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寫的贊!半島曾報道的新聞人物馬懷龍獲評「齊魯最美警察」

大寫的贊!半島曾報道的新聞人物馬懷龍獲評「齊魯最美警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鮑福玉 尹彥鑫

本報曾報道的馬懷龍的事迹。

2月9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大眾報業集團和山東廣播電視台共同主辦的「齊魯最美警察」發布儀式在山東廣播電視台1200平米演播大廳舉行。本報法制青島欄目曾推出的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興隆路派出所社區民警馬懷龍獲得「齊魯最美警察」稱號。據了解,馬懷龍還曾榮獲2017年青島首屆最美警察榮譽稱號。此外,半島都市報推出的另外一位新聞人物開發區分局刑偵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潘龍海榮獲2017「齊魯最美警察」提名獎。

9年來,長期幫扶困難家庭32戶

據介紹,馬懷龍2008年脫下軍裝後就紮根社區,從2008年至今,他用腳步量遍了轄區的每一寸地方。在社區居民的眼中,他是一個「熱心腸」,照顧年逾八旬的老大娘,給孤兒當「爸爸」,用平凡點滴詮釋大愛,被譽為「社區群眾的貼心人」。

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700米,這就是馬懷龍負責管理的興隆社區,9年時間,社區7000多戶人家,20500人,包括47%的流動人口沒有一個人不認識馬懷龍。

馬懷龍的「熱心腸」,在社區是無人不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做飯,調解鄰里糾紛,資助孤兒生活,誰還沒報上戶口,誰家還沒供上暖氣……他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像辦自家的事情一樣用心儘力,積極幫助大家排憂解難。

馬懷龍說:「我的崗位在社區,群眾遇到難事就要努力幫他們解決,這也是我們社區民警的責任!」沒有什麼馬懷龍不管的事,沒有什麼馬懷龍不知道的事,街坊鄰里早就把馬懷龍當成了自家人,只要有需求就找馬懷龍,在馬警官這裡從來就沒有「不」字。

9年來,馬懷龍先後為社區居民做好事3840餘件,長期幫扶困難家庭32戶,救助危難群眾40餘人次,調解矛盾糾紛2750餘件,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獲得全省公安機關「齊魯先鋒警員」、青島市第三屆「愛民模範」、市北區「十佳文明市北人」等榮譽稱號,採訪中他告訴記者,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是他最大的幸福。

20餘本筆記見證日常工作

馬懷龍從部隊起就有記筆記的習慣,從2008年成為社區民警至今,他已記滿了20餘本筆記,每一本都寫滿了字,大小不一的筆記本都有三四厘米厚,裡面記錄著馬懷龍的日常工作,包括今天遇到了什麼問題、問題進展、是否解決問題、自我批評,等等。

通過筆記本,馬懷龍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白紙黑字都清晰地記錄著馬懷龍9年的工作和社區的變化,並且每一個事件的記錄都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更令人吃驚的是,馬懷龍的記憶力很好,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和向他求助的事情他都可以脫口而出。

記者從其中一本筆記中看到了蔡女士落戶口的經過,從2008年開始,時間、地點、人物……每一行都詳細記錄著事件的發展過程。都說「好腦瓜不如一個爛筆頭」,馬懷龍的「好腦瓜」再配上他嚴謹的工作筆記,讓他的生活和工作都進行得井然有序。

53年黑戶圓了「落戶夢」

說起蔡女士落戶口的經過,還要回到2008年。在一次流動人口排查中,馬懷龍發現轄區有一「黑戶」蔡女士,為黑龍江省五常縣人,現在其弟弟經營的公司給工人做飯。由於其父親重男輕女舊觀念的影響,蔡女士出生後就一直沒有落戶,致使變成了如今的「黑戶」,一方面給蔡女士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另一方面也給派出所人口管理帶來了影響。為此,馬懷龍決定幫助蔡女士落上戶。

經入戶詳細了解,蔡女士1964年1月出生在黑龍江省五常縣沙河子鎮蛤啦河村,上世紀70年代末隨父母來青島打工,一直未曾結婚,父母現已去世。馬懷龍了解到,給蔡女士落戶必須由其原籍公安機關辦理,便與其原籍派出所聯繫,然而答覆是:蔡女士的情況沒有具體政策規定,無法落戶。於是馬懷龍不斷查找和關注相關新政策。

2015年12月,無戶口人員登記及落戶政策相繼出台,老馬頓時興奮起來,又與蔡女士所在縣公安機關聯繫,但對方答覆:政策中只講了計劃生育超生落戶的基本方案,對於出生很多年沒有落戶、且父母不健在、找不到父母戶口簿、自己又沒有出生醫學證明的,暫時落不了。就這樣,蔡女士的落戶問題又擱置了下來。

2017年6月,國家又出台了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的最新政策,列舉了8類黑戶人員的落戶條件。馬懷龍立即將這一消息告訴蔡女士,經歷無數次失望後的蔡女士頓時落淚了。馬懷龍再次聯繫當地派出所,告知其相關政策,並向所領導及其分市局的相關領導彙報了蔡女士的情況。經過多次的溝通協調後,當地派出所同意為其辦理落戶。

為蔡女士辦理落戶,馬懷龍與當地公安機關先後打了40餘個電話,歷時近4年的時間,終於為蔡女士落上了戶口。今年7月底,在蔡女士拿到家鄉寄來的「戶口簿」那天,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派出所,以表達對馬懷龍的感激之情。

「撿」來的老人也要好好照顧

2015年,在海雲廣場散步的馬懷龍注意到一位連續多天流浪的老人,每天都在廣場周圍撿瓶子、撿麵包,晚上直接在廣場睡覺。馬懷龍上前與老人交談,得知老人姓劉,已經71歲了,是個地地道道的老青島人,年輕時在四方區開飯店,跟著大伯一起生活,後來只身前往河南打工。在外打工30年,再次回到青島老家時發現自己與大伯一起住的房子早就被拆了,時過境遷,在劉大爺眼前出現的是一個陌生的城市,無親無故的他至今也沒有結婚,只能在外面流浪。

馬懷龍了解了劉大爺的情況後,立即回社區找居委會協商,為劉大爺申請了低保,並且說服居委會和他一起出錢為劉大爺租房子,讓劉大爺有一個落腳之處。劉大爺因手頭拮据多次生病也不去醫院,得知情況的馬懷龍馬上給劉大爺辦住院手續,並且自己出5000元錢給劉大爺付了陪護費。現在,馬懷龍給劉大爺申請的廉租房已可以入住,不久劉大爺就可以喜遷新居。

對「撿」回來的劉大爺,馬懷龍也深有感觸。馬懷龍的老家在臨沂,老家有個老母親90歲的高齡了,自己因為工作忙很少有時間回去看望,但是他把自己救助的每一位老人都當作自己的父母,奉獻一片孝心給更多老人。

「專線電話」接到老太床頭

轄區83歲的孤寡老人武大娘腿腳不靈,生活不便,為方便武大娘聯繫自己,馬懷龍給武大娘裝了電話,讓武大娘隨便按一鍵就可以打給自己。2014年冬天的一個夜裡,馬懷龍忽然被電話鈴驚醒,原來是武大娘不小心從床上滾下來,躺在地上動彈不了,便撥打了「專線電話」求救。聞訊後的馬懷龍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武大娘家,把老人從樓上背下來送進醫院。

這次意外摔傷,讓武大娘下不了床,出院回家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馬懷龍積極協調社區居委會,一起將老人送進了轄區的養老院。武大娘住進了養老院,馬懷龍便將她的「專線電話」也移到了養老院的床頭。開始老人不習慣這裡的生活,每天看著窗外以淚洗面,身體每況愈下。馬懷龍得知情況後,每天再忙也要抽空到養老院看望她,並給老人讀報紙,與老人聊家常。老人愛聽呂劇,馬懷龍就從家裡拿來了老式錄音機,跑了多家的音像店,買來了呂劇磁帶放給老人聽,老人的精神狀態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養老院的老人都羨慕武大娘,武大娘動情地說:「馬警官真的比親生兒子還親啊!」

為孤兒當7年「警察爸爸」

2012年11月,年僅13歲的徐龍的父母相繼去世,本該天真無憂的少年慢慢變得孤僻、內向。馬懷龍得知後,第一時間走進了徐龍的生活。

第一次敲開徐龍家的門,徐龍低著頭出現在馬懷龍的面前。馬懷龍說:「我是咱這片的社區民警馬懷龍,可以進來嗎?」徐龍沒有說話,只是示意他進屋。馬懷龍進門一看,家裡很凌亂,許久沒人收拾了,桌子上擺著一碗吃了一半的速食麵。馬懷龍問徐龍:「你一直吃速食麵?」徐龍點點頭,馬懷龍走進廚房一看,除了一塑料袋速食麵什麼也沒有。馬懷龍立即到樓下超市裡買回了菜,給徐龍炒菜做飯。徐龍吃完飯,馬懷龍拉著他手說:「孩子,你一定要堅強,有我,還有很多好心人,我們都會幫助你的,你並不孤獨。以後的中午飯和晚飯我會想辦法幫你解決。」徐龍沒吭聲,只是低著頭,淚水滴落在馬懷龍的手背上。

為了儘快解決徐龍上學期間的午飯問題,馬懷龍與居委會領導一起到學校找校長說明情況,得到了學校的支持,此後徐龍上學期間的午飯就與老師們一起吃。馬懷龍又自己出錢與社區的老人食堂協調,讓徐龍的晚飯有了著落。有時馬懷龍值班,他就把徐龍接到派出所或者家裡給他做些好吃的。馬懷龍還定期把徐龍的臟衣服拿回家洗好。

一次在徐龍的家裡,馬懷龍做飯時,徐龍說:「馬叔,你做的飯很好吃,我也想學學,以後你就不用這麼累跑來給我做飯了!」馬懷龍的眼淚頓時涌了出來,他為徐龍成人懂事而欣慰。

2013年9月,徐龍考上了職業高中,原本該高興的徐龍卻因為學費問題愁眉不展。馬懷龍看出了徐龍的心思,四處奔忙為徐龍湊齊了高中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徐龍流著淚說:「馬叔叔,您就是我的警察爸爸!」2016年6月,徐龍考上了青島恆星學院,他將這個好消息在第一時間告訴了「警察爸爸」。馬懷龍又再次奔忙,發動轄區愛心人士資助徐龍上學,解決了徐龍大學三年6萬多的學費和生活費。

馬懷龍就這樣用自己的愛,用超越血緣的親情,為失去親人、失去溫暖的孩子撐起了一片藍天。7年來,徐龍沒有辜負馬懷龍的希望,不僅走出了失去親人的陰影,而且變成了一個開朗熱情、好學上進、富有抱負的陽光大男孩。

心聲:為百姓排憂解難是最大的幸福

馬懷龍說,自己做好事就像很多人參與公益活動一樣,會上癮,自己能一直這麼堅持下來,更多是源於母親對自己的影響。老母親90多歲卻做了70多年的好事,相比起來,母親做的好事,馬懷龍覺得自己這9年只是九牛一毛。

起初他做的事情家人很不理解也不支持,但是他一直堅持著,漸漸地讓家人也融入他的工作中,家人會主動地到一些老人家裡幫忙做飯洗衣。逢年過節,馬懷龍都會帶著家人和吃的到一些老人家看望。馬懷龍說,為社區做貢獻,雖然辛苦但是幸福,每次看著百姓對自己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時,自己都覺得特別高興。

本報曾予報道的潘龍海的事迹。

此外,半島都市報法制欄目推出的另外一個新聞人物開發區分局刑偵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潘龍海榮獲2017「齊魯最美警察」提名獎。

作為一名優秀的刑警,不僅需要抓捕時矯健的身手、充沛的體力,更需要偵查時敏銳的洞察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開發區刑警潘龍海就是這樣的人,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執著,他屢破大案要案,危險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時刻沖在辦案的最前面,大大小小的案件中受傷30多次,21年來,「跑起來」的潘龍海破獲各類案件1500餘起,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2000多名,打掉痞霸、惡勢力團伙100多個,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二次、嘉獎五次,榮獲「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省追逃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島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春運列車上旅客突然暈厥,乘務員緊急救助
斥資300萬!膠州市洋河鎮重現河西郭千年古街

TAG:半島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