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刻爾克奇蹟與希特勒第三帝國的終結

敦刻爾克奇蹟與希特勒第三帝國的終結

敦刻爾克奇蹟與

希特勒第三帝國的終結

蔡泗明福建

一場戰爭、一個計劃成敗與否,可以說每一個步驟都體現其重要性。有時99%的成功,1%的挫折,就鑄成整個局勢的失敗。其實其中很多步驟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事實上,歷史的評價往往是強調那本來不應該失去的卻失去了,最終造成嚴重後果的為最關鍵的一步。敦刻爾克奇蹟對希特勒德國最後垮台的作用正應得到這樣的評價。

歷史的結論是,希特勒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我們不可否認希特勒的勃勃野心與德國挑起這場戰爭的罪責。但種種事實表明,希特勒在實現其野心過程中是極為小心的。他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就是又一次的世界大戰。他的人民,特別是他的將領們也對他一次次的冒險深懷恐懼,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已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創傷。

戰後德國檔案大都繳獲,這些檔案都明明道出,當時德國對自己能否進行一場大戰是感到異常的惶恐和懷疑。1939年,希特勒提出重占萊恩蘭軍事區時,他的將領們感到驚慌,唯恐引起法國的回擊,提出了抗議,結果,如同「草偃知風向」,只是派出幾支象徵性的部隊;在西班牙內戰時,希特勒想出兵援助佛朗哥,他們又擔心這行動要帶來風險而提出抗議,他又同意限制對佛朗哥的援助;不久後,希特勒又想強迫捷克斯洛伐克歸還蘇台德區,德國將領們認為他的侵略擴張計劃勢必引起一場世界浩劫,並導致德國覆滅,他們策劃武裝暴動,準備逮捕希特勒和其他納粹首領,以免冒戰爭風險,只是後因張伯倫與法國沆瀣一氣,同意在這個不幸國家被剝奪領土和防務時袖手旁觀,反抗謀劃才落空了。然而,正是這樣一次次未經非難、不用流血而取得的成功,使反對希特勒的將領們喪失了信心,也失去了影響,希特勒本人自然也目空一世地深信:不難繼續取得一系列成功。即使他最後終於明白進一步冒險可能引起戰爭,他也認為那無非是一場規模不大、時間不長的戰爭。很明顯,如果希特勒確實打算髮動一場包括對英國在內的全面戰爭,他就會儘力建立一支能與英國制海權相抗衡的海軍。但事實上,他的海軍甚至連1935年英德海軍條約所具體規定的有限規模都沒有達到。那麼,為什麼希特勒主觀上想避免一場大戰,卻又偏偏卷了進去呢?長期以來西方列強殷勤討好的態度的「慫恿」及其他們在1939年春季突而其來的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樣,大戰就不可避免了。

著重指出以上事實,既不是為希特勒也不是為許多熱心仿效希特勒的德國人掩飾其侵略性。儘管希特勒肆無忌憚,但長期以來,他在追求目標時還是小心從事的。因為他自己清楚,德國的實力還不夠雄厚,一旦世界大戰爆發便難以招架。讓我們暫時避開希特勒德國最後是否想稱霸整個世界,但可以肯定希特勒的首先步驟僅僅是想稱霸歐洲。他的擴張計劃是先吞併一些將起重要作用的周圍小國,再使英法屈服,再打蘇聯。並且很清楚,一旦他們是打消耗戰,一個德國能抵得過英、法、蘇三大國嗎?——他所設想的是:先用決定性作戰讓英法妥協,穩住一方,再打蘇聯,最後把這三大國徹底控制在自己的手下,稱霸歐洲。那麼,在這過程中,如果不是出現敦刻爾克奇蹟,英國將會屈服或至少是抵抗力決定性的減弱,希特勒也將可能如願以償地完成他的「輝煌」設想。

可歷史偏偏開了一個「大玩笑」——希特勒在實現其計劃的關鍵環節中,故弄玄虛,「滑稽」地主觀創造了敦刻爾克奇蹟。

在大戰初期,德國入侵比利時,長驅直入,勢如破竹,比軍就此開始總退卻——這時法英兩軍趕來支援他們。德軍在比利時的這一突破,不但把同盟國的注意力引錯方向,而且還把他們最機動的部隊引去投入那裡的戰鬥,使尚未完工的馬奇諾防線西部那邊法國邊境上最薄弱的部分沒法得到機動部隊的堅固防守。——這樣,再加上法軍指揮思想陳舊,作戰部署與指揮的錯誤,使法國很快陷入全面崩潰。同樣,進入比利時援助的同盟軍也一再失利。德軍坦克部隊得以佔領法國北部,切斷英軍同基地的聯繫,可當他們正要席捲敦刻爾克——可讓英軍逃生的最後剩下的一個港口時(英國遠征軍也於1940年5月25日下定決心從敦刻爾克向海上撤退),希特勒卻禁止他們前進。當時,大部分英國遠征軍距離港口還有好多英里,但希特勒卻命令坦克停了三天。這個命令成了阻止他們切斷英國遠征軍向敦刻爾克撤退路線的唯一因素,它使英軍能保存下來,重整旗鼓,繼續作戰。其實,英國人深知這次是九死一生,但不明原因,故稱「敦刻爾克奇蹟」——最初,人們還以為只有一小部分英國遠征軍可以得救,可能只有26日至28日的撤退時間。但所幸事實證明,寬限日期要長得多,在撤退的速度受到限制的條件下,至6月4日早晨,戰鬥結束時,已有三十三萬八千名英軍和同盟軍在英國上岸,同早先預計(只能在兩天內撤退四萬五千人)相比,這是驚人的成果。同時清楚地表明,要不是希特勒在十二天前,即5月24日命令裝甲部隊在敦刻爾克城外停止前進,那就根本不可能把英國遠征軍保存下來「以備來日再戰」。

希特勒究竟為什麼要阻止德軍進攻敦刻爾克呢?固然有出自於某些軍事原因,但他在近期巡視德軍司令部的現象更表明另一政治動機:「希特勒情緒非常好,他承認這次戰局是『一明顯奇蹟』,並對我們發表了戰爭將在六個星期內結束的看法。其後,他希望同法國締結一項合理的和約,這樣容易同英國取得協議。

接著,出乎我們意料,他竟以讚許的口吻談到英帝國,談到英帝國有必要存在,談到英國給世界帶來的文明。他聳聳肩膀講,英國建成帝國往往用的是毒辣手段,但是,『刨木頭就有刨花飛出來』。他把英帝國同天主教相比——說都是世界穩定的因素。他說他只要求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歸還德國所喪失的殖民地固然求之不得,但並非少此不可。他甚至表示要派部隊支援英國,只要英國肯捲入任何地方的任何糾葛。他講殖民地主要是威信問題,因為靠戰爭保不住殖民地,何況很少德國人能在熱帶定居。

他結束說,他的目的,是要在英國認為可以保住體面而接受的基礎上講和。」希特勒認為,如果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被俘的話,英國也許會認為有損體面,必須洗掉這一恥辱,所以,他希望以聽任英國遠征軍逃走的辦法來博得英國的好感。希特勒的性格是非常複雜的。這個生性愛好政治權術、頭腦里多的是花招的人,他想利用政治手段創造奇蹟。但他萬萬沒想到事實恰恰相反,這一著錯棋竟成了招致五年後他本人和德國最後垮台的關鍵因素。

接著,當時的英國新任首相丘吉爾斷然拒絕任何妥協,決心繼續作戰。在1940年7月至10月底英德進行了大規模的空戰——不列顛之戰。這是一場驚人的消耗戰。除了大量的彈藥,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就損失了1733架飛機,德國的軍事工業就不得不急著彌補這一損失。並且,飛行人員折損嚴重,僅在1940年8月初至9月初一個月內就有飛行員480人陣亡,甚至其中許多都是精鍊的老手。這使德軍在以後作戰中空軍配合作戰的力量大為減弱。

這場消耗戰之後,本來不可一世的德軍力量大大消弱了,士氣相應低落,作戰部署與指揮也開始產生混亂。這在以後進攻蘇聯以及後來的防禦戰等一系列戰爭中都體現出來。——希特勒的速戰速決計劃已成了泡影。這樣,德軍面對敵國之廣、敵人之多,在不能迅速取勝的情況下,就只能像掉進深深的泥潭裡一樣,掙扎不出來,拖著時間等死了。德國無法在很快的時間內製服整個歐洲,無法在歐洲樹立霸主地位,立穩腳根後在對外關係上再作安排。等到入侵蘇聯半年後——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製造了「珍珠港事件」,惹怒了原來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國,等到包括英國、蘇聯、中國及其他一系列國家的民族在恥辱和正義面前覺醒振作起來、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法西斯專政時,希特勒本人和他的第三帝國自然地也就逃脫不了垮台的厄運了。

*注選自利德爾·哈特的《山那邊》P200-201。

攝影/網路

作者簡介

蔡泗明,1975年9月出生,福建雲宵人,閩南師大政教系畢業,漳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雲霄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雲霄縣作協會員,當過中學教師、雲霄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科長,現為雲霄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2017年5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個人」。

長|按|二|維|碼|關|注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眾號 hyd19671125

微信號 hyd196711

郵箱183074113@qq.com

GIF

征 稿

徵稿要求:散文、雜文、小說、詩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內。必須原創,必須首發,歡迎自帶插圖和配樂,10天內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轉投其它自媒體。文責自負。

稿件請用word附件形式發至:183074113@qq.com,並註明姓名、筆名、微信號、作者簡介及照片。從即日起,給作者發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後通過微信發放,請加主編微信hyd196711。稿費全部來自讚賞,10元以上(含)的80%發給作者本人,其餘留為平台維護。七天內閱讀量超過一千的,另獎勵20元;超過兩千的獎勵5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歌文苑 的精彩文章:

散文 兒時的年味

TAG:冬歌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