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什麼是同情疲勞?

什麼是同情疲勞?

什麼是同情疲勞?
credit: 銳景創意


想像一下那些整天都在忙於幫助別人的人的生活,安置流浪者的社會工作者,分分秒秒都在挽救生命的醫生和護士,每天都在目睹虐待的獸醫和寵物救援者,他們每天都處在無止境見證痛苦的死循環中。


這種過度的壓力很自然地會給應對這些痛苦的人造成傷害。他們在每天目睹痛苦的過程中漸漸會產生同情疲勞。

《餐桌上的智慧:治癒的故事》一書的作者Rachel Naomi Remen寫道:「我們總是希望自己不會被帶入到每天必須面對的痛苦之中,這是不現實的,就好比我們希望自己在雨中行走而不被淋濕一樣。」


圖蘭大學創傷學研究所的主任Charles Figley將同情疲勞定義為「一種幫助者會經歷的極端的緊張狀態,對別人所面對的痛苦的持續關注會給幫助者造成繼發性創傷壓力。」同情疲勞也稱替代性或二次創傷壓力,簡而言之,是經歷過太多次感同身受的同情後出現的淡漠情緒。Figley表示,從事福利工作職業的人員更有可能受到同情疲勞的影響。


Figley表示:「從事這種行業的人員每天都要給予別人希望,還有富有同情心。當然如果你沒有同情心,也不存在會產生同情疲勞感這一說了。如果你能和一個極度痛苦或焦慮的人坐在一起,給予他安慰和解脫的源泉,這就是同情心。這很棒,但真的很難。」


從事這些工作的人明白如何通過理解並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給予幫助,相互權衡的結果就是,他們必須自己也要感受和承擔一部分的痛苦。

最近的研究數據顯示:
86.9%的急救人員表示,他們在目睹病人嚴重的精神創傷後自己也出現了痛苦。
30-39歲的新醫生中,90%的人表示他們的家庭生活因工作受到了影響。
腫瘤科工作人員出現了高水平的倦怠和壓力感,大約1/3的人正在考慮離開這個行業。
15年一項研究發現,社區服務性人員(如消防員、警察和動物救援者)在工作場所中的自殺率最高。


同情疲勞的癥狀包括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心理上包括焦慮、失眠、憤怒、無力感等,生理上則包含頭痛、頭暈、噁心和胃部不適等。更嚴重的同情疲勞癥狀還包括情緒壓抑、自我隔離、濫用藥物、強迫性行為(過度消費和暴飲暴食等)、難以集中注意力等。


本文譯自 mnn,由譯者 鏡子大王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人類生完孩子為什麼不舔一舔?
半夜系列:窗外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