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得位最正的皇帝,淮右布衣,劉邦次之

得位最正的皇帝,淮右布衣,劉邦次之

分分合合的中國歷史中,湧現很多帝王將相,一個個朝代更迭,都是一部跌宕的曆書,在浩瀚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留戀,中國歷史上從南向北統一,朱元璋是開了一個先例,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很少的這種情況。

朱元璋不僅是開了這樣的先例,而且,朱元璋他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很特殊的評價,他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開國的皇帝得位最正,得位最正的一個人,得到皇位最正當,叫「得位最正」。

大家說,這是什麼意思,那其他的人得位就不正當嗎,不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他在前朝,就是他生活的那個朝代裡邊,他沒有當過任何的官職,他不是前朝的人背叛了前朝我奪了天下,不是,他什麼都沒幹過,他就是一個最下層的老百姓。

他在取得皇位的過程中間,自己從一個最低的社會底層起家,憑著自己本事拿下來的,不是說我原來就有千軍萬馬,我就是個貴族,或者我是某一個少數民族的首領,都不是,他什麼都沒有,沒有依靠,沒有在前朝做過官,所以叫「得位最正」。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3]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史書上有這麼一段話,它說,「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明史·太祖本紀》

說他布衣,穿著布衣裳,就是從老百姓起家,統一了全國,打下天下來了,從西漢那個時候到現在,沒有過,啥意思,就是西漢有過,西漢是誰啊,漢高祖劉邦,對吧,劉邦也說自己起於布衣。

我覺得還不太一樣,為什麼我覺得不太一樣,因為劉邦他不是真正的布衣,他是個亭長,對吧,他在秦朝的時候,他當了一個亭長,只不過就亭長這個官太小,芝麻綠豆官,秦朝的制度每十里設一個亭,立一個亭長,這亭長手下是管人的,他管倆人,他相當於一個最小的派出所的小所長。

所以他跟朱元璋不一樣,他敢,他膽子大,他怎麼就敢跑到沛縣的縣令的家裡邊,去見這個呂公,就是後來呂后的爸爸,敢在人家那宴席上鬧一鬧,爭著去坐上席,他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所以他跟朱元璋不一樣,他敢,他膽子大,他怎麼就敢跑到沛縣的縣令的家裡邊,去見這個呂公,就是後來呂后的爸爸,敢在人家那宴席上鬧一鬧,爭著去坐上席,他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清帝宣布退位。作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緊接著辦了兩件事。一件是於13日向參議院發出《辭臨時大總統文》和《推薦袁世凱文》;另一件是於15日舉行「民國統一大典」。作為大典的一項內容,就是由孫中山親自率領「國務卿士、文武將吏」拜謁明孝陵。這次拜謁活動,以孫中山名義發表了兩個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謁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後一篇是「宣讀文」,兩件均已收入《孫中山全集》第二卷。從內容看,兩件大同小異,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國統一的功業,昭告明太祖在天之靈。

下附全文

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臨時總統孫文,謹昭告於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即,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

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陸沉,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室俶擾,國力罷疲.滿清乘間竊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於二百六十有八年.嗚呼!我高皇帝時怨時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歲在辛亥八月,武漢軍興,建立民國.義聲所播,天下響應,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復十有七省,國民公議,立臨時政府於南京,文以薄德,被推為臨時總統.瞻顧西北,未盡昭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義,卒使清室幡然悔悟,於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從此中華民國完全統一,邦人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無已,實維我高皇帝光復大義,有以牖啟後人,成茲鴻業.文與全國同胞,至於今日,始敢告無罪於我高皇帝,敬於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國民,貢其歡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實鑒臨之,敬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九州 的精彩文章: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之意外的背鍋皇帝

TAG:文化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