錯,就是那幫現在沒事兒揣著手機抓妖怪的那幫人。。。

然而索尼後發制人,沿用了任天堂的廠商把關平台的思路,扶植了大量第三方開發平台,搶了遊戲市場不少份額。。。

直到後來的體感遊戲主機 Wii 的出現,讓電視遊戲市場又出現了任天堂,索尼,微軟三足鼎立的情況。

在 Wii 之後,任天堂的日子就沒那麼輝煌了,3DS 雖然是一個偉大的平台,但是因為鎖區的關係,很多製作精良的日本遊戲在其他地區根本不能愉快地體驗,而且智能手機的崛起又搶了不少掌機份額。

至於在電視遊戲領域,Wii U 的失敗讓任天堂在新一代主機市場里輸給了索尼。

差評君覺得,任天堂是一家非常 「 日本 」 的公司,它很執著。

一方面來說,這種執著是固執。

老任堅信自家遊戲的品質,對於第三方開發者的投入不如索尼和微軟(不過科樂美,卡普空這種大廠其實是做 FC 遊戲出身。。。)

而且對於在線網路服務一直都不太上心,微軟率先搞了個 XBOX Live 之後索尼緊跟著做了個 PSN 大賣數字版遊戲,但是老任。。。

然後任天堂總是想做全年齡向的,人人都能玩的遊戲,對於最能賣錢,歐美玩家最愛的 「 槍、車、球 」 一直都不太感興趣。

另一方面來講,這種執著又代表著純粹。

如今 PS,XBOX 主機都接入了視頻系統,想要霸佔客廳,但是任天堂幾乎從來都不會在遊戲機上塞和遊戲無關的功能。

他們的作品從玩法上讓玩家體會著樂趣,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差評君遊戲啟蒙的時候大概是爸爸拿著小霸王學習機教我玩超級馬里奧,這樣讓大人小孩同時得到樂趣的遊戲其實不多。

這份純粹加上卓越的才能(比如說有宮本茂這樣偉大的遊戲製作人),使任天堂拯救了遊戲行業,讓遊戲行業帶著 「 質量為上 」 的態度多走了幾十年,而我們這些玩家們很幸運地,在信息技術爆發的年代碰上了這樣的潮流,玩到了各大廠商做出來的精品遊戲。

至於 Switch 和 Labo,差評君感覺是各大遊戲廠商在創意枯竭,除了拼技術不知道拼啥時,任天堂又扮演了一次救世主,告訴大家遊戲還能這麼玩,或者說,又讓大家回憶起做遊戲的初心:也許不是畫面,也不是劇情,只是純粹的好玩。

玩家們對於任天堂情感,差評君覺得一言難盡,但是可以說個故事。

在 2017 年 E3 展的時候,宮本茂和育碧合作了一款遊戲,把馬里奧系列和雷曼系列合在了一起,做了一款戰棋遊戲,叫做《馬里奧 + 瘋兔:王國大戰》。

在發布會現場,兩個老大叔還和孩子一樣這麼比劃的時候這開心的樣子。

GIF

和這個參與了遊戲開發,同時也是宮本茂 fans 的大叔,看到這一幕,流出眼淚的時候。

GIF

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不小心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隨後忍著眼淚跟著笑起來的時候,大概就是這種心情了。

「 任天堂就 TM 是世界的主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差評 的精彩文章:

韓國三星賄賂總統那哥們,今天奇蹟般的緩刑出來了……
今日最佳:投資比特幣詳細教程

TAG: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