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詩鬼李賀的一首詩,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詩鬼李賀的一首詩,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中唐時期,藩鎮飛揚跋扈,叛變無常,河北地區戰事頻繁,國家的統一遭到嚴重威脅。作者熱情歌詠那些浴血奮戰,慷慨赴難的將士,表現了他對當時叛亂不安、國無寧日的社會現實的不滿。

《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一作:向月)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開頭兩句寫激戰前的敵我形勢,敵人像黑雲一樣壓過來,說明當時敵人之多,而且來勢洶洶地想把城池給摧毀了,這更是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夕陽下將士的鎧甲閃著粼光,他們正披甲執銳,嚴陣以待。這裡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這兩句把開戰前那種緊迫而又難耐的氛圍描寫出來了,把景和事聯繫在一起,由黑雲讓人聯想到當時的戰事緊急。

三四句寫激戰的情況,從戰場所聞所見兩方面,譜寫了陰森慘切的悲壯氣氛。西風凜冽,草木凋零、在蒼涼的秋色襯托下,軍中的號角聲聲,更顯得慷慨悲壯。這兩句詩並沒有寫具體的作戰情景,但是卻能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作戰的激烈程度。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響起來。詩人沒有直接描寫短兵相接的激烈場面,但是鏖戰的場面卻擺在讀者面前。晚霞映照著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地的悲壯場面。

五六句寫部隊追擊的情景和最後的結局。「半卷」二字極為深刻。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情。接著描寫苦戰的場面。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

最後兩句詩人引用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黃金台,傳說他曾把大量的黃金放置到台上,表示不惜重金招攬天下賢士。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全詩句句著色,以色感人,黑色,金色,胭脂色,紫紅色,秋色等交相輝映,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面,襯託了詩歌悲壯的情調,顯示出李賀創作奇異而又貼切的藝術特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唐詩中一首佳節思念友人的古詩,思深情長,委婉動人
「十年磨一劍」,你知道這句詩的作者和出處嗎?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