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公元一六四四年的機會,他們是如何應對的?

公元一六四四年的機會,他們是如何應對的?

十巴仙希望在本平台用時尚題材和細膩口吻來體現接地氣、解風情,但作為男仔,始終難以割捨磅礴大氣的題材,例如歷史故事。歷史中的文化和情懷是經過時間沉澱的,更有參考價值,這也算符合本平台「跟著文化」的內容設定。

文 張十巴仙

公元1644年,即明朝崇禎十七年(朱由檢),滿清順治元年(愛新覺羅福臨),大順朝永昌元年(李自成),大西朝大順元年(張獻忠)。一下子四個年號,有三個是新皇帝,這一年的熱鬧可見一斑。

明末清初的四位皇帝

除了大西朝張獻忠皇帝遠在西南以外,其他三個皇帝輪流做了北京城的主人。

明王朝自萬曆十五年(1587年)已經種下了國家腐敗的禍根。經過萬曆(在位48年)、天啟(在位7年)兩代皇帝的昏庸統治,明王朝已千瘡百孔。

崇禎皇帝在1627年接手天啟皇帝的皇位後,雖欲勵精圖治,但社會的潰敗已經讓他回天乏力。他的性格弱點,也助長了明王朝的衰敗。

崇禎皇帝的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國家腐敗弄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張獻忠和李自成就是傑出的農民軍首領代表,已成燎原之勢。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在通往京城的路上,連續打敗沿路守兵,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軍隊勢如破竹,幾乎就要兵臨北京城下了。

崇禎要想抵擋李闖王的農民軍,唯一的選擇就是讓鎮守寧遠城的吳三桂回京勤王。

吳三桂聽令,從寧遠撤兵,將寧遠帶來的數萬居民安置在山海關,然後奔向北京參與保衛戰。可惜李自成大軍速度太快,已經攻破了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上煤山自縊。大明王朝就此滅亡,吳三桂行軍來不及到達北京,只好暫時退守山海關。

李自成農民起義深得民心

其實,崇禎帝在此前是可以有挽救國運的辦法的。

他早前可以將都城南遷以延續國祚。可是王朝南遷的計劃卻無法得到朝臣的支持,崇禎也為了面子(不敢主動提出放棄祖業)而不再堅持。

崇禎找吳三桂回京救駕,本來可以更早。可是大臣們一直反對讓吳三桂放棄寧遠,這就讓崇禎猶豫拖延了好久。直到形勢千鈞一髮,崇禎才摒除顧慮下了命令。

崇禎皇帝這樣一次次錯過機會,來不及躲開或抵擋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最後落得國破身亡。

而李自成在攻取了北京城之後,卻由於缺乏軍餉,對前朝百官進行拷打,逼他們交出財富,也縱容手下搶掠京城百姓,民心盡失。

他想招降吳三桂,將這個關鍵的籌碼收為己用。可惜他的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妻子陳圓圓,也拷打了吳三桂父親吳襄,激怒了吳三桂,直接導致了他在歸降李自成的途中倒戈。李自成居然礙於兄弟面子,對劉宗敏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吳三桂倒戈的兩大原因

李自成領導的農民階級推翻了朱元璋領導的農民階級創立的明王朝,但他的農民軍卻暴露了階級局限性,任性地揮霍了勝利果實。李自成失去吳三桂這一重要的籌碼,等於將機會留給了別人。

憤怒的吳三桂不僅倒戈,還聯繫了關外由多爾袞領銜的清軍,要求借兵攻打李自成。一直逡巡在關外無法入關的多爾袞軍隊,正好有了一次千載難逢的直搗黃龍機會。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清軍和吳三桂的兩軍與李自成農民軍在山海關激戰,農民軍節節敗退。李自成最終選擇離京西撤。多爾袞隨後率清軍入京,成為關內主人。此刻已經木已成舟,吳三桂也只好改變借兵復仇的初衷,徹底投降清朝了。

1644年,真是一個風雲變幻的一年。說是一年,其實半年都不到的時間裡,這三位政治人物就進行了較快頻率的「政權交接」。歷史並沒有奉漢族為正統,放棄了崇禎和李自成,而歷史只承認能者居之,選擇了多爾袞。

多爾袞被歷史選擇,雖是一大榮幸,卻離九五之尊尚有一步之遙。

就在前一年(1643年),多爾袞的皇兄皇太極無疾而終,空出了大清皇位,沒能「活久見」,看到第二年問鼎中原的機會。於是,一場皇族奪位之爭如火如荼。

皇太極戎馬一生,可最終和其父親努爾哈赤一樣無緣得見清軍定鼎中原的一天

多爾袞有爭取皇位的機會,可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擁立了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為帝。福臨在當年繼位為帝,第二年(1644年)改元為順治。多爾袞雖然掌握攝政王大權,卻始終沒有稱帝。

《孝庄秘史》中的多爾袞(左一)和幼年順治(左三)

歷史的機會不僅在大明、大順和大清之間交接,卻也在大清內部進行了激烈的選擇。北京城最後的主人,竟然是寸功未立的小皇帝順治。

在機會面前,他們各有不同的應對。

崇禎磨磨唧唧,猶豫不決,耽誤時機,葬送了國家命運;

李自成把握了滅明的機會,卻墮落放縱,不僅錯過了新機會,也讓已得成果溜走;

吳三桂雖「數易其主」,進行軍事投機活動,卻總算為自己找到了安身之處;

多爾袞則準確把握機會,攻下北京城,奪得並鞏固了勝利成果。

他們對於機會的態度和做法,以及最後的結果,都值得現代人們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拉闊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拉闊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