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恆山民俗文化》第一百一十三題——舉孝賢為父捐官建碑坊

《談恆山民俗文化》第一百一十三題——舉孝賢為父捐官建碑坊

行孝捐官立碑坊,不到百年成荒冢。

心中沒有老百姓,褒貶不一趙國良。

渾源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歇後語,「趙國良戳大字——圪溜把彎有勁氣。」以此誇讚趙國良的字寫得好。

趙國良,字潛安,大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於渾源縣顧冊村。趙國良自幼聰明過人,光緒年間以拔貢身份進入仕途,逐步擢升為軍機章京,人稱「小軍機」,授正五品銜。當趙國良正值春風得意之時,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兩宮太后和光緒皇帝被迫西逃,趙國良伴駕隨行。逃亡之路千辛萬苦,驚惶失措,朝政又前途渺茫,當逃到大同地界時,趙國良產生了退卻逃避的念頭,看到家鄉就在眼前,他便請假回了渾源顧冊村。

趙國良請假回家不久,清政府和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兩宮鑾駕也於1901年下半年由西安返回北京。趙國良後悔不及,趕緊聯繫打點,以求回京續職,但宮裡一直沒有要他回去的消息。又過了一年還是沒有音信,到1903年其父趙子青又患了病,二月病重去世。清朝又有「丁憂」制度,趙國良心再急也毫無辦法,他只好在家「丁憂」三年。

丁憂期趙國良為光宗耀祖,通過舊同僚花錢向朝廷為父親趙子青申請捐贈了一個官職,清廷賜封其父為「中憲大夫晉贈通議大夫」。1904年趙國良又為父親建了一座德澤碑坊,當地一些士紳還指望趙國良回京供職,便給予了大力支持。

這座碑坊位於縣城南小唐庄路西邊,盡顯了趙國良的孝賢之心,使先父魂有所依,願以得償。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小軍機」趙國良的慾望頓失,薪俸斷了,往日士紳敬獻的禮金也沒有了。為維持生話,趙國良在顧冊村辦起了私塾房以為糊口。

1931年,趙國良由顧冊搬進縣城,租借西關街的鋪面房開了個藥鋪,坐堂行醫。1935年春,趙國良病逝於西關街博仁堂藥店,享年64歲。一個漢族人至死未剃辮子,心中一直思念著滿清朝廷。

俱往矣,趙國良所建德澤碑坊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到百年便成了莊稼地和亂墳崗。

(北嶽閑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渾源頻道 的精彩文章:

《談恆山民俗文化》第一百題——栗家墳的玄機

TAG:渾源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