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梁啟超說: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著作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

歷史學家傅斯年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清華教授劉文典公然講過一段話: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朱自清該拿四塊錢,鄉下人沈從文四毛錢都不值。

被這些大儒們大加稱讚的陳寅恪,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呢?先從他的家庭說起吧。

清光緒十六年,也就是1890年,陳寅恪出生於湖南長沙。陳寅恪的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家學淵源深厚,可以稱得上真正的書香門第。

關於他的父親陳三立還有一段佳話:1924年的4月,正是民國十三年,那一年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來華訪問,由徐志摩一起陪同,泰戈爾仰慕陳三立先生的文采,慕名前去拜訪。

兩位詩人一見如故,泰戈爾贈給陳三立一部自己的詩集,並希望陳三立也同樣以中國詩壇的身分,回贈他一部詩集。

陳三立接受書贈後,表示謝意,他說:「您是世界聞名的大詩人,是足以代表貴國詩壇。而我呢,不敢以中國詩人代表自居。」隨後兩人愉快合影,至今被傳為中國和印度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

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本人請陳三立出來做官,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中國文人看似柔弱,關鍵時刻,骨子裡的風骨和傲氣,總會讓人大吃一驚。

陳寅恪兒時受到良好家風的影響,啟蒙於家塾,學習四書五經、算學、地理等知識。於1902年的春天,陳寅恪隨長兄陳衡恪東渡日本,自費到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就讀,那年他只有13歲。

陳寅恪曾向女兒說起自己剛剛到日本早年留學的情形。「父親從小身體就差,留學那會沒什麼東西吃,便當里就是一點醬蘿蔔,偶爾也就是一點很腥的魚。」

正是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陳寅恪遊學到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許多國家,通曉20餘種語言。

陳寅恪對佛經翻譯、校勘、解釋,以及對音韻學、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淵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課題的研究,均有重要發現。還是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如此博學的人卻沒有一張大學文憑。

清華大學新成立的國學研究院有四大導師:

第一位是王國維,精通甲骨文研究和殷商史;

第二位是梁啟超,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

第三位是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畢業於哈佛大學。這三位導師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第四位就是到校最晚的陳寅恪,跟以上三位相比,他既沒有聲望也沒有著作,更要命的是他沒有文憑。

開始梁啟超將他推薦給清華校長曹雲祥的時候,遭到拒絕。

直到1925年,陳寅恪的身影終於出現在清華園裡的時候,他在課堂上的授課,到了令清華師生齊聲讚歎的程度,連教授聽他的課,大家稱他為「活字典」,也有人稱他為「教授的教授」。

陳寅恪有著名的四不講:「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難怪陳寅恪的課上學生雲集,甚至教授如朱自清、馮友蘭、吳宓都來聽他的課,甚至當時北大的德國漢學家鋼和泰也來聽他的課,真是名副其實的教授的教授。

1926年6月,他只有36歲,就與梁啟超、王國維一同應聘為研究院的導師,並稱「清華三巨頭」。當時的研究院主任吳宓很器重他,認為他是「全中國最博學之人」。梁啟超也很尊重他,虛心地向人介紹:「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

民國初期,就是這位無著作、無文憑的陳寅恪被聘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齊名。他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提法,被無數知識分子奉為畢生踐行的「聖典」。

吳宓無不感嘆地說: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寅恪雖系吾友而實吾師。

1938年秋,西南聯大遷至昆明,陳寅恪隨校到達昆明。當時戰局混亂,聯大師生常常跑警報。

有一次,警報一響,大家一窩蜂地往外跑,陳寅恪當時身體羸弱,而且視力不好,教授劉文典跑不多遠,看到陳寅恪,於是領著幾個學生,過來攙扶著陳寅恪,並且大聲喊道:「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

陳寅恪的夫人唐篔是名門之後的大家閨秀,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他們夫妻兩人水乳交融恩愛一生。

特別是在特殊的年代,陳寅恪遭受迫害,在一次摔斷股骨之後,長年卧床,唐篔日夜陪護,言語安慰,盡心伺候在身邊,患難之中可貴的真摯感情。

那段時期陳寅恪所有的「交代材料」全出自唐篔的手筆,此刻內心的痛苦、憂憤,備受煎熬的陳寅恪,是妻子用全部女性的柔情和理解,為丈夫帶去心靈的慰藉。

1955年,陳寅恪夫婦二人的結婚紀念日那天。

陳寅恪題詩曰:

同夢蔥蔥廿八秋,也同歡樂也同愁。

唐篔步原韻和道:甘苦年年慶此秋,也無惆悵更無愁。

也是1955年,為陳寅恪祝壽的那一天,唐篔賦詩一首:

今辰同醉此深杯,香羨離支佐舊醅。

郊外餚蔬無異味,齋中脂墨助高才。

考評陳範文新就,箋釋錢楊體別裁。

回首燕都初見日,恰排小酌待君來。

27年的款款深情,都被她寫盡了這首詩中,磨難之中多少夫妻經不起暴虐摧殘,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逃奔,有的甚至反目成仇。而他們的感情依然如漆似膠,依然堅貞如昨。

2003年陳寅恪與夫人合葬於江西廬山植物園,他們的墓碑旁,矗立著一塊大石上,由著名畫家黃永玉鐫刻陳寅恪終生恪守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正如陳寅恪在王國維紀念碑文中所說:「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圖片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一定妥善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下糖果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個人,會讓我們溫柔以待
嚴歌苓:聰明人,用的都是笨辦法

TAG:留下糖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