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精神病葯增效治療強迫症:這些要點務必了解

抗精神病葯增效治療強迫症:這些要點務必了解

核心信息

若強迫症患者對SSRIs和/或CBT完全無應答,則可能需要更換治療手段;若產生部分應答,相比於更換治療手段,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指南更推薦增效治療。

基於現有證據,非典型抗精神病葯中,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增效抗強迫的療效獲益最顯著,喹硫平獲益有限,奧氮平可能無獲益。

用於增效抗強迫時,抗精神病葯應使用中低劑量;高劑量增效治療下的療效不一定更優,而不良反應風險更高。

在聯用抗精神病葯治療強迫前,應保證SSRIs治療已達足療程(如8周),過早聯用抗精神病葯或許不能帶來獲益。

氯氮平誘發及惡化強迫癥狀的風險最高,其次為奧氮平,可能與此類藥物的5-HT2受體作用有關。

使用抗精神病葯增效治療強迫症的潛在風險很複雜,因為很多研究並沒有專門評估這一課題,其時長也不足以得出有效結論,因此務必慎重,充分權衡利弊。

病例

E先生,37歲,罹患強迫症(OCD)20年,共病廣泛性焦慮障礙(GAD)及高血壓。當前治療方案包括賴諾普利40mg/d,用於控制血壓;艾司西酞普蘭40mg/d,於12周前開始使用,以對抗強迫及焦慮癥狀。此外,患者還完成了含暴露反應預防(ERP)的認知行為治療(CBT)。

儘管艾司西酞普蘭及CBT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強迫癥狀,但患者仍存在強迫思維,如害怕污染;以及強迫行為,如反覆洗手,對其社會及職業功能造成了顯著影響。耶魯-布朗強迫癥狀量表(Y-BOCS)總分24。患者詢問醫生,是否有其他辦法可以帶來獲益。隨後,患者開始聯用利培酮0.5mg qn。經過8周的治療,Y-BOCS總分下降至21。

下一步應如何治療?

指南建議

強迫症的患病率為1%-2%,特徵為無法控制的反覆或重複出現的想法或行為。強迫症癥狀的嚴重度通常使用Y-BOCS評估,該量表得分範圍為0-40,分數越高提示癥狀越重。強迫症的一線治療為SSRIs及CBT。

國際主流指南推薦聯用抗精神病葯增效治療強迫。例如,2013年APA強迫症指南建議,針對SSRIs和/或CBT療效不佳的患者,可聯用抗精神病葯增效。然而,在使用這一手段之前,醫生須充分評估諸多疾病相關因素,包括患者的共病、家庭支持、耐受心理治療及藥物最高劑量的能力,而非作為常規操作。

若患者僅產生部分應答,相比於更換治療手段,APA更建議增效治療。對於SSRIs而言,增效治療手段包括抗精神病葯、含ERP的CBT;對於CBT而言,增效治療手段為SSRIs。聯用SSRIs及CBT的好處在於,患者停葯後的複發率較低。如果患者對ERP僅有部分應答,也可以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給予增效治療。若患者完全無應答,更換治療手段可能是必需的,包括換用另一種SSRIs、另一種類的抗抑鬱葯、如氯米帕明或米氮平、一種抗精神病葯、CBT。

2006年NICE強迫症指南建議,若患者對治療無應答,可採用高強度CBT、在SSRIs或氯米帕明基礎上聯用抗精神病葯、氯米帕明聯用西酞普蘭等。然而,指南並未給出推薦順序,且未推薦具體的抗精神病葯,也未提及劑量及長期風險。由於年代相對久遠,該指南所參考的證據也相當有限。

以下列舉2013年之後,抗精神病葯增效抗強迫領域內的重要成果。

療效

2013年NICE證據更新

此次更新納入了一項2010年的Cochrane系統回顧,共11項RCTs,時長均小於6個月。結果顯示:

奧氮平:2項研究顯示,在抗抑鬱葯基礎上聯用奧氮平未帶來Y-BOCS減分的獲益;兩組無顯著臨床變化(Y-BOCS減分≤35%)的受試者比例無顯著差異;奧氮平組體重增加更顯著。

喹硫平:在改善強迫癥狀方面可帶來輕度獲益(Y-BOCS MD ?2.28; 95% CI ?4.05~-0.52),還可改善抑鬱及焦慮癥狀;喹硫平組無顯著臨床變化(定義同上)的受試者比例顯著低於安慰劑組(OR 0.27; 95% CI 0.09~0.87)。

利培酮:對於OCD癥狀改善≤25%的患者,利培酮可帶來一定獲益,還可改善抑鬱及焦慮癥狀,但Y-BOCS平均減分並不顯著優於安慰劑。

總體而言,喹硫平與利培酮可能帶來一定療效獲益,而奧氮平可能無獲益。

2014年Veale的meta分析

該研究共納入了14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受試者基線Y-BOCS總分≥16,既往使用SSRI和/或氯米帕明最高劑量治療8周療效不佳,研究中至少使用SSRI或氯米帕明治療4周,所聯用的抗精神病藥包括利培酮(4項)、喹硫平(5項)、奧氮平(2項)、阿立哌唑(2項)及帕利哌酮(1項)。

總體而言,抗精神病葯與安慰劑組的Y-BOCS減分差異為2.34,效應量d=0.40,Y-BOCS減分率約為10%。利培酮(平均減分差3.89,d=0.53)及阿立哌唑(減分差6.29,d=1.11)相比於安慰劑的優勢具有統計學意義。值得注意的是,一項研究所使用的利培酮劑量很低(0.5mg),但其效應量高於使用中等劑量的研究。喹硫平及奧氮平與安慰劑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基線Y-BOCS總分較高者使用利培酮及喹硫平的改善幅度更大。

兩項研究對OCD癥狀進行了分類,包括核對、對稱/清點/計數/重複、污染/清潔、囤積等維度,但無顯著發現。兩項研究對共病抽動障礙的強迫症患者進行了評估,同樣無陽性發現。所有研究均未排除存在囤積特徵的患者,而伴有囤積特徵一般被視為預後不佳的因素。

2015年Dold的證據更新

2015年,Dold對2013年的一項meta分析進行了更新,新納入了2項RCTs。2013年的meta分析顯示,利培酮在增效抗強迫方面的表現優於奧氮平和喹硫平,應被視為一線治療;然而對證據進行更新後發現,阿立哌唑的效應量最高(d=?1.35),隨後是氟哌啶醇(d=?0.82)、利培酮(d=?0.59)、喹硫平(d=?0.50)、奧氮平(d=?0.49)及帕利哌酮(d=?0.21)。

這些研究中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藥劑量普遍不高,且劑量與治療應答並不相關,提示高劑量不一定更有效。作者指出,增效抗強迫時的抗精神病藥劑量與治療抑鬱時相當,低於治療精神分裂症時。

值得注意的是,亞組分析顯示,若患者既往使用SSRIs不足8周,聯用抗精神病葯似乎並不能帶來顯著獲益。這一結果提示,聯用抗精神病葯前應充分保證SSRIs的治療時間,不宜操之過急。

總體而言,阿立哌唑及利培酮增效抗強迫的療效相對明確,喹硫平收益有限,而奧氮平可能無顯著收益。還有一項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喹硫平時,患者的強迫癥狀較前加重。

安全性

探討抗精神病葯增效抗強迫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更關注其療效獲益,而經常忽略潛在風險。原因可能在於,人們對於抗精神病葯的長期副作用,包括過度鎮靜、體重增加、代謝綜合征、錐體外系反應等,似乎已經比較熟悉。

然而事實情況是,Veale所開展的meta分析中,所有抗精神病葯增效抗強迫研究的時長均不超過16周。作者提醒稱,儘管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可帶來治療獲益,但長期使用時,其潛在軀體副作用必須加以權衡。這絕不是一句空話。

例如一項研究中,既往對SSRIs應答不佳的強迫症患者被隨機分入喹硫平+CBT、奧氮平+CBT或利培酮+CBT組。隨訪1年後,使用抗精神病葯者中有50%體重指數升高>10%;作為對照,對SSRIs產生應答(未使用抗精神病葯)者的這一比例僅為15.2%。此外,使用抗精神病葯者的空腹血糖也更高。

Foa等探討了SSRIs聯合ERP或利培酮治療強迫症的長期(如6個月)轉歸。40名患者被隨機分入利培酮增效組,9人達到治療應答標準;這9人中,有8人選擇接受利培酮維持治療,其中有5人未能完成研究——2人因抑鬱加重脫落,2人因不良反應脫落,1人失訪。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共病強迫症,其強迫症終生患病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大部分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共病強迫症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後更差。治療此類患者的一個難點在於,一些抗精神病葯可能誘發或加重強迫癥狀,尤其是氯氮平,且存在量效關係,考慮與其5-HT2受體效應有關。使用氯氮平的患者中,有20%-28%可新發強迫癥狀,10-18%面臨原有強迫癥狀的惡化。

相比於氯氮平,奧氮平誘發或加重強迫的風險較低;但也有數據顯示,使用奧氮平的患者中,有11%-20%可新發強迫癥狀。其他抗精神病葯的證據有限,不足以形成結論。

Fonseka建議,若抗精神病葯誘發或加重了強迫癥狀,可考慮換用另一種5HT-2受體結合力較低的抗精神病葯,或聯用一種SSRI,如氟伏沙明。

結語

基於現有證據,抗精神病葯增效治療OCD的獲益證據有限;並且,樣本類型存在差異、樣本量較小、缺乏長期隨訪等均對證據的解讀造成了限制。大部分證據支持,對於SSRIs治療應答不理想的患者,聯用ERP的優先順序高於抗精神病葯,但ERP自身也存在若干問題,如經濟及時間成本較高、可及性有限等,均對其臨床應用構成了限制。

相比而言,聯用抗精神病葯仍是相對方便易行的手段。然而,即便是療效明確的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權衡利弊也是必需的。

病例後續

回到文章開頭的病例:鑒於E先生已高劑量(40mg/d)、足療程(12周)使用艾司西酞普蘭,且完成了含ERP的CBT,仍僅有部分應答,因此聯用利培酮增效是合理的選擇。

治療一段時間後,應採用合適的手段對療效進行評估。經過8周的治療,E先生Y-BOCS總分下降3分,有改善但仍不明顯;此時可酌情提高劑量,但不應加至高劑量(如治療精神分裂症時的目標劑量),因為高劑量不一定更有效。若加量後療效仍有限,可考慮換用阿立哌唑增效。

文獻索引:Modesitt T, et al. Antipsychotics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Weighing risks vs benefits. Current Psychiatry. 2018 February;17(2):47-5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精神科 的精彩文章:

長期不出家門,不上學不工作,是病嗎?
抗精神病葯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一項日本群體的網路薈萃分析

TAG:醫脈通精神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