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廉頗:得罪君子將相和 結仇小人死異鄉 稍欠火候的名將(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廉頗:得罪君子將相和 結仇小人死異鄉 稍欠火候的名將(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原標題:廉頗:得罪君子將相和 結仇小人死異鄉 稍欠火候的名將(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


趙國使臣見到廉頗之後,廉頗當著他的面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鐵甲騎上駿馬,表示自己仍然健壯可用。趙國使臣回去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人雖老,飯量還不錯。可是只跟我坐了一會兒,就去大解了三次。」趙王一聽,以為廉頗已經老邁不堪任用,就不再召回他了。

1

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還位列東方六國八大名將。


他一生從無敗績,最次的戰績也是打成平手。


他和他的好搭檔創造的典故「負荊請罪」、「將相和」膾炙人口,已經成為中國的文化符號。


他就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廉頗。


2

先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看看廉頗的戰績。


——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趙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8年),「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

——趙惠文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76年),「廉頗復伐齊幾,拔之」;


——趙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5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


——趙孝成王五年(公元前261年),「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


——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於鄗,殺栗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


六勝一平,保持不敗。


3

有這樣的戰績,給個名將的稱號很正常。


但是,戰國之所以被稱為戰國,就是戰爭多、牛人多,很多研究者表示,廉頗戰國四大名將的稱號稍欠火候,有些名不副實。


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來源於南北朝時期編寫的《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都是戰國後期的將領,而且局限於秦趙兩國,有一點拉進籃里就是菜的感腳。

賈誼的《過秦論》列舉了除了秦國之外的東方六國八大名將,「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廉頗不過排名第七罷了。


唐朝武廟,戰國時期上榜人物中有白起、吳起、樂毅、孫臏、廉頗、王翦、田單、趙奢、李牧9人。其中,白起、吳起、樂毅三個人級別更高,是在大殿里,有凳子坐的,其他六個人只能在東西兩側的廂房裡。


到了宋朝的武廟,還是這九個人,不過,白起和吳起都被「趕出」大殿,在東西廂房裡分別名列第一。


不管是唐武廟,還是宋武廟,廉頗都沒排進前四。


帶佗、倪良、王廖的戰績不詳,但吳起六十四勝八平的戰績,甩了廉頗好幾條馬路,孫臏還有兵法傳世,更別說,不在名單里的齊國將領匡章還是唯一攻破秦國函谷關的將領。


廉頗好像的確差點火候。


4

廉頗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並不是他在戰場上的表現,而是和藺相如「將相和」的佳話。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廉頗和藺相如這一文一武如何成為好基友的過程。

從藺相如「完璧歸趙」,到「澠池會」,再到「負荊請罪」,遂成「刎頸之交」。


「完璧歸趙」純粹是藺相如大智大勇的獨角戲。


「澠池會」上藺相如敢於和秦王針鋒相對,廉頗是有很大功勞的,「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廉頗看不起藺相如也很正常,你昨天還是太監總管(宦者令)的門客,今天就和我平起平坐,換誰都會心理不平衡。


面對藺相如顧全大局的退讓,廉頗幡然悔悟,「肉袒負荊」。


一個直來直去、知錯就改的武將形象躍然紙上。


5

廉頗一生有兩個瑕疵。


第一個瑕疵:面對秦軍表現出畏難情緒。


在秦趙閼與之戰中,廉頗本來是趙王的第一人選,但廉頗以「道遠險狹」,打起了退堂鼓,這才成就趙奢的一戰成名。

作為一個名將,光在齊國、魏國身上找感覺,不敢主動面對強大的秦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第二個瑕疵:面對換將怒而攻擊自己人。


在廉頗攻擊魏國獲勝的時候,趙王聽信讒言換將,讓樂乘替代廉頗,廉頗大怒,主動挑起內訌,攻擊樂乘。


先不說換將有沒有道理,作為一個忠於國家的武將,動刀動槍的窩裡斗總是欠考慮的。


也正是這一次事件後,廉頗逃亡異國他鄉,再也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了。


6

說一說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分上下半場,上半場是廉頗對王齕,下半場是趙括對白起。


廉頗主守,雖然小有挫折,但基本和秦軍打成了相持的局面。


從戰場表現來看,廉頗算是中規中矩。

但一個名將,僅僅考慮戰場形勢是不夠的。當時的情況是,趙國底子太薄,軍中無糧,國庫空虛,相持的消耗戰對趙國是不利的,這時候必須要打破常規,揚長避短,出奇制勝,如此才不負名將的頭銜。


可惜的是,廉頗沒有做到。


更何況,廉頗的防守戰術還限制了趙國騎兵的發揮。要知道,「齊擊士、趙騎士、魏武卒和秦銳士」是戰國四大強軍,把騎兵窩在營壘中無異於自廢武功。


當年的閼與之戰,趙奢就是利用騎兵的機動性,惑敵之後打了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可惜的是,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奢已經死了。


所以說,廉頗在長平之戰上半場的平局,其實是為下半場的潰敗埋下了伏筆。


趙括的主動出擊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直接導致了四十萬趙軍被坑殺,最後落了個「紙上談兵」的千古罵名,成了背鍋俠。


7

廉頗一生歷經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幽繆王四任趙國君主,位列上卿,後來更是做到了代理總理(假相國),但最終卻離鄉背井,輾轉魏國和楚國,死在異國他鄉。


這一切都因為廉頗得罪了一個小人——郭開。


趙悼襄王趙偃還是太子的時候,郭開就是趙偃的伴讀,深受趙偃的寵信。

據《戰國策》記載,郭開本人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完全是靠自己的美色得到了趙偃的寵愛,趙偃偏愛男色,和郭開關係曖昧。


史書上記載趙偃患有痔瘡,郭開就經常用舌頭為他舔痔瘡止癢。


在一次宴會上,廉頗看不慣郭開的嘴臉,找了個由頭,當面斥責了郭開,郭開從此記恨上了廉頗。


讓樂乘替換廉頗的餿主意就是郭開出的,這也導致了廉頗踏上流亡之路。


趙偃的兒子趙幽繆王趙遷繼位後,一如既往地信任郭開。


當時,秦國軍隊大軍壓境,趙國軍隊節節敗退,有人提議召回在魏國不被重用的廉頗,趙王派出使者看看已經老矣的廉頗「尚能飯否」。


郭開買通了使者,使者轉了一圈回報說,廉頗已經老了,雖然胃口不錯,一頓飯吃了「斗米,肉十斤」,但畢竟歲數放在那裡,身體不行了,吃一頓飯的工夫就拉了三泡屎(「一飯三遺矢」),於是,廉頗回歸的最後一絲希望也被掐滅。


後來,廉頗又輾轉去了楚國,同樣鬱郁不得志,最終死在楚國。


8

同樣是得罪人,之前得罪的是君子藺相如,結果誕生了「將相和」的佳話,如今得罪了小人郭開,麻煩就大多了,弄了個客死異鄉。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漢書拾遺14:杜延年田延年韓延年李延年 漢朝「延年」大集合
漢書拾遺24:漢成帝身邊的兩個文藝女青年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