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和天津相繼淪陷後,蔣介石召集幾十人開會到晚上11點半,所為何事?

北京和天津相繼淪陷後,蔣介石召集幾十人開會到晚上11點半,所為何事?

原標題:北京和天津相繼淪陷後,蔣介石召集幾十人開會到晚上11點半,所為何事?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37年7月底,隨著華北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北平和天津被日軍佔領,中國面臨著和與戰的最後抉擇。蔣介石8月4日在日記中寫道:「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雖欲不戰,亦不可得,否則國內必起分崩之禍。與其國內分崩,不如抗倭作戰。」(《蔣中正日記》,1937年8月4日。)蔣介石這篇日記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8月7日晚,他以國防會議議長的身份在南京的勵志社主持召開了國防聯席會議。

8月7日上午,在國民政府禮堂內召開了國防會議,晚上8時,國防聯席會議正式舉行。會議的正式人員有蔣介石、林森、汪精衛、張繼、居正、于右任、葉楚傖、戴季陶、孫科、陳立夫、閻錫山、馮玉祥、王寵惠、何應欽、唐生智、陳調元、劉湘、何成浚、陳紹寬、白崇禧、何鍵、朱紹良、余漢謀、蔣作賓、王世傑、吳鼎昌、張嘉璈、俞飛鵬,列席人員有邵力子、張群、黃紹竑、熊式輝、顧祝同、錢大鈞、鄒琳,加上負責會務工作的秘書廳長程潛,副廳長劉光、楊傑,秘書記錄龔浩、徐祖詒,書記速記熊誠,共到會41人。



7月30日,中國軍隊撤離天津,天津淪陷。圖為日軍侵佔天津市區。


蔣介石以國防會議的議長身份主持了會議。他在致詞中說:「所有這次會議議決的計劃種種,我們如果能夠切實做去,而且能予適當之處置,就能夠奠定了我們民族、國家復興的基礎,如果處置的不得當,那就必陷國家、民族於萬劫不復之中。換言之,目前中國之情勢,乃是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國防聯席會議記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卷宗號:七八七22431。)

軍政部長何應欽為與會者作了「盧溝橋事變之經過及處置」的報告,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秘書廳)副主任劉光做了「軍事準備事項」的報告。介紹完軍事形勢和軍事準備之後,會議就轉入其最為重要的任務:決定和戰大計。在決定之前,蔣介石再度發表演講,他提醒與會者注意該會議對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的重要性。


繼蔣介石之後,汪精衛率先對戰與和的問題發表了意見,他列舉了四點說明和日本開戰的必要性,以及精神力量可以讓中國取得勝利:「一、目前中國的形勢,已到最後關頭,只有戰以求存,絕無苟安的可能。二、戰時的準備速率,並不因戰事而有阻礙,且比平時為速。三、最後的勝利,是操縱在有高尚道德的一方面。四、精神是駕馭物質的,物質乃是為精神所利用的。物質的損壞不足惜,只要精神的貫徹永久的存在。」(《國防聯席會議記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卷宗號:七八七22431。)



蔣介石


國民黨元老張繼在演講中,主張與日本「宣告斷絕國交,予日以嚴重態度,表示中國的堅毅決心」。四川省主席劉湘在會上表態說:「一、四川人民願在政府領導下,作不顧一切的為民族求生存戰。二、最後的勝利,必屬於我,惟有持久抗戰,可以奏殺敵致果之效,方知多難興邦,言之不謬。三、以兩年為期,四川可籌出兵員五百萬。」《國防聯席會議記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卷宗號:七八七22431。

最後,會議要求所有與會者對和戰大計表態:「如決定抗戰,請各自起立,以資決定,並示決心。」《國防聯席會議記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卷宗號:七八七22431。結果,與會者不約而同全體起立,決心抗戰。



張繼與夫人崔震華及女兒


會議除了確定對日抗戰外,還決定與會者必須決定共同遵守以下兩點:「一、在未正式宣戰以前,與彼交涉仍不輕棄和平。二、今後軍事、外交上各方之態度,均聽從中央之指揮與處置。」《國防聯席會議記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卷宗號:七八七22431。


會議開了3個多小時,到深夜11點半才散會。這次會議在抗戰史上意義重大,會上凝聚了當時中國黨政軍首腦及中央和邊緣省份軍事將領的共識,形成了全面抗戰的正式決定。與會的張嘉璈(字公權)受到會場氣氛的感染,他寫道:「全場中舉國一致精神之表現,恐為數百年來所未曾有。」姚崧齡:《張公權先生年譜初稿(上冊)》,第182頁。

由於國防聯席會議的召開,對日抗戰正式上升為國策,戰爭動員、軍事部署、戰略制訂和機構設置工作等因此次第展開。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北洋水師的最大失誤:搬用英國的「一字橫陣」 還沒開打就註定失敗
汪偽政府「還都典禮」上發生一件怪事,中國人和日本兵都暗自欣喜,怎麼回事?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