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催淚!宗慶後給娃哈哈人的一封家書!

催淚!宗慶後給娃哈哈人的一封家書!

編者 | 零售哥

本文來源 | 浙商雜誌

導讀:28年來,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中,200多天奔波在市場一線,宗慶後用腳板了解市場,接人氣、接地氣,直至一手打造出價值上千億的娃哈哈商業帝國,幾度問鼎中國首富。當我們嗑著瓜子八卦首富的時候,他本人或正走在廣闊大地上,例行地和鄉間小賣鋪的老闆聊天。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宗老闆眼中的娃哈哈及創造娃哈哈的感觸。

一千個人的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人的眼中也會有一千個娃哈哈。

但對於我來說,娃哈哈只有一個。

它是我的整個人生,所有的夢,一切的意義、價值、標籤和符號。它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

我希望它成為百年企業,成為不朽的象徵。這需要未來者為它注入新的生命。我所能賦予娃哈哈的,就像是李雲龍為獨立團所賦予的,那種叫作「靈魂」或是「精神」的東西。

▲1987年,宗慶後是踏三輪車送校簿的校簿經理

我們之所以選擇成為企業家,並非來自我們的本能,也並非我們真正的性格使然。我們只是在一個找不到出路的年代裡,使勁兒地在為自己找一條出路。等到年紀大了,回頭一看,自己竟然走出了一條路———一條水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路。

▲宗總兄妹合影(後排中為宗慶後)

我經營娃哈哈的27 年當中,一直想做些能夠實現個人價值也能為社會帶來價值的事,比如創新產品、創造財富、不拖欠人家貨款、不去欺負別人、公平交易……

我們都是艱苦創業,一路走過來的。我們沒有外界渲染誇張的那種奢華生活。我們這些人,沒時間去享受,生怕一享受了,貪圖安逸了,企業就搞垮了;而且那些太古怪的東西,我們也不敢去經歷。

▲1989年宗廠長與工人在原液車間操作機器解決問題

我小時候的理想很多,後來被社會現實慢慢地修正。有什麼機會就抓住什麼機會,就像《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一樣,把每個機會都當作救命稻草,牢牢抓在手中。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是不行的。我年輕的時候在農場時就有想法,要把茶葉種得比別人更好。

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想成為出類拔萃的人。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出類拔萃的人也不少,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出類拔萃,大部分人都成了「類」而不是「萃」。奮鬥的過程中有理想,有一個時代背景,還有一些偶然和運氣,最後才能形成今天的「萃」。

我也不想娃哈哈帶給我什麼,它已經讓我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

我要一輩子把娃哈哈做到底,沒有假如。

除了為這個國家提供了一個娃哈哈、提供了那麼多稅收之外,我能為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提供的最大價值是更新觀念。有一個宗慶後在這兒,大家就會覺得在中國踏踏實實地做商業、做實業,一點一點地積累,還是有希望、有前途的。

有一個現成的模式擺在這兒,大家就會看到希望,會覺得在中國做商業,可以不靠資本市場,不去做PE,不去做創投VC,也能獲得成功。以前大家都覺得做實業賺錢慢,玩資本來錢快,不用那麼辛苦;現在大家會覺得,還是踏踏實實做實業,才成為自己為社會創造財富。

▲1992年4月28日宗慶後從上城區委手中接過10萬元獎金時哭了(重獎經濟開拓者)

在商業生活中,我認為勤奮最重要。天道酬勤。如果按100 分來測算,勤奮最起碼要佔七八十分。除勤奮之外,我比較會創新,比較低調。我的弱點是事無巨細地親歷親為,大家對我依賴性比較強,我現在也慢慢地讓部下們去歷練。

這跟悟性有關係。我可能是無師自通的,也沒去學人家的什麼理論,完全是憑感覺和經驗,判斷一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比較好,怎麼去管理比較好,自己弄了一套東西,通過實踐才知道對錯。

▲1993年11月21日,娃哈哈組織全體員工在杭州市區及附近縣城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公關活動——為市民贈送娃哈哈特刊報。宗慶後手持大哥大,意氣風發,親自參與活動。

這是看不見的價值,體現在人們的觀感和內心上。在看得見的方面,我覺得最大的慈善是在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投資建廠,「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們的原則是救急不救窮,碰到大的自然災害,我們也慷慨解囊,伸手援助。

▲2003年,宗總與魯冠球馮根生在一起,他們是杭州企業家中的三大巨頭

企業只有不斷地創造財富才能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和推動社會進步,才能給更多的人帶去歡樂。企業家不但要會賺錢,會經營企業,更需要社會責任感,有良心的財富才有意義。

中國曾經是個世界強國,中華民族也是很偉大的民族,只是在清朝末期,我們閉關鎖國,才挨外國人打,最後把自信心給打掉了。中國人如今搞了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就搞成了今天這樣子,說明中華民族還是了不起的。

▲2006年7月11日,宗總帶領科室人員在倉庫疊包宗總在車間疊包

我來自社會基層,了解老百姓的想法。老百姓不需要我們那麼強勢地去管理。現在社會風氣大不如前,主要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沒有跟上整個經濟發展。這需要物質基礎。有了物質基礎,老百姓道德水平和自製意識提升後,你不用管他,他知道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這樣社會才能管好。這就是社會轉型時期。這就是整個社會的燃點、沸點。

你得看明白,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滿足一定的條件才會有無私,物質文明有了才會有精神文明。

世界每天都在改變,不變的是我們內心亘古的準則與律令。我一度成為「中國首富」不能代表任何意義,但娃哈哈矗立在那兒,就意味著我的人生沒有虛耗,我在這個世界上活過的證據就矗立在那兒,沒有誰可以動搖。

▲在「水淹七軍」的國產飲料悲劇之後,宗慶後「偏向虎山行」,非常可樂在「兩樂」的夾擊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飲料界的一個傳奇。

我這人心態比較好。

我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把這個事做成了的這二十多年。

一個人最偉大的成就,應該是為社會創造了什麼。

當我站在斯坦福論壇的講台上,面對世界名流和年輕的學子,我看到了和平與戰爭、富裕與貧困、奢侈與勤儉、貪婪與美德如同影子一般相互隨形。如果說「平行世界」,我說,就存在於當下,此刻,我們看到的兩種極端的並存。

在直覺之外,我體悟到生命本身的盛大。在財經的世界裡,我們沒有依靠,但也正是這種獨立與自覺,給了我們更大的精神上的自由。

▲2006年10月宗總生日

卓越的企業家在價值積累的過程中,聚沙成塔,終將完成一個天命,那就是達到「無我」、「無物」的境界,為這個世界本身的進步和建設提供意見,提供建設性的思維模式和建設性的處世方案,這才是企業家帶給這個世界的最大感動,亦同時是一個人的存世價值。比如,為「平行世界」中的那個弱勢的世界提供幫助,彌補這個世界的殘缺,推動社會的進步。

▲在公司運動會上,宗慶後指揮場上所有職工齊唱《團結就是力量》

這個世界是聯繫在一起的。你和我,比我們想像的緊密得多。也許「自他同體」一說,有點玄妙,但是,道,在任何一個事物達到完美時,就會自然呈現。

只是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我們要捨得自己。

我是一個普通人,從底層崛起的凡人。幸運的是,我生於一個大時代;更幸運的是,我獲得了一個機會,締造了一家公司,並且因之而一度成為「中國首富」,得到了價值的實現與認同。

▲2015年已歷任13年人大代表的宗慶後

我唯一的念頭是,當我真的老去,我可以對所有人說:「我這一生,並不非凡,但我幹了一番事業,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和這個國家提供了一些正能量。很多人因我而受到鼓舞,成為主動打造新世界的力量。」

真希望他們回答我:「不用擔心,我們的看法相去不遠。」

2018年,娃哈哈31周年,宗慶後73歲,而立之年的娃哈哈這幾年經歷了太多,業績下滑、謠言抹黑.......但娃哈哈在宗老的帶領下依舊堅強,不減當年,這是企業從成長到成熟必須要經歷的階段,不管如何,宗老在,娃哈哈就在,現在依舊是老大!毋庸置疑!

歡迎在留言處,說說你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零售網 的精彩文章:

你好,2月8日 | 做事與不做事的人有13個區別!

TAG:中國零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