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橋與古鎮,聽記憶中被翻出的故事

古橋與古鎮,聽記憶中被翻出的故事

老橋通常是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建築,是人們記憶的精神家園,沉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有關老橋的民間故事,代表著其時其地的風俗民情,承載著人們對橋樑的關係和感情,歷代口口相傳,經久不衰。縱觀橋樑民間故事,有不少是關於建橋的傳說。有些橋樑,建造工程頗為龐大,殊非易事,當地群眾耗費心血,付出多多。成就工程後,群眾就喜歡美化它,使其更具神聖性。人們往往傳說,某座老橋是在仙人幫助下或得到具有超自然力的神人之助,才得以建成。

▲▲▲

樂清虹橋

是以橋為名的古鎮。那長虹卧波的橋,歷經多次修葺重建,一直是古鎮驕傲的地標。每當人們站在高高的橋上,望龍山巍峨,虹河蕩漾,兩岸新樓鱗次櫛比,車來人往,不由回憶起它的久遠和滄桑。據《虹橋鎮志》記載,南宋開禧元年(1205),在當地新市河(虹河)上用赭石重建石橋,遠望「秀麗之若虹」,名「虹橋」,後以橋名鎮。800多年來,虹橋承載著古鎮繁華興盛,記錄了一代代人的跫音。重建的虹橋用水泥拌著紅色,熠熠生輝,因當初砌有別緻的石欄杆,俗名欄杆橋。跟虹橋南北相距100多米範圍內,另有文星橋、貌橋、新橋橫跨虹河,玲瓏剔透,別具特色。特別是貌橋,貌橋建於北宋元符年間(1099),比虹橋還早116年,坐落於東干中段,屬最早的橋樑。今年72歲的張維榮是一位老醫師,在貌橋下開了一家中藥店,已經有幾十年,見證了貌橋的一次次變遷。

北宋元祐年間,原籍嘉興人陸崇振舉家遷徙到新市河東岸。他見當時的新市也就是如今的虹橋,雖有民居屋舍,但是四周都是泥地,一到下雨天污泥橫流,十分髒亂難行,經常有行人滑倒。於是他提倡建橋一座,因為當時戶稀民貧,陸崇振採用申報朝廷助資與民間籌資的方式一起建橋。橋於元符二年建成。

如今的貌橋是一條寬敞的水泥橋,兩邊都建設了圍欄,欄杆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圖案。天氣好的時候橋兩邊都會坐著曬太陽的老人們,曬著陽光,說說見聞,十分悠閑。無論貌橋重建了多少次,它給兩岸人們帶來的便利依舊如初。相傳,從前新市河上無橋,兩岸各地青年聯姻,經媒妁相約,男女雙方如期來此對岸相親定婚。故該橋建成,取名「貌橋」,至今誦為美談。

隨時代變遷,城鎮擴大,作為道路的延伸,作為永恆的舟,虹河上的橋與日俱增。虹橋有句俗話:「倪宅人到虹橋要一日。」倪宅同虹橋鎮僅相隔一條寬10—20米的河道,近在咫尺,然而人到虹橋鎮上買賣、探親、訪友,因為隔河得繞一大圈。解放後,倪宅歸國華僑倪丕柳造了一隻像稻桶般的渡船,兩頭以繩索系住,下船後自行拉牽過河,到達彼岸。遇暴風驟雨、洪水猛漲,仍要轉大圈。而如今現河面上有了三座大橋,往來自如。過了三座大橋侯,就是河深橋,老虹橋人都知道,現在的河深橋已經完全沒有當初的樣子。小石橋已經變成了十分寬闊的水泥橋。陳宗權今年74歲,從事教育工作,曾擔任小學校長。他的老家就在河深橋邊。退休後他一有空就到河邊散步,看看村裡的變化。

陳宗權說一到夏天,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都會來老橋上乘涼、聊天,每每談起老橋的經歷,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感慨萬分。

有些橋樑或被改建或拆除,舊時模樣,似乎已僅僅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隨著城鄉建設迅速發展,本來就不多的古橋會以更快的速度消失。陳宗權說:「橋樑不僅在古代起著連接交通的作用,時至今日,仍在發揮溝通要道、方便群眾的作用。一座古橋一則故事,千座古橋千則故事。走一走,前塵往事如水來;讀一讀,思古之心可愴然;坐一坐,世態人生多哲味;望一望,英雄頓生滔天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樂清 的精彩文章:

遠去的紫芝晚磬,在樂清人的記憶中回蕩

TAG:看樂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