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味或許越來越淡,但有些東西一直都在

年味或許越來越淡,但有些東西一直都在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唐朝詩人孟浩然在《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一詩中,這樣描寫除夕夜家人歡聚盛宴的場景。

再過幾日,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關於春節,不少名家都有過精彩的描述。讀後你會發現,當中必定寫到的一樣內容,就是吃——從臘八節到送灶神,從年三十到正月初一,從初五迎財神直到元宵節,都與吃有關,當然其中的高潮,一定是除夕之夜一家人的歡宴。對於中國人來說,吃什麼,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已成為一種飲食文化。

人們總說,與從前相比,現在年味是越來越淡了。但是,仍有一些東西一直都在。比如,對吃的重視。儘管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對吃的渴求已不像過去那般強烈,但是,吃在春節中仍然佔據重要地位。一進臘月,就有人家早早忙開,腌菜、腌魚、腌肉——這些都是等到過年時吃的。春節前的年貨採購也以吃的東西為主。最重要的當然是年夜飯。雖然平時並不缺大魚大肉,但是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依然必不可少。

同樣還在的,還有對回家的堅持。

眼見離春節越來越近,不少人已經踏上返鄉的路。如果不是節日值班或者實在抽不出時間,春節來臨之際,中國人是一定要回家與家人團聚的。不回家,那叫什麼過年呢?每年春節前夕返鄉人數之多,以至形成「春運」這一獨特的中國景觀。春節期間的很多活動,基本都是以一家人為單位;春節期間的一幅幅畫面,主角永遠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節晚會,一家人一起出門拜年……就連祝福語中都總說「闔家幸福」。因為,家,在中國文化里實在太重要了。考察漢語辭彙,在有形的人與物的層面上,有家父、家母、家鄉、家宴、家書、家廟等;在無形的精神層面上,有家風、家教、家規等,甚至連國都離不開家,連在一起稱為國家。中國人對家的看重,一直都在。

不由地想起去年春節期間,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電視節目的熱播。在娛樂節目佔據熒屏的當下,一檔文化類節目能夠「走紅」,頗為難得。後來,我讀到該節目點評嘉賓蒙曼女士接受採訪時的一段話,印象很深刻。她認為,這檔以中國古典詩詞為看點的節目,引起觀眾如此強烈的共鳴,「說明中國人是有詩心的,它沒有斷,一直有萌芽在心裡,一直有細胞存在,只是需要有外界力量來激活。」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與這個「詩的國度」相對應的是,中國人的詩心,一直都在。

對節日飲食的看重,對回家過年的堅持,還有詩心的千古延續……都離不開一種叫做文化的東西,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累積、傳承下來,都成為文化。幸運的是,今天,這樣的精神內核還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台灣花蓮4日晚發生15起大小地震 專家稱未來仍有餘震
為全班51名學生寫七言詩期末評語暖心班主任被學生瘋狂「點贊」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