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與《康熙字典》的編纂

康熙與《康熙字典》的編纂

原標題:康熙與《康熙字典》的編纂



康熙是位非常重視文化教育的皇帝。康熙四十九年,也就是1710年,他下旨編纂了一部全面反映中國語言文化的大型字典,開清朝一代整理中華文化典籍之風。


這部字典的名字就叫做《康熙字典》,旁徵博引,包羅萬象,集中國文化之大成,創造了中國字典史上諸多第一。它是中國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唯一一部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字典。他還是第一部被皇帝賜名稱作「字典」的工具書。從此,凡是這種以字為單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個字註明讀音、意義和用法的工具書就都被稱作「字典」了。



編纂《康熙字典》是一項十分艱巨而辛苦的任務,主編人員人選至關重要。在人才濟濟的康熙朝,皇帝首先想到了兩個人,一位是68歲的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張玉書,另一位是72歲的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他們都是朝廷的重臣,知識淵博,德高望重,深得康熙的信任,被任命為《康熙字典》的負責人,組織30餘位著名的學者,以《字彙》《正字通》為基礎,共同擔負起字典的編纂工作。


在剛剛開始編篡的第一年,張玉書不幸去世。陳廷敬則老驥伏櫪,在康熙皇帝的期望下,不顧年事已高,獨自擔當起主編的重任。



據史料記載,陳廷敬生平好學,詩、文、樂、道無所不通。他的詩清雅醇厚,豁達洒脫。他原名陳敬,13歲時與父親一起趕考,以童子第一入州學。20歲時考取進士功名,與同名進士同殿覲見,因更有才學,深得順治皇帝賞識,賜名陳廷敬。康熙皇帝更是器重他,早年任命他為日講起居注官,經常向他請教學問,交流思想,在他古稀之年打算告老還鄉之際,還未以休書重任。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兒子,陳壯履也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編纂隊伍,父子二人共同修書成為文壇佳話。


康熙皇帝非常重視這次修書,經常到書局巡視。1711年,當他看到白髮蒼蒼、年邁體弱的陳廷敬廢寢忘食地伏案疾書、親自查閱典籍、校對文稿時,不禁為之感動,揮毫潑墨為其題寫「五亭山村」的匾額,並題寫「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書香」的楹聯。僅一年後,陳廷敬鞠躬盡瘁,死於任上,沒能看到《康熙字典》的問世。



費時6年,到1716年,刻工精緻、用墨上乘、裝幀講究的《康熙字典》正式出版了。這就是非常珍貴的武英殿版內府刻本,用的是當時最好的御用開化紙和太史連紙,有皇家印書局雕版印刷,初印的一部分精品主要頒賜給王公大臣。



《康熙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順序排列,並以韻母、聲調和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全書以十二地支標識,從子集到亥集,共分為12集,每集又分為上、中、下3卷,總共排列214個部首,收集了47035個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是收入字數最多的一部字典。


《康熙字典》自問世以來,已經見證了中國近300年的歷史發展,其間多次再版刊印,成為迄今為止發行量最大,流行最廣的中國古代字典之一,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財富,對中國語言文化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更多精彩,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高屋建瓴,排除中美直接衝突,美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可能
炮擊金門徹底粉碎美國「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的圖謀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