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的性情童年定?

人的性情童年定?

心理學家分析童年經歷如何塑造以後的人生

在紐西蘭一家測試中心,Terrie Moffitt和Avshalom Caspi正在探尋受試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圖片來源:GUY FREDERICK

1987年,在一場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舉行的會議的海報展上,心理學專業的兩名博士後——Avshalom Caspi和Terrie Moffitt展示的海報挨在一起。通常並不魯莽的Caspi看到Moffitt的海報後,被後者的科研成果深深吸引。「你擁有最漂亮的數據集。」Caspi說。不會輕易接受追求的Moffitt在會議結束後來到學校圖書館並查看了Caspi的論文被引情況。然後,Caspi成功了。「這是一場書獃子式的戀愛。」他說,「我們因為數據墜入愛河。」

自此以後,這成為一樁個人的和科學界的「風流韻事」。在近30年的時間裡,Moffitt和Caspi合作對人類發展進行了極為複雜的研究。啟動於1972年的紐西蘭達尼丁多學科健康與發展研究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就好像弗雷明漢心臟研究之於心血管疾病和護理健康研究之於女性健康。通過對約1000名紐西蘭人一生的詳細觀察,達尼丁研究產生了1200餘篇論文,回答了從反社會行為、壓力的生物學後果到吸食大麻的長期影響等一系列問題。Moffitt在1985年加入這項研究,Caspi緊隨其後加入。兩人主導了該研究的大部分工作。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心理學家Brent Roberts看來,他們做了如此多的工作,以至於談到達尼丁研究時完全無法不提及他們。

關注犯罪行為根源

在南加州大學研究生院讀書時,Moffitt同著名的心理學家Sarnoff Mednick共事。她關注的是犯罪行為的根源。在博士論文答辯的幾個月前,Moffitt和幾個同學決定學跳傘放鬆一下。事情進行得並不順利。Moffitt摔斷了腿。被「囚禁」在輪椅上的她花了好幾個小時款待一名來校講述其研究的紐西蘭訪客Phil Silva。Silva一直在追蹤1972年4月~1973年3月出生於達尼丁醫院瑪麗女王婦產中心的1037名兒童。每隔幾年,她便會評估這些兒童的認知和心理發育情況。

Moffitt認為,這個人群是探尋其關於早期童年和犯罪根源的一些觀點的現成實驗室。因此,她在這些孩子長到13歲時加入了此項研究。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不久,Moffitt第一次來到紐西蘭,收集和警察有過麻煩的女孩的數據。她在聖路易斯市舉行的會議上展示了自己的發現。靠近她的是一個有著橄欖色皮膚、深情眼睛和棕色頭髮的男生。

他就是Caspi。Caspi在以色列內蓋夫沙漠的一個小型集體農場中長大。10歲時,全家搬到伯克利。在那裡,他的父親完成了國際研究的博士學位。Caspi的經歷使其對人和地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原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名記者。然而,心理學將他「爭取了」過來。在康奈爾大學,Caspi跟隨社會學家Glen Elder攻讀研究生。Elder著有《大蕭條的孩子們:生活經歷的社會變化》。這是一項關於經濟環境如何影響人類發展的里程碑式研究。Caspi被人的性情和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深深吸引。當一名有著深紅色頭髮的年輕女性將海報展板放在他的展板附近時,Caspi正在展示一項關於壞脾氣的孩子如何變成脾氣暴躁的成年人的研究。

多年的遠距離戀愛後,兩人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安頓下來。同時,Caspi加入達尼丁研究團隊。他同Moffitt的首次合作涉及一個長期令他十分好奇的問題:戲劇性的人生經歷是會改變人,還是鞏固已有的性情?研究團隊關注的是女性青春期發育。在達尼丁研究中,超過一半的受試者是女孩。到15歲時,她們會接受生理和心理測試。此前研究發現,提早進入青春期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Caspi和Moffitt則發現,最難以適應青春期早期的是那些在童年時期表現出行為問題的女孩。這促使Caspi提出了「加重假設」,即壓力的轉換會加重人類已有的性情。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是一種激進的觀點。當時,心理學家通常認為,決定個性的是環境而非性格。

探尋人性中的黑暗面

自此以後,他們的工作經常探尋人性中較黑暗的一面。和《指環王》電影中展現的田園詩般的風景相反,紐西蘭並非地球上的天堂。經濟上的不平等與美國的情形相似,吸毒、自殺和強姦率也很相似。通過承諾進行嚴格保密,研究團隊從受試者那裡獲得了極為坦誠的自白,包括他們的暴力和犯罪行為。「我們的政策是絕不干預和背叛他們。」Moffitt說,「了解研究價值的紐西蘭警察也從未過問。」

這種長期、密切的監視使Moffitt得以追蹤達尼丁隊列研究中一個比較麻煩的子集。研究認為,違法行為在青少年晚期和20多歲時達到頂峰,並且主要發生在男性當中。Moffitt發現,到15歲時,參與研究的男孩中約有1/3表現出某種程度的違法行為,而其中一個子集人群會更加頻繁地冒犯他人。當她研究了來自童年的數據時,Moffitt發現,習慣性犯罪者往往從3歲起便開始製造麻煩,並且在十幾歲之前就有了逮捕記錄。

多年來,Moffitt發表了一系列關於這些男孩在神經心理學測試中表現很差並且可能在長大後參與藥物濫用的論文。2002年,她報告稱,26歲時,這些人在社區中犯下很多罪,而這種模式一直延伸到三十幾歲。簡而言之,很多男孩表現出的犯罪行為僅限於青春期,而約5%的人是「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持續出現犯罪行為」的冒犯者。此項研究對於社會工作和法律產生了重要影響,Moffitt也因此在2007年獲得犯罪學研究領域的世界最高獎「斯德格爾摩獎」。

所有人並非生而平等

近年來,Moffitt和Caspi對其研究成員(如今已經45歲)的生活經歷進行了更加廣泛的研究。這是一生中比較痛苦的階段:中年人開始面對年輕時的很多夢想無法成真的現實。達尼丁研究的數據顯示,1/5的人群佔據了大部分社會成本:犯罪、福利金、住院、購買香煙、缺失父親的子女撫養以及社會機能障礙的其他指標。

這些人到底怎麼了?Moffitt和Caspi回顧了受試者3歲以來的數據。目標人群似乎從一開始便表現得很糟糕:他們在早期語言技能、精細和全體動作、神經系統健康和自我控制方面的得分都很低。通常,他們還在貧困中長大並且遭到虐待。在整個一生中,這些劣勢都困擾著他們。「他們並未獲得一個公平的開端。」Moffitt表示,「你不可能指望有著這種童年經歷的人在以後的人生中表現得很好。」

和那些有著較好開端的人相比,這些人甚至衰老得更快。在研究的隊列人群中,Moffitt和Caspi發現了從三十幾歲便開始衰老的跡象。早年壓力的影響會給他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童年時被虐待似乎會侵蝕端粒——位於染色體末端且同細胞保存相關的「帽子」。而這反過來可能加速了衰老。

Moffitt和Caspi無法提供關於人類發展的大統一理論:人類是如此的複雜,以至於無法總結出一個定律。「所有人並非生而平等。」Moffitt說,「一些人擁有真正的天賦和才華,有的則從一開始就很麻煩。一旦我們接受了這一現實,便無法逃避採取社會行動的責任。」(宗華編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年關將至!福字對聯狗元素濟南悄然「旺」銷
看看這些年前和年後的對比,感覺都要淚奔了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