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鬼子眼裡的中國各省性格:對廣東人的評價「最差」

日本鬼子眼裡的中國各省性格:對廣東人的評價「最差」

文/快哉風

關於中國各省份的「性格」和影響力,錢鍾書有句著名的話:「中國有三個半人,兩廣算一個,湖南算一個,江浙算一個,山東算半個。」

鮮為人知的是,抗戰時期,侵華日軍也對中國各省份做出了評價。

圖:日軍兵要地誌

日本人對於侵華謀劃已久,早在二十年代就開始編印中國各省的兵要地誌,一直持續到抗戰後期。形形色色的兵要地誌中,除了地形地貌、交通水文之外,還對各地中國人的性格做了評述。

評價最高的是湖南。

湖南是近代中國影響力最大的省份之一,民風強悍,人才輩出,素有「無湘不成軍」之說。抗戰時期,從武漢失守後,湖南就成了抗擊日軍的主戰場,長沙會戰、常德戰役、衡陽會戰英勇慘烈。

圖:油畫長沙會戰

對於湖南人的性格,日軍參謀本部編寫的《湖南兵要地誌概說》如此評價:「古來富有尚武風氣,好學,士多,世利淡,慷慨進取。本省自古以來有出武將及碩學之士的傳統,今日當地居民軍人和海外留學生比其他省多……質樸勤勉為本省人的特長,農夫勤於耕作,勞動者、船夫、轎夫等下層堅忍力行……」

圖:日軍進攻長沙舊照

評價最「差」的兩廣。

日軍參謀本部1938年編印的《廣東省兵要地誌概說》,如此評價廣東人:「當地漢族人先天與一般中國人不同,比北方的中國人勇敢富有團結力,敏慧、狡黠,頑固,性極殘忍,排日思想旺盛……歷來兩廣地方惡漢兇徒四處為盜,在此處作戰要特別注意後方的警備。」

圖:沙河巷戰後被俘的中國士兵

敵人眼裡的「頑固、殘忍、排日」,其實是對廣東人的褒獎。

軍事上,粵軍有著光榮善戰的傳統,北伐戰爭、中原大戰都是主力。抗戰期間,廣東向前線輸送了大批兵源,出丁數全國第五;「一二八淞滬抗戰」時的19路軍,孤軍奮起抵抗日軍;謝晉元團長和他的八百勇士,死守四行倉庫;虎賁師長余程萬率部死守常德;廣東將軍薛岳,更是號稱國軍第一戰神……

圖:四個廣東抗日將領,左起蔡廷鍇、謝晉元、余程萬、薛岳,

為了侵佔「「頑固、殘忍、排日」的廣東,日軍共出動轟炸機上千架次,轟炸廣州長達一年多,廣州被炸的程度僅次於陪都重慶。抗戰期間,廣東的粵軍主力都在增援武漢,苦於無兵可守,共有廣州在內的70個縣市淪陷。

圖:日軍佔領廣東省政府的一幕

對廣西人,日軍的評述為:「一般質樸彪悍,忍耐力強,刻苦勤勉。(體格)比中國北方人身材短,體重輕。一般體力弱。」而對瑤、苗、壯族等少數民族,日軍則評價為「勇敢、堅忍,有服從心,但偏狹頑迷」。

圖:進攻廣東中山的日軍

在中國各省的兵要地誌上,日軍對中國人地方特性總結為:「長江流域一般懦弱,移住南方者多血性進步,而北方人則是保守的。」

最後,網上看到一首粵軍的軍歌,錄給大家看看:

白雲山高,珠江水長。

民族精神,勤奮頑強。

唔怕苦,唔怕死,軍民頭可斷。

唔退亦唔降,團結奮鬥,丹心前進。

幾大就幾大,大家頂硬上!

常勝軍,百鍊鋼,

國讎誓必報,責任共擔當。

殺倭寇,護祖國,還我舊河山。

保邊疆,軍民之血,民族之光。

圖:抗清名將袁崇煥的口頭禪就是「頂硬上」

「幾大就幾大,大家頂硬上」這句粵語,意思就是「老子豁出去,和你拼了!」雖是句俗語,但真的很熱血。艱苦卓絕的抗戰期間,這樣的狠話實在太珍貴了。

參考資料:《日軍兵要地誌中關於中國國民性的記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從古到今,為何吃過人的老虎一定要擊斃?因為老虎會上癮?
日本古代的最殘酷民俗:父母60歲後,由兒子背到深山遺棄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