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8歲仍新展上談創作,他為何被稱「在世最重要波普藝術家「?

98歲仍新展上談創作,他為何被稱「在世最重要波普藝術家「?

2月1日,藝術家韋恩·第伯(Wayne Thiebaud,1920-)與理查·迪本科恩(Richard Diebenkorn,1922-1993)的聯合展覽「California Landscape」在紐約Acquavella畫廊開幕,這場博物館級別的展覽以風景為切入角度,呈現二位重要畫家基於生活思考而生的多系列作品,直觀呈現了這對老友在藝術上的相互影響。

韋恩·第伯與理查·迪本科恩, 1991年。圖片:courtesy The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韋恩·第伯現年98歲,1920年出生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梅莎市(Mesa),作為目前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在世藝術家之一,他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創作波普風格繪畫即奠定了其廣泛的聲譽。這種對平面化圖示的關注與其早期的專業訓練分不開:16歲時,第伯進入Walt Disney Studio擔任動畫畫師,在長達十年的時間中,畫師和商業藝術家的身份使他對於電影海報、廣告、漫畫的設計思維愈發熟稔,而後他進入美國空軍投身二戰,作為插畫師繼續活躍于軍隊。多樣的創作經歷使得第伯擁有了對構圖的敏感,50年代末60年代初,藝術家曾暫居紐約,他以櫥窗中陳列物為對象的創作開始走紅,這些蛋糕、餡餅、糖果、玩具等象徵著消費主義社會的圖像在他的筆下消弭了明確的空間關係,加上其代表性奶油色調的厚重筆觸、如廣告海報般通過強化陰影塑造物體聚光感的處理手法,營造出藝術家極具復古意味的符號系統。但因繪畫性被保留而使觀者產生的疏離感又與藝術家本人達成了共情:「那些靈感可能來源於我少年時代的經驗,小時候路過那些店鋪時,我總是被櫥窗中以美好姿態擺放著的食物所吸引」。

韋恩·第伯, 《Flood Waters》, 2006/13,布面油畫,48 x 60 英寸(121.9 x 152.4 cm),私人收藏。圖片: WayneThiebaud / Licensed by VAGA,New York,NY

在紐約獲得廣泛認可後,韋恩·第伯選擇回到了西部,在舊金山波特雷羅山地區(Potrero Hill)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城中版畫家Kathan Brown的工坊Crown Point Press中,第伯與理查·迪本科恩初次見面,後者作為灣區具象畫派(Bay Area Figurative School)的代表人物同樣名聲在外——這場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藝術運動是對主流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叛,藝術家們主張繪畫應重新回到畫面的形態本身,即以運用抽象筆觸表現明確敘事對象的方式區別於強調造型精準的古典傳統和突出行動性創作過程的抽象表現主義。

此前,理查·迪本科恩亦經歷了長期的抽象創作階段:在早年的阿爾伯克基(Albuquerque series)等系列後,他於1953年開始創作代表性的伯克利(Berkeley series,1953-1956)系列,這些作品的線條與塊面間好似流動著書法般的東方詩意,又兼有個人化的情緒表達。50年代末60年代初,迪本科恩的景物創作風格大變,具象元素逐步明確,1966年移居聖莫尼卡(Santa Monica)後開始創作的海洋公園系列(Ocean Park series)最終奠定了對後輩藝術家的深刻影響。

理查·迪本科恩,《Berkeley #44》,1955,布面油畫,59 x 64 英寸 (149.9 x 162.6 cm), 私人收藏。圖片: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理查·迪本科恩,《Ocean Park #40》,1971,布面油畫、炭筆,93 x 80 ?英寸(236.2 x 205.1 cm),私人收藏。圖片: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韋恩·第伯回到加州擔任教職後,也醉心於陽光照射下明媚的城市景觀,開始了對景物的描繪。在一些以薩克拉門托河三角洲(Sacramento River Delta)為原型的作品中,大片的水域和圍繞的河岸以意想不到的圖像構成方式被並置,它們的色彩延續了陳列靜物創作時期第伯慣用的超現實營造方式——高飽和度的鮮亮色彩中不乏微妙的變化——實際上,這種夢境般的效果正來源於藝術家的另一個習慣,「我所畫的事物雖然來源於我生活的地域,但很多時候並不與實際的風景完全關聯,它們也是我想像和記憶的凝結」。近年來,韋恩·第伯更多嘗試表現山谷景觀,約塞米蒂國家公園(Yosemite)就出現在畫面中。他笑言,「作為一個藝術家,我總是不想讓自己覺得輕鬆」。

展覽現場。從左到右:理查·迪本科恩,《Berkeley #21》,1954,私人收藏;韋恩·第伯,《Fields and Furrows》,2002,Acquavella畫廊;理查·迪本科恩,《Ocean Park #40》,1971,私人收藏;韋恩·第伯,《Green River Lands》,1998,Matthew Bult收藏;理查·迪本科恩,《Berkeley #39》,1955,私人收藏。圖片: by Kent Pell, Wayne Thiebaud / 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 NY,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展覽現場。從左到右:韋恩·第伯,《Ripley Ridge》,1977,私人收藏;理查·迪本科恩,《Cityscape #4》,1963/66,私人收藏,圖片:courtesy of Van Doren Waxter and Miles McEnery Gallery, New York;韋恩·第伯,《Urban Freeways》,1979,私人收藏。圖片:by Kent Pell, Wayne Thiebaud / 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NY,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在Acquavella畫廊的展廳中,兩位藝術家的作品交錯陳列,雖然在創作風格上二人的區別顯而易見,但於一些微妙的維度間,我們不難發現這對老友的默契,二人富於節奏感的構圖形式、對於光的敏銳感知、顛覆性的非常規透視使他們眼中和心中的加州風光施施然呈現在觀者眼前。更重要的是,二人共有的對自身創作持續的思考和跳脫出成熟語言的勇氣使這場作品間靜謐無言的對話擁有了更為深遠的意義。

artnet × 藝術家韋恩·第伯

韋恩·第伯與作品《Fields and Furrows》(2002)合影,2013。圖片:by Mary Weikert

從早期來源於兒時記憶的櫥窗靜物繪畫到70年代後開始對加州風景進行描繪,這種繪畫主題轉變的契機是什麼?

韋恩·第伯:我認為一個認真的畫家總是在不斷思變、試圖挑戰自己的。正如你所說,我曾經畫了很多的食物,也嘗試過畫人物。到關注風景的階段中間大概花了十多年,我清楚地明白這是冒險,因為如果不慎確實可能對我的創作生涯產生影響。但我盡量使自己不去想這些,作為一個藝術家我更希望把所有的注意力傾注到藝術本身,我在思考藝術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要去嘗試更多,要做出更好的作品來挑戰這長期的傳統。

你怎樣看待自己「波普藝術家」的標籤,這樣來定義你是否貼切?

韋恩·第伯:實際上,雖然不少人說我的繪畫「很波普」,但我本人對波普藝術並不是十分關心,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商業畫作的特徵,比起藝術創作更像是一種設計。雖然波普藝術中確實又一些很好的藝術家,也有不少人沿著那種思維進行創作,但我更願意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擅用插畫風格圖像進行創作的傳統畫家」。

你在2018年有充實的展覽計劃,1月中旬在UC Davis Jan Shrem and Maria Manetti Shrem Museumof Art的展覽才開幕,5月份在紐約摩根圖書館又將迎來展覽。它們各自的側重點是怎樣的?

韋恩·第伯:UC Davis是我任職了數十年的學校,在年初的那個展覽里,我之前捐給學校的一些作品也展出了。摩根圖書館的展覽是一個紙上作品回顧展,一些草圖以及炭筆、水彩畫都會展出,我認為這些作品同樣非常重要,是我繪畫的基礎。而這次在Acquavella畫廊的展覽是專註於我的風景作品。我很高興這些展覽展示了我多樣的創作。

作為代表性傳統媒介之一的繪畫在今天是否仍然具有生命力?

韋恩·第伯:繪畫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他的創作範圍僅限於平面,你需要在這樣有限的空間內營造出一個小世界,幾乎沒什麼比這更困難的事情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繪畫是凝結了人類特有的感性與創造力的一種優秀傳統,我認為它依然是充滿生命力的。當然,在當代藝術世界中我們看到的繪畫確實不比以前多了,但我身邊仍然有很多從事繪畫的朋友在砥礪堅持,對他們來說,繪畫是使生命擁有意義的方式。

對於中國藝術是否有所了解?

韋恩·第伯:我對中國藝術的了解基本是從一些出版物和印刷品中獲得的,實際上我還從來沒去過中國。但我對中國早期的藝術傳統非常感興趣,他們對於景物和自然的表現方式非常有趣,比如我知道中國繪畫中線條對於形象塑造是很重要的、透視也有著自己特別的體系……這麼說來我的作品和那些繪畫還有點相似呢。我也希望在未來我的作品能到中國去做展覽。

韋恩·第伯,《Ripley Ridge》,1977,麻布面油彩,48 x 36英寸(121.9 x 91.4 cm),私人收藏。圖片: Wayne Thiebaud / Licensed by VAGA,New York,NY

artnet × 畫廊主Eleanor Acquavella

畫廊如何代理了韋恩·第伯的作品?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藝術家?

Eleanor Acquavella:畫廊代理韋恩·第伯的原因是因為他是美國西部非常重要的藝術家。實際上,代理關係是從2012年開始的,在那之後我們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Acquavella畫廊在過去幾年內為韋恩·第伯舉辦過兩次個展,包括2012年的一次大型回顧展。綜合看來,這幾次展覽都比較成功,美國本土藏家的反饋也很好。儘管這樣,我們認為韋恩·第伯的作品仍然有被國際市場進一步認可的空間。第伯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在世藝術家之一,因此我們希望把他的作品與更多來自東方市場的人們分享,我們相信他的作品在全球範圍內能獲得同樣的共鳴。他作品傳達出的美感是雋永的,也受了諸多傑出藝術流派的影響,比如印象派、現實主義、波普藝術、抽象藝術。

促成本次展覽的機緣是?

Eleanor Acquavella:這次展覽是Acquavella畫廊首次聚焦於兩位藝術家風景創作的展覽。這兩位藝術家既是老友,也是藝術上相互影響的夥伴,他們都工作生活於加州,並在那裡度過了職業生涯中很長的時光,美國西部廣袤的地形地勢激發了他們無盡的創作熱情。我們關注的是,二人雖有著有著相似的創作主題,但表現這個主題的方式卻各有趣味。把二人的作品並置,觀眾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這些相似與不似,從而拓寬對於加州風光這類題材創作的理解。

能否給artnet News的讀者三個推薦本次展覽的理由?

Eleanor Acquavella:韋恩·第伯和理查·迪本科恩都有著非常華麗的履歷。在美國本土而言,他們的認知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亞洲市場還尚未被熟知。因為受到塞尚、莫蘭迪、霍珀、馬蒂斯的影響,後輩的藝術家也已經與亞洲藝術產生了關聯,所以第伯和迪本科恩在亞洲創造他們的新篇章應該只待時機。

第二個原因,二人都因他們將創新方式融入傳統媒介的高超技巧而備受好評。他們對待自己作品的態度都是非常審慎而方向明確的,另外,二人對厚塗法的熟稔在現在的藝術家中並不常見,難能可貴。

第三個原因,繪畫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人們在觀看時覺得快樂。第伯和迪本科恩的作品在明亮的色彩中營造出一種積極的氣氛,當看著他們的作品時,我能感受到一種平和。

理查·迪本科恩,《Cityscape #4》,布面油畫,47 7/8 x 53 3/4 英寸(121.6 x 136.5 cm),私人收藏。圖片:courtesy of Van Doren Waxter and MilesMcEnery Gallery,New York, Richard Diebenkorn Foundation

文:余雨桐

#你對韋恩·第伯的新展覽有何看法請在留言中與我們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的未來計劃里 有你
蜂享帶你去尋「蜜」之大寒之旅

TAG:全球大搜羅 |